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荫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历史哲学领域颇有建树,他批评目的史观、循环史观、进步史观、辩证法史观、演化史观等传统历史哲学观点,试图建立一套新的、完善的历史哲学体系,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理论建设的重大创举。发掘与总结张荫麟在历史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不仅有利于考察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理论的演变,而且对于继承先哲学术遗产、创新史学理论学科发展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文化形态史学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形态史学对 1 9世纪的“科学”史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同时也对2 0世纪的史学有开启之功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从显在的欧洲中心史观到隐蔽的欧洲中心史观、从局域主义到整体主义、从“脱魅”到“复魅”、从单线时间观到多元时间观  相似文献   

3.
张军民 《人文地理》2001,16(6):19-21
资源是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资源观、优势观必须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在信息化、科技化、全球化浪潮背景下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必须对传统的资源转化战略做出新的评价和定位,使西部开发能真正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和领域。  相似文献   

4.
赵万武 《史学月刊》2022,(5):107-1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吉福德·平肖作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虽然认识到了自然价值的多元性,但受发展进步观的影响,基于自然的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构建了带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资源保护理念。平肖丰富的户外生活阅历、理性的“科学林业”知识训练以及对美国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深度了解,为其提供了观察自然的多重视角,进而形成了兼具浪漫主义情怀和理性思考的自然观。一方面欣赏自然的美学价值与精神价值,尊重其内在价值;另一方面推崇自然的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但平肖在考量了美国的社会经济现实之后,仅以自然的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为支撑,构建了以“科学管理和明智利用”为基本原则的资源保护理念。平肖的资源保护理念是“科学林业”知识与美国国情结合的产物,推动了资源保护运动的开展,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制约了其长效性。  相似文献   

5.
论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鲍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历史学界新社会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改造西方历史学界的社会史观,重视下层社会的研究,形成颇具特色的新社会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得到发展和创新。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历史的学者,霍布斯鲍姆在继承传统历史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现实历史发展的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家、19—20世纪历史学发展、历史研究的预测、历史研究的技术等问题发表了新见解,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奠定了他在20世纪国际历史学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因资源的规模性开发和利用而兴起和发展,其演进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即生产技术紧密相连。对资源型城市历史的研究,有助于为当今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或必要的理论支撑。研究资源型城市史应注意:重视多学科参与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探索建构资源型城市的立体理论体系;要具有全球史观和全球城市史的视野,将资源型城市放在全球背景下观察,挖掘新意;注重从环境史视野考察资源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形成、发展和转型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的学术研究在大陆地区从无到有,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丰硕、相对完整的学科。大陆民国史研究的主导史观大致经过了从革命史观到民族主义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民国史研究更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与新史料的运用。民国史研究若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研究对象与范围进行重新界定,构建新的解释体系与加强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以海洋为中心的红海史研究方兴未艾。不同时期人群有关红海的知识是红海史研究的重要前提。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美学界的红海史研究发展出多样化的研究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受总体史与环境史启发,红海史研究的视角发生转换,红海从“历史背景”变成“历史主体”。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全球史观影响下,学界对陆地史观的反思促进了“新红海史”研究。研究者基于全球、区域与国家三重视角提出了从“联通”到“流动”的红海史、作为“网络”的红海史、“红海人”的身份构建等问题,在创新红海史研究范式的同时,探索了红海史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下古代中国边疆研究应建立起以区域史观、断代史观与整体史观三维度三变量相互联结的以时间与结构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体系。区域史观视阈下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长时段之规律、特征的抽象与断代史观视阈下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的短时段的内地族群与边疆族群互动与交融的特性之归纳,都属碎片化的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唯有以区域史观、断代史观为基础的整体史观视阈下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才能将碎片化的古代中国疆域史各种材料议题之问题意识与科学实证有机地统合起来,才能实现古代中国疆域史之特殊性、普遍性、规律性认知的可能性,达成中国学者话语体系下的具有“中国化”的古代中国疆域史的学术认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风起的“全球史观”,以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的一体化发展为主线解释世界历史,较为准确地勾画了世界历史大潮的一般流向,并且避免了用国别史范畴的概念去说明世界史的运行特点和规律的弊病,更加科学地发现和说明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律。但是一元论的线性思维模式仍然限制着全球史观的发展,使之只能对世界的整体化发展做出说明,却无法解释世界历史进程还有一个由整体到分散的碎裂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旅游资源保护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萍 《人文地理》2002,17(6):37-40
旅游资源产权不明晰,旅游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非理性的旅游及其它经济活动以及片面强调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是陕西省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陕西省必须实施可持续旅游策略,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改革旅游资源开发体制,建立资源价值合理化机制,实施绿色营销等,努力做到资源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PRED系统分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河南省的人口、资源(重点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PRED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本文指出河南省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在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在于人力、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据此,本文提出了人口控制与人力资源开发、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以及城镇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城市化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基础,并对自然资源基础产生一系列复杂、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释了城市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的基本内涵,即资源供需矛盾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资源稀缺与替代是对城市化自然资源基础保障作用的演绎与强化,资源综合优势是城市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提出自然资源对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作用包括三种类型,即资源开发驱动型,资源结构制约型以及资源环境耦合型。并从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角度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基础,促进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全国和陕西省为参照区域,分别计算了1978、1980、1985年和1990-2002年间各年西安市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同时分析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指出西安市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不协调,导致其综合承载力长期处于超载状态,而且近年来由于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超载状态愈趋加重。因此,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合理控制自然资源开发规模、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不断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演化特征与趋势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劲松  毛锋 《人文地理》2008,23(2):67-72
本文在追溯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选取1952、1984、1990和2004年四个时段我国届存的资源型城市,从城市数量、类别和空间格局的变化,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演化的特征与规律,并剖析了其形成的根源;进而,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调控措施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Traces of Blood.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in Criminology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In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criminology became institutionalized as an independent branch of science. Methodologically it focused on the ‘exact’ methods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but also it tried to integrate the methods of the humanities. This mix of methods becomes visible i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which on the one hand was an object of then brand new methods of scientific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blood by the biological or precipitin method), and on the other hand was analyzed as a product of the magic and superstitious mentalities of criminals. The methodical tension resulting from this epistemological cross‐breeding did not disturb the criminologists, for whom the reconciliation of opposite ways of 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seemed to be possible. In this encyclopaedic analysis of blood early criminology tried to combine the anthropological exploration of vampirism with the chemical and microscopic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and haemoglobin, thus mirroring the positivistic optimism that was then prevalent.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是作为中国二元城市化道路之一的农村城市化最基础性和最受关注的生产力要素,其协同效应驱动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系列问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阐述农村城市化运行机制及农村城市化驱动下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结构、模式变革,进而探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障碍,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它对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探讨--以江苏沿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从沿海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分析切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构建沿海生态旅游资源价值体系和评价指标。以江苏沿海为例,从哲学、认知论的层面上,分析了沿海生态旅游资源的旅游(审美)、生态(伦理)、经济(功利)价值,从景观生态学、旅游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符号学等交叉学科出发探讨了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尺度和过程,最后举例适合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梳理了评价的主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辽代佛塔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以时间为主线,将辽代佛塔研究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详细阐述了20世纪初日本学者、20世纪前期中国学者以及上世纪后期至今当代学者对辽代佛塔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内外学者从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佛教内涵、艺术特色等角度对辽代佛塔的看法和观点,理清了辽代佛塔研究的脉落,并简要讨论以往主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辽代佛塔。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新城区已经处于严重的失控阶段,如何更加合理的规划全国的新城区布局,思考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及新城区空间尺度从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可持续性两方面构建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多准则模糊评价方法NAIADE及PROMETHEE排序方法评估新城区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可持续性水平,探讨影响新城区可持续性的短板因素。结果表明:①鄞州新城、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发展的可持续性最优,嘉定新城、苏州工业园区、滨江新城及下沙新城的可持续性偏低;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人口密度、二氧化氮浓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公里半径内三甲医院数量五个指标是目前制约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因素;③距离主城远近及用地规模对新城区的可持续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