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曾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等职。由于他热衷效仿德、意等法西斯政权“领袖第一,领袖至上”的作法,以致在众多场合一提到“蒋委员长”、“总裁”称谓,党、政、军官员必要肃然立正。更有甚者,蒋的一些忠实信徒在数人交谈间言及此称谓,也要起  相似文献   

2.
《文史春秋》2004,(12):63-64
林森在国民党中可谓一个非常重要的“闲人”.极其显赫的“隐士”。身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世人却只知“蒋委员长”,而鲜知有他这个“国民政府主席”:曾联名反蒋受到通缉.以后却仍得到蒋介石的体谅和支持:曾组建“西山会议派”疯狂反共.故世时依旧受到中共的哀悼和赞誉。其为官处世之道,颇堪寻味。  相似文献   

3.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前夕,国共双方曾围绕“划江而治”展开过一场谈判。挂系策划实现“划江而治”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美国虽逐渐认识到“政府不能打败共产党”,但同样认为“共产党实际上也不可能打败政府……直至1948年晚期的三大战役打响后,甚至当蒋介石都承认其失败的必然性时,美国的外交家们才转而把南北分治的打算作为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决心换马李宗仁,1948年10月23日,司徒雷登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建议:“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位给李宗仁或者国民党内其他较有前途的政治领袖”,…  相似文献   

4.
徐珣 《文史天地》2006,(7):39-41
一九三五年初,浙江省湖州流传“中国又出现了一位蒋委员长”的小道新闻。戴笠闻悉后,马上发出指令:谣言有碍总裁形象,务必严格追究,一查到底!  相似文献   

5.
陈红民 《安徽史学》2003,28(6):34-40
“新国民党”是1930年代初期胡汉民等人在国民党内建立的以“抗日”、“反蒋”、“剿共”为主张的政治团体。本作已以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为基本史料,对“新国民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为系列论之一。它重点探讨“新国民党”在北方的活动,内容包括:“新国民党”在北方的主要成员及其以天津为中心的基本活动;地方实力派(冯玉祥、方振武等)与“新国民党”的关系;并对北方“新国民党”活动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央社云,蒋委员长近以我国各城市之妇女好趋时髦,成以散发及烫发是尚,非但绝不美观,抑且有害健康。兹据中央社记者探悉,蒋委员长业经手谕行营,拟定禁令,禁止全国妇女散发及烫发。且蒋委员长之意,以为妇女应有发髻,令全国军人此后不得与无发髻之妇女结婚。  相似文献   

7.
再造派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拥胡反蒋反共的政治派别。它曾提出“再造”、“复兴”国民党的口号;公开申明“倒蒋”、“反共”、“抗日”的政治立场;发动过颇有影响的倒蒋运动。但是,因为没有制定政治纲领和成立组织机构,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或遗忘。本文对再造派的形成、政治主张、主要实践活动及其解体,作以肤浅的探讨,以引起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蒋、汪的矛盾斗争发轫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山舰事件”,到改组派发起反蒋活动,则演成了真刀真枪,势不两立的架势。1932年,改组派烟消云散,蒋、汪握手言欢,分掌军政权力,开始了所谓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时期。但彼此始终同床异梦、勾心斗角。抗日战争爆发,蒋、汪矛盾尖锐激化,暗斗渐为明争代替。“联共抗日”与“反共降日”的政见分歧,伴随着权力之争,加上日本诱降、扶汪弃蒋的催化作用,导致蒋、汪间貌合神离的关系彻底破裂,造成了国民党的又一次大分化。  相似文献   

9.
1940年9月22日。在山东省临沭县朱仓乡东盘村——国民党57军(原东北军)军部所在地,爆发了捉拿亲日反共的国民党57军军长缪澈流的“九·二二锄奸运动”,亦称东北军里的“第二次西安事变”。领导指挥这次锄奸运动的人就是向张学良提出对蒋实行兵谏、促成“西安事变”的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57军111师师长常恩多。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在抗战中以兼职众多闻名. 抗战爆发前,蒋介石的主要职务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代行主席职权).此后,蒋在1937年8月任国防最高会议主席;1938年4月任国民党总裁;1939年1月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参政会议长;1939年11月任行政院长;1943年6月任国民政府主席.此外,蒋身兼的重要职务还有中央设计局主席、四联总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联合办事处总处)理事会主席、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等.蒋同时获得党、政、军和民意机构的最高职务.在自己主持的这些机构中,蒋介石也兼掌它们的一些下级单位.  相似文献   

11.
姜天麟 《纵横》2013,(12):52-56
1933年11月20日,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推动下,驻守福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联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外界称之为“第三党”)等反蒋势力,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同共产党合作,开展抗日反蒋运动。  相似文献   

12.
手谕是领导人下发个人命令的一种手段,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书制度一个部分。蒋介石的委员长侍从室,自1936年1月至1948年4月,累计收藏了120余箱蒋的手谕原稿。其中在抗战时期,蒋委员长的手谕使用非常频繁,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3.
《文史博览》2010,(9):46-47
<正>中央社重庆四日电:"蒋委员长(蒋介石,编者注)已承允担任中国战区(包括越南泰国)同盟军陆空联军总司令职务。"伦敦四日路电:"蒋委员长被任为中国战区(包括越南泰  相似文献   

14.
王谦 《文史天地》2006,(9):19-25
叶挺,早期的共产党人,广州起义失败后,因不满党内“左倾”代表的无理指责而脱党;在抗战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将组建新四军的重担交给了他。结果,当然是历史给蒋委员长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相似文献   

15.
“新国民党”在海外的活动:1932—1936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民 《民国档案》2002,3(1):64-73
1932年,胡汉民、邹鲁等人组建成“新国民党”,以“抗日”、“反蒋”、“剿共”为主张,以广东为依托,主要从事反对蒋介石与南京国民党中央的活动。关于“新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与基本活动,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往来函电稿”)显示,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军政要员何应钦在历史上是名的亲日派,早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初期,就表现出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可是,1935年初,在他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期间,曾遭到过日本人精心策划的两次暗杀。日军何以对何应钦“反目为仇”,又是怎样实施暗杀的呢?  相似文献   

17.
红皮白心     
在同国民党蒋政权作斗争的年代,有为数不少的共产党人(或虽未入党但反蒋的革命者)打入国民党的党、政、军部门做地下工作。这种同志大都被喻为“白皮红心”———表皮是白(国民党)的,内心却是红(共产党)的。他们对革命的贡献,不低于(有的甚至超过)一名参加武装斗争的革命者的贡献。许多十分重要的情报,都由他们传出。我认识的老作家黄秋耘就干过这种工作。当年我在学校读书,谁谁上了国民党政府的黑名单,必需撤退,就是由打入国民党省政府的同志(我一直想感谢他们却不知他们是谁)提供的。与此同时,当然也有国民党人冒充革命者的“红…  相似文献   

18.
程潜与蒋介石,一个是军界“元老”,一个是国民党“领袖”,若论政治地位及社会政治影响,程远不及蒋;然而就个人资历而言,蒋又远不如程。程潜与蒋介石有过较好的合作,但又不断遭劲蒋的排挤,二人之间时有不和。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二人终于分道扬镳,解放战争后期、在我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形势下,程潜和陈明仁一道毅然在长沙和平起义,脱离国民党反动阵营,投入人民的怀抱;而誓与人民为敌的蒋介石,则落得个彻底失败的可悲结局。这样,在程、蒋二人之间,历史的天平明显向前者倾斜了。  相似文献   

19.
雷震在台湾“《自由中国》事件”中,出演的是一个公开与蒋介石分庭抗礼、向国民党的威权政治发动挑战的“民主斗士”的角色。然而很多人不知:当初,在蒋政权败走台岛之前,雷震却是国民党上层幕僚圈子内一个拥蒋而颇得蒋信重的人物,至少,在国民参政会期间(尤其是后期)是如此。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迫于形势和舆论的压力,既不想放弃独裁统治,又不能不对国人摆出一副“开放政权,倾听民意”的姿态。于是,在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的强烈敦促下,决定设立国民参政会,作为其时“集中全国贤智之士,以参与大计”的最高咨询机关。依照《国…  相似文献   

20.
志选 《福建史志》2005,(5):23-28
1941年4月,日军为了切断美,英援蒋的补给线,完善华南方面的沿海封锁,巩固和扩大台湾海峡这一重要战略交通线两侧的“安全范围”,为发动太平洋战争作准备,派兵进攻福州。由于国民党执行“有限度的抗战”方针,招致军队精神涣散,国民党驻福州及周围地区的陆军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一百军等部队虽然作了一些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