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书局标点本《后汉书》在标点中仍存在一些失误,今试为指出一则,以供标点者参考。 《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睦能属文,作春秋旨义终始论及赋颂数十篇。又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P.557) 今按,标点者于“史书”下加书名号,盖以为此之“史书”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大篆十五篇之书名也。殊不知汉人或称隶书书体为史书(关于此可参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举“凡《汉书·元帝纪》、《王尊传》、《严延年传》、《西域传》之冯嫽;  相似文献   

2.
《尚书》《论语》札记十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论语》札记十则李运富一、《尚书》(七条)(一)《皋陶谟》:“懋迁有无,化居。”孔实国《传》(本文所引古注皆推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化,易也,居谓所宜居积者。”孙爽《疏》:“化即古货字。居者,积贮之名。”周秉钧先生《尚书易...  相似文献   

3.
洪承畴是中国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洪承畴传记资料笔者经眼所及凡六种:一、清康熙十一年(1672)刘佑、叶献论编修的《南安县志》第十四卷人物志之三了本朝名贤列传”洪承畴传(以下简称“康熙县志传”)。二、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怀荫布、黄任编修的《泉州府志》卷之五十六“勋绩”洪承畴传(以下简称“乾隆府志传”)。三、清国史馆编纂的《清史列传》卷七十八“贰臣传甲”洪承畴传(以下即称“清史列传”)。四、民国赵尔卖主编的《清史稿倦二百三十七“列传”洪承畴传(以下称“清史稿传”)。五、民国陈衍生编的《福建通…  相似文献   

4.
扈辄,赵将,战国末为秦将桓齿奇所杀。关于扈辄之死,《史记·赵世家》言:“(赵王迁二年)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李牧传文则云:“(赵王迁二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时间相同,地点却异,究竟何处,尚需...  相似文献   

5.
唐代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十卷,迭经《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中兴馆图书目辑考》、《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四书全库总目提要》诸书著录,流传至今。《四库》评云:“是书述所见闻,极为赅备”,“非但鉴别之精,其资考证者亦不少矣。”近人余绍宋亦云:“是编为画史之祖,亦为画史中最良之书。后来作者虽多……未见有自出手眼,独具卓裁如是书者,真杰作也。”(《书画书录解题》卷一)尤为推崇备至。但亦不无疑误之处,该书卷四载:“封膜,周时人。善画。见《穆天子传》”。后来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一“叙历代能画人名”。予以引用。到了明代金贲(一作朱谋(覀土))在《画史会要》(引自《佩文斋书画谱》卷四十五)一书中已指出:“《穆天子传》云:‘封膜画於河水之阳,以为殷人主。郭(璞)注云:膜画,人名。”考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七《京口耆旧传》条:“考《宋史·地理志》,京口凡丹徒、丹阳、延令(陵)、金坛四县。神宗熙宁五年,改延令马镇,并人丹阳,则所存者仅三县。而此书《吴致尧传》,其人在宣和之季,乃仍称日延令人,盖沿袭旧名,偶然失改,犹汉高帝十一年已改真定为束垣,而《南越王传》犹称尉佗为真定人。”  相似文献   

7.
洛阳伊川县出土的唐代墓志和神道碑李献奇一、唐马炫墓志1981年2月,在伊川县白沙乡范村北200米,郑潼公路南侧出土。马公名炫,(712—791年),两《唐书》有传,但传附其弟马燧传后。马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为官,燧传洋而炫传略,炫传仅有17...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1982年版《史记》在标点、校勘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仅就翻检中所发现的四则胪列于下,以就教于方家。 1.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索隐:……按:《战国策》以不韦为濮阳人,又记其事迹亦多,与此传不同。(P.2505) 按:当标点作:“又记其事迹亦多与此传不同”。司马贞的意思是说:《史记》上讲吕不韦是阳翟人。但《战国策》一书,却把吕不韦说成是濮阳人。除此之外,《战国策》上还有很多地方记载吕个韦的事迹与《史记》该传不同。标点者于“多”后断句,殊失注者语意。  相似文献   

9.
读书偶记     
读书偶记刘世南一、廷杖原始罗继祖《枫窗脞语》第15面有一则《廷杖原始》,不同意朱国桢《涌幢小品》(一二)说的起于隋文帝时,他引《三国志·魏志(二三)·裴潜传》注引《魏略》所载魏文帝特赦尚书郎韩宣廷杖一事,断为“曹魏时已有于殿廷受杖者,前于隋矣。”其实...  相似文献   

10.
啖助学派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啖助学派通论杨世文唐代中叶,学术界兴起了一个新《春秋》学派。这个学派以啖助、赵匡为先驱,陆淳(质)集大成,对当时学术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宋人陈振孙说:“汉儒以来,言《春秋》者惟宗三传,三传之外,能卓然有见于千载之后者,自啖氏始,不可没也。”①清末学者...  相似文献   

11.
何谓木牛、流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木牛、流马《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把运粮车叫作“木牛”、“流马”。那么,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先进运输工具呢?对此问题,多数人均属似知非知。后汉晚期应邵著的《风俗通义》中称:“乘牛马者,利斩饮饲达曙。今乘此(鹿车)虽为劳极,然入传舍偃卧无忧,…...  相似文献   

12.
《春秋左氏传郑义辑述》辨正四则陈建樑徐孝实先生《春秋左氏传郑义辑述》(见《文史》第八辑)辑录郑玄於他书注解中提及《左传》的条文,用功极深。拜读之间,仅录其中可商榷者四则,以就正於方家。(一)《昭公三年》:三老冻馁。朱鹤龄《读左日钞》:黄震曰;郑康成解...  相似文献   

13.
《诗经·召南》有一首名叫《驺虞》的小诗,全诗仅两章六旬,其中“壹发五豝”“壹发五■”之“壹”,注者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壹”为数词说。把“壹”解为数词“一”,认为是指所射箭的数量,而“发”解作“射”。这是大部分注释者的意见。郑玄《毛诗笺》云:“君射一发而翼五猪”,朱熹《诗集传》仍之,谓“一发五豝,犹言中必叠双也。”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说得更直接,“只发一箭,把五只小野猪打伤。”(2)“壹”为语词说。马瑞展《毛诗传笺通释》说:“‘壹发五豝’、‘壹发五■’二壹字皆发语词”…  相似文献   

14.
《八桂山水旅游诗话》(选载)梁超然五、奇委更万端异彩尽群变(一)清秀奇古惬人心从来只合数桂林我国著名老画家刘海粟,足迹遍天下,正如他在《水调歌头》一词中所说:“老海生平汗漫,虎步西洋东海。”可是当他八十三岁来游桂林的时候,仍然是那么兴致勃勃,“畅游漓...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卷一六九《韦澳传》:“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韦)澳乃取十道四方志,手加绌次,题为《处分语》。”“十道四方志”究系何书,它与《处分语》又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16.
郦学札记(七)陈桥驿一书多名古书多名,成为读书的一大困难。书名多,撰者名也多,有名,有字,有别号。书名的变化,加上撰者姓名的变化,使一书多名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例如,《法显传》一书,在《水经注》卷一、卷二《河水注》引及时有《法显传》和《释法显》二名,...  相似文献   

17.
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 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相似文献   

18.
走过北京路 ,抬头看见一跨街大横幅 ,上书 :“到红楼吃烤鸭 ,身价倍增”!这显然是一条商业广告。而今 ,广告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出奇制胜” ,都知道“凡战者 ,合 ,以奇胜。故善出奇者 ,无穷如天地 ,不竭如江河”(《孙子·势篇》)。既要“奇” ,当然是越“奇”越好。不过 ,倘若达到了“离奇”的程度 ,那又不好了。试想 ,“奇”一旦离开了“奇” ,那还有什么“奇”?今天的广告尽管让人“目不暇接” ,而人们却多抱“姑妄”态度 ,你是“姑妄言之” ,我则是“姑妄听之” ,谁会认真地去看待它?那原因是许多广告看似新 ,却实在不奇 ,已引不起人…  相似文献   

19.
《文潞公文集》,宋文彦博撰。文彦博(1006—1097年),字宽夫,宋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县)人。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官参知政事、枢密使、平章军国重事。观其一生作为,尽管政治上趋于保守,但在改革兵制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积极措施,历仕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五十年,为北宋有名重臣(《宋史》卷三一三本传)。其所著存于今者,惟《文潞公文集》耳。 关于《文潞公文集》的版本状况,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云:“《宋史·艺文志》有  相似文献   

20.
魏崇武 《文献》2011,(1):119-123
现存元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六卷,乃清代四库馆臣辑自《永乐大典》而编成。耶律铸(1221-1285)字成仲,号双溪,又号北山逋客、白莲居士、四痴子、独醉道者,燕京(今北京)人。辽代东丹王耶律倍九世孙,大蒙古国中书令耶律楚材次子。生于西域,长于漠北。善属文,工骑射,仕至中书左丞相,卒后追赠懿宁王,谥文忠。《元史》有传,附《耶律楚材传》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