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穴寺又名白云寺,是一所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临汝县东北十八里,嵩山少室主峰南坡的风穴山中。寺院周围群山环抱,松柏苍郁,大慈泉喷出的泉水,晶莹涟漪,由北而南绕过寺院,向西潺潺流去,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但是,解放前这里无人管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3,(4)
冰泉在陕西蓝田。这眼泉井,亦怪。水落泉中,立刻成冰,三伏天亦如此。鱼泉河北省易县鱼洞山下有一山泉,每到农历谷雨期间,从泉眼里不断奔涌出小鱼,有一年竟然流出两万条活蹦乱跳的鱼来。喜客泉贵州平坝县有眼珍珠泉,游人对其鼓掌,泉水就冒出气泡,在右边鼓掌,则右边冒气泡,在左边鼓掌,则左边冒气泡,好象在欢迎参观的客人。含羞泉四川省龙门山中段的个元县境内,有个受到振动就蜷缩的含羞泉。当人来到这里,顺手从地面拾起一块石头,砸向涧中,泉水缓慢地缩回去,  相似文献   

3.
白马间歇泉     
白马泉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北三十一公里的上里乡白马村,有古道与名山、邛崃、芦山等县相通。这里位处川西平原边缘,峰峦起伏,林木掩映,农舍隐现其间。相传昔日有两匹白马出没田间吃禾苗,众人追到一巨石旁,白马突然不见,便掘地追寻,在一巨石的两侧出现了两个洞穴,喷出两股清澈的泉水,洞内发出咕嘟响声,泉水象涨潮  相似文献   

4.
鸳鸯泉位于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城东侧凤凰山脚下的洼地中,水色一清一浊,一绿一蓝,从高处往下看,鸳鸯泉犹如两颗宝石镶嵌在聚宝盆中,令人拍案称奇。鸳鸯泉的泉水来自哪里?水色为何一清一浊,一绿一蓝?泉水为何定期干枯回流等,针对这些奇特景观的成因分析对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及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在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有一座以泉水而著称的美丽城市——中国济南。漫步于济南古城,处处能感受人与环境的和谐,而这种和谐,几乎都和泉水相关。从遍布古城的泉眼,到泉水流淌的街巷;从汇泉而聚的大明湖,到泉眼众多的护城河;从黑虎泉畔的取水大军,到爱泉护泉的泉水公约,无不体现着济南人民与泉水的良好互动,以及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甘泉从何处来?济南泉水源自绵延百里的泰山余脉。济南地区位于泰山背斜北翼  相似文献   

6.
正元代于钦在《齐乘》一书中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他郡有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济南,城因泉而立,人依泉而生,文化也因泉水的滋育而发展繁荣,富有泉城特色而独具魅力。济南古城若从龙山时代舜泉泉畔的泉水聚落算起,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此后,不论是商周时期的历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下邑、秦汉时期的历城,还是中古时期的济南郡城、齐州州城,及至近古以来的济南府城、山东省城,各个历史时期济南古城的布局和建设,无不充分因借山水之形胜,尤其是得天独厚的泉水,更是济南古城赖以兴起和发展的核心环境要素。曾巩《齐州北水门记》曰:"济南  相似文献   

7.
沙湾热水泉     
沙湾县南部天山深处,金沟河上游,有热水泉一处。水从石壁渗出,大小10来个泉眼。以老君庙下的三大热水泉为主体,1号泉水量为10公升/秒,水温  相似文献   

8.
时学爱 《江淮文史》2009,(4):150-152
宿州市埔桥区解集乡向北3公里处有座南北走向的小龙山.小龙山的北段东麓曾有一个山洞,颇像卧龙张开的嘴巴,从洞里有泉水涌出,四季长流,从不间断。当地人把泉和洞分别称之为龙泉和龙泉洞。  相似文献   

9.
正济南是中外驰名的泉城,济南泉水由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成,有十大泉群,834处泉,最著名的有72名泉。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使泉、山、湖、河、城融为一体,构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城市风貌。实实在在地说,济南泉水有以下一些价值;一是泉池多。最近一次普查的结果,全市有834处泉池,仅在老城区2.6平方千米内,就有四大泉群、113处。二是涌量大。十大泉群正常日涌量近100万吨,丰富充沛的泉水,对植被发育、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生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志》2017,(3):37-37
济南市史志办公室编辑的《济南泉水故事》2017年2月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拥有独特的泉水景观。古城内外,街巷山野,众泉密布。泉水装点了济南的美景,滋润了济南人的心灵。千百年来,济南有关泉水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不胜枚举,历史悠久,美妙动人,成为济南泉水文化的一部分。本书选录泉水故事,配以泉水图片,  相似文献   

11.
徐丽君  孙玉琴 《旅游纵览》2013,(12):220-221
在济南城市的发展中,泉水是不可或缺的因子。济南因泉而兴,因泉而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泉水资源文化。本文通过分析济南泉水资源的开发价值,开发基础条件,开发的现状与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关于对济南泉水资源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一、泉水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一)美学价值"齐多甘泉,甲于天下",喷涌的泉水赋予了济南特有的灵性。泉水及与其相伴而生的泉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济南这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标志和代表符号,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不可或  相似文献   

12.
农历六月六,是盛夏季节里的甘露节,在民间传说这一天的水是天上降下的甘露,所有的泉水都成为仙水,矿泉水成为药水,于是人们都聚会在泉水边淋浴仙水和喝药水,这一天,也就成了各地大大小小的“六月六”歌会。民和杏儿藏族乡的“六月六”会场在杏儿乡镜内的塔嘞河滩,当太阳升上高空时,全乡的藏族及其他民族群众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塔嘞河滩。人们喝泉水,用泉水淋浴洗脸,然后逛会场、转商摊。河滩上有来自甘肃大河家的羊肉饭馆、有三川地区运来的新鲜瓜果。人们挑挑捡捡、吃吃喝喝,一饱口福,这一天更是小朋友们“奢侈”的一…  相似文献   

13.
常听人说,施秉县城东阳河的江凯河支流上有奇特的“喊泉”。游人到此,只要喊声“讨口茶喝”,泉水便仅仅涌出,让你享受山泉的甘甜,当喊声“谢谢”,泉水便应声而止。八月初,几个中学时代老同学邀我骑车游喊泉。我们沿江凯河涉水而上,在奇峰林立、飞瀑流泉间跋涉,来到令人神往的“喊泉”。喊泉位于灵官崖下的小石窟内。内侧为石壁,外侧为沙池。一阵阵好奇心,使我们迫不及待地赶到“喊泉”池边,略略静心,便开口讨“茶”。我大声喊道:“龙姑娘,客人来了,讨口茶喝!”洞内泉水便应声缓缓涌出,不一会溢出缺口,流入河中,晶莹透明…  相似文献   

14.
林旭 《丝绸之路》2005,(4):11-12
我早就听说过这样一种神奇的泉,在人们的呼叫声中。干涸的泉眼会涌出汨汨的泉水来.名叫喊泉,只可惜无缘伫足这样的泉边一敞嗓门。谁知我的一位藏族朋友把嘴一撇,说:“那算什么,你可看见过喊瀑?”  相似文献   

15.
思南嵇公泉     
在思南县城西边约两华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名叫抽公泉。流出泉水的洞很宽,如石桥曲供,攀缘可入。洞内乳石子奇百态,既使人感到森严壮观,又有几分神秘的气势,洞外古树葱宪,是夏天纳凉的好去处。解放前,思南地下党领导的外围组织——读书会的成员们常来此聚会活动。历代一些文人学士也常在此吟咏赋诗。明朝著名理学家、郡人李渭曾有诗云:吾与二三子,览胜求前贤。科公昔垂钓,传闻于此泉。披云寻往事,流水不知年。山空琴欲冷,树古鹤来吗。清泉湾诗,相映生色。既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又道出了嵇公泉名称的来历典故。关于科公泉…  相似文献   

16.
探寻寿圣泉     
正贾汪区泉多水多,号称泉城,许多古老的村庄以泉命名,如泉旺头村、泉河村、青山泉村等等,有的村名简单明了,如大泉村,有的村名充满诗情画意,如涧溪村,总之,这些村庄的名字都和泉水有关。在贾汪区众多的泉水之中,有一口泉不能不提,泉水之大,腾涌之高,比济南的趵突泉还要震撼,它就是寿圣泉。据清道光《滕县志》记载:"茱萸山,下有寿圣泉,方径二尺许,水涌出如沸汤,为大河,即济南之趵突不及也。"(清王政,《滕县志》,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卷三第6页)  相似文献   

17.
《旅游纵览》2007,(10):64-65
<正>吉林圣德泉亲水度假花园是由圣德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于2005年,座落于吉林市船营区,距吉长南线公路18公里处,园区占地6万平方米,圣德泉的水源取自于地下2900多米深的岩层,泉水经过深层  相似文献   

18.
在歌仙刘三姐的家多——广西宜山县下枧河畔的下枧山下,有两股泉水从山中倾泻而下,汇入下枧河中。那泉水象两股晶莹的泪水,那流水声似悲愤的哭声。人们把这两股泉水叫“眼泪泉”。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济南泉水及其支系流域形成的泉·城文化景观是济南城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济南古城历史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基础。泉·城文化景观价值多元、内涵丰富,其保护内容不应仅限于泉水,而是应该充分扩充、考虑泉水影响下的济南城及其衍生的泉文化。由于泉·城文化景观构成要素较为分散,环境复杂,且与现代城市建设交织在一起,环境整治难度很大。泉·城文化景观可分近中远三个时期以及宏观微观层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近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环境整治的规划和方案,依据申遗现场验收要求,围绕主要参观路线,解决申报遗产点小环境整治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达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要求。中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施遗产点环境提升方案,根据历史格局和环境特征进行分析,适当恢复遗产点周边的历史环境特征,不断优化提升遗产点的环境品质。最终的远景目标是通过长期城市管理,实现遗产周边空间大环境的极大改善,遗产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文化景观遗产特征的典范城市。  相似文献   

20.
晋南山麓平原地带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地表水资源:流量稳定的泉水和季节性的洪流。在龙祠周边,龙子祠泉是最重要的泉水资源,经过千余年的开发,于明代末年形成较为稳定的渠道系统和灌溉区域。在渠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对发源于山间的洪流,引泉灌区通过避、堵、疏三种技术手段加以防治,并用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予以保障。被引泉灌区视为隐患的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