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元济与中日文化交流陈东辉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张元济是其中突出的一位。笔者不揣浅陋,草成此文,冀得中日两国学人不吝郢正。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二...  相似文献   

2.
正《炎黄春秋》杂志2016年第9期刊登了《蔡元培的上海"朋友圈"》一文。文中蔡元培的这个朋友圈中也包括张元济。文中称,蔡元培"完成了从清朝翰林到革命党人的重大人生转型。这种转变的完成,与蔡元培当时所处的时代、城市,以及他的朋友圈均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因素之结果"。我认为,文章未提及蔡元培与张元济共同的老师陈鼎的影响,而这个人的影响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3月5日,是周恩来的诞辰,正是蔡元培的忌辰;而每年的1月11日,是蔡元培的诞辰,前三天(1月8日),又正是周恩来的忌辰。由此而想到他们两人的关系,特撰此文,以为纪念。一周恩来说:“今日始得一瞻风采”,就是说,直到1917年5月23日,蔡元培到天津南开学校讲演时,周恩来才见到他。有人以为周原籍浙江绍兴,与蔡同乡。周的姑丈王世裕(子余)与蔡关系较为密切,周很可能以通家晚辈的身份,在王世裕处见过蔡元培。诚然,王世裕也是绍兴人,与蔡的从弟蔡元康交称莫逆,因元康之介绍,蔡元培吸收王世裕为光复会的会员和中国同盟会的会员,一同致力于反清的革命。王任中国银行绍兴支行经理时,蔡元培常托其代为料理老家和故乡的事务,交往颇为频繁。但是,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从1898  相似文献   

4.
张元济与中国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宁 《炎黄春秋》2006,(11):34-36
史海茫茫,知人论事。学习中国图书馆史,不能不知道张元济;读张元济,可以知道图书馆事业的创业之艰巨,守成之不易。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张元济先生曾手书过一副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些简单的话里,似乎沉淀了许多代人的文化经验。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鼓吹“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其中一个文化思维就是启发民智;启发民智的一大措施就是办图书馆。张元济也贯彻了这种思想,先后创办了通艺学堂图书馆、合众图书馆。  相似文献   

5.
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陈巧孙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出版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出版机构,要研究近现代出版史和文化史,就无法忽略商务印书馆,而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则离不开张元济先生。张元济(1867—1959)字菊生,浙江海盐人,中国近现代史中著名的思想家、出...  相似文献   

6.
脸谱     
《文史月刊》2011,(11):40-41
“牛鬼蛇神” 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字写得很潦草。一次,钱玄同问他:“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写得这样蹩脚,怎样能考得翰林?”蔡元培笑嘻嘻地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大概因为那时正风行黄山谷字体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北大之父”蔡元培的名字格外凸现出世纪的光辉。他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已不用后生赘述。但他早年新思想受孕期的一大关键,似乎所知者不多。这就是他在90多年以前旅欧留学“爬格子”为生的经历。 蔡元培于清代同治六年(丁卯)阴历十二月十七日,即公元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光绪十五年(己丑)即公元1889年21岁时就考中举人,光绪十八年(壬辰)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思想激荡的大时代里,总会有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在时代之“已然”中觉悟,进而作“何然”之究问和“宜然”之选择,成为自觉担当时代责任的社会精英和民族脊梁。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和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奠基人张元济,就是其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9.
张竞生先生是中国倡导节育优生和开展性教育的先驱者。1888年,他出生在广东省饶平县,1907年往广州投考设于黄埔的陆军小学,这是清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军校,教官为德、日人。学生着新式服装,用新式武器,但仍蓄辫,学制4年。张与陈济棠、陈铭枢为同班同学。后赴法读书,1919年获法国里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10月,他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5日,是我国杰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蔡元培先生光辉的一生,对中国社会有两大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一、“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第二、“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培植无数革命青年”。因此,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一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1889年中举,1892年在京殿试,被录为进士,擢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升补为翰林院编修。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是蔡元培思想发生剧变的重要因素,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给他以极大的震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象一股清新的春风,吹皱了中国社会因循守旧的一潭死水,使当时  相似文献   

11.
柳亚子1887年5月生于江苏吴江,1903年,17岁的柳亚子从吴江来到上海,在苏州河泥城桥附近的“上海爱国学社”读书。他认识了蔡元培、章太炎和邹容等人,并与他们结为知己。柳亚子还与蔡元培、黄宗仰、陶亚魂等人一起帮助邹容出版《革命军》一书,为传播革命思想起了积极作用。同年5月,上海爱国学社与中国教育会发生矛盾。由于柳亚子以中国教育会会员资格在爱国学社作附课生听课,为此柳亚子也受到影响,便辍学返乡,到吴江自治学校读书。 同年6月30日,清廷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封闭了宣传革命的《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在此…  相似文献   

12.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绍曾先生编著的《近代出版家张元济》一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张元济(1867—195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校勘学家。他自1902年投身商务印书馆工作,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都注意对张元济的研究这对于研究我国近代史,文化史,出版史,校勘学史和古籍整理工作,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但至今尚无系统、详尽评述张元济生平事绩的著作问世、本书作者根据其早年与张元济共事之体察、根据多年积累掌握的大量有关材料,编著成书,弥补了这一缺陷。该书是目前研究张元济较为完整的专著。 全书分四个部分:(一)张元济的家世和生平;(二)近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三)从戊戌新文化运动到“五四” 前后;(四)整理出版古籍的丰硕成果。作者在评  相似文献   

13.
(一) 蔡元培先生,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丁卯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内笔飞弄。“明隆、万间”,他的“迁山阴始祖”蔡恭政“由诸暨迁绍兴井巷”。不过,他的六世祖佐臣,卒于1743年,原葬于诸暨五十一都邓村山;而五世祖士爵,卒子1775年,则葬于绍兴栖凫村山麓。看来,清初雍正、乾隆年间,山阴蔡氏和原籍诸暨,还不是毫无关系。他“小名宜哥,小字意可”,又“小名阿培,入塾时,加昆弟行通用之元字,曰元培”。原字鹤卿,旋改字仲申;号鹤庼,一度号民友,最后改号孑民。  相似文献   

14.
胡汉民和汪精卫都是国民党元老,两人从小在一起长大,称得上是聪角之交。且两人相似之处极多:两人的原籍都是江西,客籍都是番禺,父亲都是刑名师爷,终生奔走在广东各县衙,告老后都住在广州。汪父曾收胡汉民做学生,胡父也收汪精卫做学生,教授他们刑名之学和古典文学。两人都在十几岁时失去父母,靠兄长抚养长大。又都参加了科举,胡汉民考中了举人,汪精卫考中了秀才。两人又都当过家庭教师。1904年同船去日本留学,同入法政学堂速成班,同时加入同盟会,同任《民报》主编,同用一个“民意”的笔名写文章。后同随孙中山赴河内,走南洋,成为孙中山的两个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出版的一些书籍与文章,谈到蔡元培青年时期在故乡绍兴的一段历史时,多说他曾在“古越藏书楼”校订图书。例如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的《蔡元培年谱》第三页:“一八八六年(清光绪十二年丙戌)二十岁。同乡徐树兰藏书甚富,且  相似文献   

16.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867年出生于广州。光绪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职,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离京到沪,主持南洋公学(前上海交通大学)译书院。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主持商务编译出版工作,直到1959年逝  相似文献   

17.
姑苏五老     
王湜华 《纵横》2009,(8):50-52
1975年,当海棠盛开之际,北京东四八条叶圣陶先生家院内,留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共有五个老头,前排藤椅上坐着的,右面是家父王伯祥先生,左面是顾颉刚先生,后排自左至右是叶圣陶先生、章元善先生、俞平伯先生。照片是叶老的孙子叶三午拍的。五位老人的神态十分融怡自然。这张照片竟成为他们五六十年交谊的生动写照,因此不胫而走,在不小的范围内流传颇广。有人称之为“五老图”;又因为其中四位都是苏州人,平伯仁丈虽是浙江德清人,但他出生在苏州,幼年很长一段时间也都生活在苏州,所以他一向自称是半个苏州人,所以也有人即把这五位老人戏称为“姑苏五老”。  相似文献   

18.
刘岩 《文史天地》2012,(7):17-20
中国文化传承至今正是因为有了张元济这样一批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张元济(1867—1959)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在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时期将其发展成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印刷企业。而且张元济还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数次跨时代的伟大人物,作为文化名人,他几乎与当时的所有文化要人都有过联系,尤其是他曾经先后与光绪皇帝、袁世  相似文献   

19.
周积明先生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①一文中指出,清末“自强”口号的首倡者是奕。该文的依据是: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奕会同文祥、桂良上《通筹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指出中国亟应“自图振兴”,“自强”的口号此时已具雏形;同年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步伐始于1985年侯仁之、阳涵熙、罗哲文三位先生和我共同提交的“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政协提案,当时我们四人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意申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