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茂清 《文史天地》2004,(10):12-15
建国以后直至70年代以来,出版物中介绍“五四”运动时,都没有个人的英雄,诸如人们关注冲进曹宅的领军人物是谁,又是谁点燃了赵家楼等均无可知。进入80年代后,始得拂去尘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五四发难之硬汉”匡互生爱国壮举终于重现人间。  相似文献   

2.
他在“五四”烈火中 怎样划着了第一根火柴 1919年5月4日凌晨,几个身影悄悄地跨出北京高等师范的校门。他们出门后又悄悄和重重地互相握了握手,然后各奔东西分道而去。 曙光微露时,人们看到其中的一位是个书生模样的南方青年。虽然当时春寒未尽,晨风透衣,凉气逼人,他却做着领口,甚至卷着衣袖,戴不住帽子的头上,冲冠怒发中正散发出阵阵热气和汗气。只见他行色匆匆又心事重重地,小跑似的急步向前走去…… 他是北高师数理部本科四年级学生匡互生。四年前,他从故乡湖南邵阳来到北京,考入这所后来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高等学府数理部预科。几年下来…  相似文献   

3.
佚名 《神州》2008,(5):30-32
早年的匡互生,受到贺金声、石基等人的影响,敢为天下先的念头,牢牢扎根于他内心深处,五四运动时期,白幼习武的匡互生,更是大显身手,面对赵家楼高高的围墙,他率先用拳头将大门侧面的小窗打破,从而演绎了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那经典一叵幕。  相似文献   

4.
李兰昌 《文博》2000,(4):31-32
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方铜质古玺(见图),坛形鼻钮,素面,体形扁薄,长、宽各2.8、边厚0.4、通高1.5厘米。印面铸文曰:“下匡取水”,4字极其完整。 “下匡取水”,玺原来也曾有发现,见于著录的有:①罗福颐《古玺编》(4061号)隶作“下水取”,“”字未释。②徐文镜《古籀编》,隶为“下水匡字未释。此处,石志廉《战国七玺考》(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1期)一文中,还提及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方,然未作考证。罗福颐认为‘下水”二字为复姓,作人名用印。我认为玺文第二字“”应释作“匡”,…  相似文献   

5.
互生的美好     
王英 《贵阳文史》2013,(2):75-75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遍及大地每一个角落的草木们,岁岁枯荣,生生不息。一草一木静观皆自得,大可洞观世界,小可修身养心。每一种草木,春华秋实,也是一部史记和礼记,也有自己的集部和论语,书写自己的春秋和诗经,它们用自己的生命过程,诠释  相似文献   

6.
赫军 《纵横》2011,(7):59-6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曾在民革中央台委会办公室、政协全国委员会祖国统一工作组办公室工作。因工作关系,屡屡与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教育长方鼎英的后代多有聚会和联系。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为纪念先贤,追古抚今,特撰文如下,以再现那个风云迭起的历史时代辛亥革命党人方鼎英的丰富人生。  相似文献   

7.
许承宁 《神州》2010,(5):12-14
“五四”运动中所倡导的新文化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的新纪元,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8.
吴欢 《纵横》2008,(12):9-13
协助张之洞创办新军的民国元老吴殿英,于绝处奋勇营救黄兴的反袁先锋庄蕴宽,与毛泽东、李大钊颇有渊源的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吴瀛,缔造中国艺坛旷世姻缘的神仙眷侣吴祖光、新凤霞夫妇,身兼小说、戏剧,政论、诗词、书法、绘画的艺术名家吴欢,这个家族在中国革命,文博、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贡献巨大,见证了百年中国革命及文化艺术的风雨进程。这是一个值得世界了解的中国家族。  相似文献   

9.
戊戌百年祭先贤李华兴戊戌变法,史称百日维新,距今已百年。维新志士是在甲午战败的奇耻大辱,救亡图存的神圣召唤,西方文明的示范效应,中西国力的鲜明反差诸内外因素的综合驱动下,以国家富强为目标,上献身改革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群体;而其杰出代表,足以在先贤祠塑像...  相似文献   

10.
冯国瑞是近代甘肃著名学者,被誉为"陇上一代文宗"。《张介侯年表》、《守雅堂稿辑存》是其表彰先贤"陇上二澍"(阶州邢澍、凉州张澍)的力作,也是他辑佚方面的代表作品,对于研究"二澍"的学术成就及乾嘉学派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刚 《岭南文史》2002,(3):23-27
鸦片战争,列强入侵,中国面临着一个数十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变局,中国传统的冷兵器远不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屡战屡败,丧权侮国。向来行之有效的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章典制度、思想观念,在资本主义工业为后盾的列强武力打击下,在解决中华民族生死攸关问题上一时全然失效。正如李鸿章所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的发生,完全是自发的;由开始的少数学生集队游行,发展为全国规模的、由广泛社会阶层参加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五四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出现的一次新的思想文化运动。辛亥革命虽然有着资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的缺点和局限性,但是它敢于把皇帝拉下马,结束长达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13.
宋明焱 《神州》2010,(5):14-17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一批新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便借助这份崭新的传播媒介开始了对“民主”、“科学”等新观念的倡导,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变革,“五四”新文化运动由此拉开序幕并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前奏1953年12月27日晚,一趟专列载着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悄然驶出北京站,向南疾驰而去。专列的目的地是风景宜人的杭州。这是建国后毛泽东第一次到杭州。他到杭州是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起草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事情还得从新中国成立时说起。新中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大的运动,不仅在发生的当时人们对它毁誉不一,而且在运动过后成为历史,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也往往是很不一样的。五四运动就是如此。五四运动虽然发生在七十年前,但直到今天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仍然存在分歧。诸如“五四”是否造成中国文化的“断层’或“真空”,“五四”的精神是什么,等等,议论纷纷,其说不一。说起“五四”精神,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的确,这两个口号在现代中国影响很大,在现在也还需要继  相似文献   

16.
傅宁军 《世界》2006,(12):70-71
徐悲鸿并非一个圣人,也有他的喜怒哀乐,有属于他自己认知世界、解决矛盾的方式.有他我行我素的个性。他的性格成就了他的辉煌,也曾给他种下不幸的种子。而他的伟大正是在于真实,在于他对人对事的坦诚。  相似文献   

17.
刘亮 《文史月刊》2012,(4):28-28
中华上下五千年,先贤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言论揭示了人生哲理,被奉为至理名言。但是,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千古名句,其实存在着被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的误读现象,背离了先人们最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陈益源 《民俗研究》2000,(1):99-101
一九三0年夏,周作人、顾颉刚、江绍原、钟敬文、娄子匡等人,在杭州创立了中国民俗学会。当时,子匡兄是最年轻的,他小钟敬文两岁。如今,民俗学与俗文学大行于世,创业元老,已多仙去。海峡两岸,硕果仅存者,惟钟、娄两位大师。(页一一七)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匡误一则李勃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吴主传》载:赤乌五年(公元242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这里向我们昭示:陆凯在讨珠崖前已任校尉。但是,同书卷61《陆凯传》云: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  相似文献   

20.
正家训、家风,是古人家教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为修身传家睦族之本,视若家族"宝典",如今依然发挥着家族或社会的辅助教化功能和作用。大多数姓氏宗谱都录存家训以传世。闽北较常见的家训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条文或韵文对句。此外,还有姓氏用古风、律诗、对联、警句、语录等形式,作为家训,或宗训补充,化繁为简,儒雅地表达训勉内容,在族群中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