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第六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黄埔区南海神庙(波罗庙)开幕。3月28日(农历二月十三日),是南海神庙“波罗诞”(南海神祝融寿诞)正诞日,一度中断60多年的民俗盛典“五子朝王”在此上演,并吸引了35万市民到场。  相似文献   

2.
“波罗诞”又称南海神诞、南海波罗诞,是百姓纪念南海神生日而形成的一项民俗活动,是当前珠三角地区乃至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波罗诞庙会活动与南海神庙和扶胥古镇的发展、历代皇帝对南海神庙的敕封、地方官吏的祭祀密切相关,相辅相成。2005年至今经过5年的培育,该节会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岭南地区民俗文化荟萃之地。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知道,广州黄埔区有间南海神庙,俗称“波罗庙”,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但离黄埔区不远的海珠区的一个小村子里也有个“波罗庙”,每年都闹得红红火火,据说还是广州地区最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之一,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
每年波罗诞,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庙头村的南海神庙一带(当地人叫波罗庙)到处一派节庆的景象, 广州市区和近邻郊县、珠三角等地的善男信女蜂拥而至、络绎不绝,把庙头村通往古庙的道路都挤得水泄不通, 附近的广深公路更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南海神庙(波罗庙)方圆数十里, 包括水上的、陆上的周边地区都热闹非凡,真是四乡云集,行人如蚁,庙中人声鼎沸,紫烟缭绕,爆竹轰鸣,胜似春节。  相似文献   

5.
《神州民俗》2007,(3):44-45
“波罗诞”正诞日黄埔十五乡民用传统民俗向南海神贺寿“五子朝王”60年后重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祭海的场所,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1415年了。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同时历代还封了许多称号给这座神祗。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现在就只有这一座留存了,它当然地成了中国第一大海神庙。南海神诞现在已是广州市每年一届的民俗文化节,从2005年恢复祭海活动以来,今年是第五届,也是五年一大祭的大节,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在广州黄埔已连续了好几天,“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的风俗在广州又兴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都知道广州黄埔庙头有一座隋代敕建的南海神庙,其实。广东民间过去祀南海神十分普遍,分布在沿海各处还有不少南海神祠、洪圣王庙,反映了广东海上贸易的发达。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神庙多已湮废。在即将建成大学城的广州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上,原来就建有15间南海神祠,表明位于珠江后航道上的小谷围,处于珠江出海的重要航线。而今,这岛上的15间海神祠只剩下一处了。  相似文献   

8.
赵磊 《文史天地》2014,(7):47-49
正坐落在今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的南海神庙,是自隋代起历朝皇帝祭祀南海神祝融的场所。庙内现存两块明朝嘉靖皇帝御赐的碑刻,一块是嘉靖十一年(1532年)的《御祭南海神求赐子嗣文》(下称求子碑),另一块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御祭南海神谢赐皇嗣文》(下称谢子碑)。乍一看,两块碑刻的联系十分紧密,前者是皇帝祈求南海神赐予子嗣,以承继大统,后者则是皇帝喜得龙子,向海神谢恩。  相似文献   

9.
“黄木湾”一词在古籍中并不多见,从现有的确切史料看,最早提到也是后来学者们广泛引用的材料,应该是至今还保留在南海神庙内的唐朝韩愈所撰《南海神庙碑》一文,此文提到“扶胥之口”和“黄木之湾”,一般认为,这里的“黄木湾”指的是当时南海神庙前的港湾,为珠江的支流东江汇入珠江的河  相似文献   

10.
广州南海神庙位于黄埔区庙头村,“是古代岭南地区最重要的祭海场所,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迹。”1991年2月9日,联合国教科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和平之舟”来中国时,就是按古代传统,下船伊始,  相似文献   

11.
南海神是中国古人出于对海洋的敬畏而创造出来的四海神之一。在上古神话中,南海神祝融,本是火神。湖南衡阳南岳衡山有祝融庙和祝融峰。古人认为“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为一神,有关祝融的事迹,屡见于古籍。据载他曾经在阪泉之野为炎帝效力攻打黄帝①;又曾奉帝喾之命讨伐“怒触不周山”的共工②;尧帝时奉天帝之命杀戮敢于盗窃息壤堙洪水的鲧于羽山之郊③成汤伐夏时,  相似文献   

12.
广州南海神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留下研究资料最齐全的海神庙,其被看作中外交通史上的历史见证而受到关注,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说。笔因工作关系,于1996年至1997年近两年的时间置身于庙内从事专题研究,近几年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关于南海神庙的化内涵,我以前也发表过一些章谈自己的看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接触材料的丰富,我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民艺镜头     
《中华遗产》2012,(6):144-147
“万载”傩神 以面具为神,独此地无二。江西万载县池溪村傩神庙就是傩面的世界。“面”“面”相视:有怒目阔口者、眉清目秀者、忠义威武者、皂面无情者,这四色傩神,其受香火。客家傩舞开锣的时候,傩面即被迎请出庙,开始傩的“神戏”之旅。江西是傩文化的发祥地,艺人匠心独运,从刻制的赣傩面具上,既能感受到他们对干种神角的致敬,  相似文献   

14.
提起“庙”来,人们也许就会想到众多的“神”“佛”以及在人的心理上的庇佑功能。然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建国神庙”却是在东北沦陷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宗教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见证,记载着东北人民的血与泪、悲惨与耻辱。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末。广东曾出版一册《羊城八景古今诗画集》。该书汇集古今名人诗、书、画、篆刻于一册。可称洋洋大观。书内收有明末清初画家高望公所绘的羊城八景图八幅,计有金山古寺、珠江秋月、石门返照、景泰僧归、蒲涧濂泉、白云晚望、大通烟雨、波罗浴日八景,其中末幅波罗浴日在“文革”中失去,后由今人刘仑补画。又有今人唐云据谢志峰兄弟所藏木刻版再创作的清代另一组羊城八景图,计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时期,封建王朝的神道设教往往与民间神祗信仰相互推动-,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南海神庙是珠江三角洲居民从事海神祭拜的民俗活动点,更是历代王朝从事神道设教的场所。从现有的资料看,在南海神庙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上虽没有皇帝亲临过,但许多皇帝都过问过南海神庙的事,他们派出过许多代表前往祭拜南海神,  相似文献   

17.
南海神庙四大文化主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南海神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留下研究资料最齐全的海神庙,其被看作中外交通史上的历史见证而受到今人关注,有“海上丝稠之路的起点”之说。笔者因工作关系,于1996年至1997年将近两年的时间置身于庙内从事专题研究,近几年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海神庙以其在广州以至全国对外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受到各界关注,经过多年的蕴酿,南海神庙的资源开发终于被提上日程。其实南海神庙除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文化内涵外,还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官方祭海场所,是广州地区民间祭拜海神的民俗活动地及文化名人观海咏海的风景点。  相似文献   

19.
王飞玉 《文博》2006,(4):88-89
西岳庙自汉武帝始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汉以来曾留有许多碑碣,在明代已达到300余通,素有“小碑林”之称。其中有被誉为“汉隶第一品”的《西岳华山神庙碑》、北周的《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唐玄宗御书的《西岳华山碑铭》、宋陈抟的《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楹联碑、左宗棠的《重修西岳庙碑》等等。  相似文献   

20.
周鹊虹 《民俗研究》2001,(1):199-201
在距离湖南省宁乡县县城35公里的回龙山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小神庙,被当地人称为“报路神”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