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心 《民国档案》2013,(3):102-107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非常时期,表现为政局动荡、思想活跃、文化丰富等多种特点。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作为一个拥有众多青年成员的宗教社会团体,在此期间,顺社会变革和艺术发展之势,于传播宗教与服务社会之时,以其丰富的音乐传播活动深入于各地城市社会之中,在联络与教育青年、推进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向广大青年和社会民众大力推广音乐文化,扩大了近代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促进了中西音乐艺术的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基督教青年会"服务社会"活动的开展,都促进了基督教青年会工作的发展。随着其向本土化、世俗化的转变,这种音乐推广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效更加明显,不仅丰富着城市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推进了中国音乐文化的近代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哈尔滨的文化教育以跨文化教育方式转向教育现代化。跨文化教育中外侨所建立的学校功不可没,并呈现出沿袭创办学校国的本国教育教学体系;坚持母语教学,注重语言教育;坚持文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成为哈尔滨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到1920年,由于时局变化,哈尔滨跨文化教育转向本土化进程,也是西式教育融于中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张光华 《史学月刊》2007,(3):129-130
广告是各类报刊扩大收入、维持正常运转的基础。目前,各种商业广告已为不少学者用作史料,并作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蔡朝晖:《浅议广告的史料价值——以〈申报〉广告为例》,《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2期;胡俊修:《从〈申报〉广告看近世上海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档案》,2003年4期等),但各类私人广告(如婚启、同居、报丧、警告、悬赏、鸣谢、招领、家务等)仍没得到充分利用。这类广告多由普通民众发布,因而更能折射出某一时代生活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西方学者对中世纪民众宗教生活作了诸多研究,对中世纪基督教有了更多也更为复杂的理解,不再将中世纪看成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也不再单纯地视为一个"民俗时代"。而是更多地强调教士文化与俗人文化、精英文化与民众文化之间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这与其说是得出了新的结论,不如说是提出了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切实把握中世纪基督教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河南省开封市开展了街道生产自救工作,基本解决了街道居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保障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人民政府的认同。同时,在生产自救工作中出现的干部政策认知偏差、相关政策和制度支持缺位等问题,也在实践中得以纠正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凭借得天独厚的中东铁路枢纽的优势,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东北电讯中心之一。以此为依托,电报、广播和电影等电子媒介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特别是,陈为人等人与哈尔滨无线电台合作,共同创办第一家新闻通讯社——哈尔滨通讯社,开展革命宣传,这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艾萍 《广西地方志》2003,(1):47-50,30
20世纪20年代,新桂系致力于交通建设,民办公路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成为当时广西公路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民办公路兴起之因,首先是20年代广西财政收入的不足,使得官办公路无法独立完成其历史使命;其次,航运业的诸多不足为民办公路的兴起提供了契机;最后,政府拉力和民众推力相结合,促使民办公路蓬勃兴起。民办公路的建成有许多为人称道之处,对今天的公路建设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但民办公路也有其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缺陷,所以到了30年代,新桂系政府逐步接管了已建成的民办公路。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早期官办俄文报纸《哈尔滨日报》( )是K· ·拉扎列夫提议创办的,1903年6月19日创刊。他本人担任第一任主笔。最初计划是出版一种中俄合壁的报纸,为了给出中文版做准备。《哈尔滨日报》创刊初期有些纯属面向中国商人的广告则用中文刊印,并且从6月20日起改为大开四版,俄文标题下增印中文标题。后来东省铁路管理局决定单独出版中文《远东报》(1906年创刊),《哈尔滨日报》便取消了中文广告,但中文标题则一直保留到1914年。 《哈尔滨日报》是一家纯官方的报纸,初期主要刊登政府的法令、东省铁路管理局的各…  相似文献   

9.
赵力  陈勇 《黑龙江史志》2012,(16):30-31,37
<正>哈尔滨的最初行政状态是什么?通常的说法是小渔村。然而,这个说法缺乏史料支撑,也有悖于清代松花江江泛地不可立屯的客观规律。近年,笔者寻根溯源查阅了大量清代历史档案,发现了哈尔滨开埠前的行政状态——哈尔滨牌,为哈尔滨行政史添补了一个空白。哈尔滨牌地图的发现在哈尔滨市南部的双城,流传一个民谣"先有双城堡,后有哈尔滨",哈尔滨在开埠前,曾隶属于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边疆一颗璀璨的明珠,20世纪初期,是它迅速崛起和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资本主义国家在这里投资办厂,一大批民族工商业在这风云多变而又充满商机的年代中诞生并发展起来。时至上一世纪20年代,哈尔滨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开始,乡土小说已经由单纯的控诉压迫,转化为对民众痛苦的深层次社会文化思索。由此衍生出作品中的社会文化批判视点。本文基于对该时期的乡土小说以及社会背景入手,对乡土小说中的文化批判视点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的流行和蔓延给疫区民众的生产、生活等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害。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血吸虫病疫区的党政部门和群众根据血吸虫病的流行规律及地区特点,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性生态环境治理与改造,普遍采用了查杀钉螺、管理粪便、管制水源和查治病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消灭血吸虫病的方法,使新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疫区生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为后来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冯尔康 《安徽史学》2012,(2):95-105
清代的宗族具有大众性、自治性、互助性、民主性、宗法性、依附性诸种特性,概括地说她是含有宗法成分的自治性互助团体。她的宗法因素,不能夸大为"宗法性质";宗族自治、互助的功能,适应了民众生存生活的需要,起着积极的社会作用,应予肯定和尊重;宗族文化中的互助精神、自治意识、亲情意识是宝贵的中华精神文化遗产,为建设当代社会文明的有益资源。在20世纪,激进力量对宗族的否定,乃至取缔的态度,视为天经地义,但是作为历史则是可以、需要重新研讨的对象。尊重历史,还原宗族历史的本来面貌,乃必然之理。  相似文献   

14.
摇滚乐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反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成为美国反叛青年批判社会的载体和重要武器。摇滚乐的风靡缘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而精神匮乏的时代,青年人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对摇滚的喜爱也体现出他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传媒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使摇滚乐成为传播新文化的载体。摇滚乐传播了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对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广杰 《民国档案》2012,(3):94-99,9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东地区发生多起村民抢盐、围攻盐务管理机构的暴力冲突事件。这些冲突既有会党组织的,也有村民自发的。冲突对盐务职员生命构成威胁的同时,也打断正常的农业生产,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产生盐业冲突的深层原因是国民政府沿袭传统的盐引制,盐业市场自由化沦为空谈;因缺乏监督约束,盐制实施过程存在诸多弊端,盐政官员极易谋求超过行政职责的私利。私盐贩卖不仅与政府争利,而且影响社会安定。当越来越多的走私群体出现时,整个纳税群体就会集聚起对抗现有盐业体制的潜在力量。这种影响与普通民众对于盐税不断攀升的不满情绪相汇合,容易诱发暴力冲突。  相似文献   

16.
在种类繁多的近代上海广告中,有关医疗卫生的广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医疗卫生广告的频繁出现不仅展示了商家的广告策略与销售技巧,同时也反映出医疗卫生产品消费背后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通过对近代上海医疗卫生广告象征意义的描述与分析可以看到,医疗卫生广告不仅将个人身体的健康与国家的富强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由医疗卫生广告所刺激的消费主义文化引发了人们对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想象与欲望。而这两种象征意义正好体现了近代中国现代性的两个维度,即对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诉求与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7.
扬州才妾     
在明清时,扬州的殷实人家较多,最富有的要属盐商,他们把持着盐的价格标准,垄断了盐的买卖权,因而大发横财,富得流油,虽然这些人家已经有妻室小妾,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还到妓院嫖娼,一掷千金,可是有的妓女身子不洁,患有这样那样的性病,于是这些大户人家怕其感染,对妓院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8.
叶帆 《安徽史学》2021,(1):74-81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在中国革命最困难、最缺乏斗争骨干的关键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40余名高级军政干部.这批干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史料匮乏的限制,国内学界对该学院的情况知之甚少.无论是对曾在该院学习的学员群体还是个体,均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新发现的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馆藏史料为主,部分中国学员的回忆录为辅,力图较为全面、系统地还原中国学员在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留苏教育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中共党史相关人物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侯姝慧 《民俗研究》2014,(5):98-108
对通俗故事文体的研究,是在20世纪上半叶对文艺民族形式建构的问题中凸现出来的。通俗故事尝试创作与发展以"声音场"为中心的文学文体样式,目标是能够让大众读懂、听懂并起到社会启蒙的作用。该文体继承了"五四"新文化精神,作家、知识分子们为解救民族危亡,从书斋中的个人感悟式创作走出来,走进民众,从民众的生活、群体艺术中获得思想和灵感,又在艺术上得到升华和提高,探索文学发展的新路径。通俗故事主要包括"讲演文学"、"通俗故事"、"抗日英雄传奇"和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创的新故事等几种类型。文体在"语言-结构-主题"三个层面上具有"口头-书面"相结合的特征。通俗故事文体的创作试验是文学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线索,是文学资源现代转化过程中的有益尝试,它的发展切实地推动了文艺民族形式的建构,并为新中国群众性新故事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自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外来人口骤增。据不完全统计,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2万多犹太人来到哈尔滨。他们在哈尔滨从事的经济、文化活动,给哈尔滨的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哈尔滨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