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永贵 《丝绸之路》2009,(14):39-42
校训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校训从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三个方面体现了大学组织文化。由于中西方大学传统文化底蕴的差异,校训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传教士施约瑟组建的圣约翰大学在中国首创校训——“LightandTruth”(光与真理)。随后“校训”一词从日本传入,各式风格迥异的校训伴随民国时期的办学热潮而呈百花齐放之态。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观念始于西方国家,直到今日西方大学仍然主导着大学文化发展的风向标。然而,国人对西方大学的认识,除去专家学者那些曲高和寡的学术研究之外,大多数人还是停留在雾里看花的状态。殊不知大学一如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品尝滋味。活生生大学生活应该更多地进入公众的视野,也可以成为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唐朝霞 《区域治理》2022,(15):177-180
"校训"一词虽是近代由日本传入中国,但日文中"校训"的构成源于汉字,考察其辞源意义丰富.自引入"校训"一词后,我国校训开始由传统书院校训向现代校训转变.校训具有内容上兼具传统文化精神和时代特征、表达形式上凝练且富有美感、方法上融"训"与"育"为一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由毛泽东兼任校长,彭真是副校长。 一次,彭真问毛泽东:“人家的学校都有个校训,我们党校要个什么样的校训啊?”  相似文献   

6.
朱晶  孙哲 《神州》2014,(14):114-114
对待空间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人们对空间的探索和认识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在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探索中,空间距离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直以来,空间在人类活动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为突出,这种细微而有渗透力的非言语交际影响着不同文化的交际。本文将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空间差异意识,使空间观差异在外语教学中得到更充分的运用,更好地提高它在英语教学课堂上的作用,达到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胡耀华 《江淮文史》2009,(6):146-147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我到南京去求学。当时各校春季都不招生,后来经金陵大学的一位同乡介绍,到私立南京安徽中学高中部插班。  相似文献   

8.
余云 《江淮文史》2009,(2):150-154
从本期起,本刊连载余云先生文史札记,每期一篇,一文一事,有史有评,有叙有议。这里,有的是作者所闻,有的是所见,也有的是所读,尽管是纷然杂陈,但作者引述的史料力求真实。史贵乎真,文亦贵乎情啊!  相似文献   

9.
张雪峰  焦治平 《攀登》2004,23(5):69-71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有着久远的历史,其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欧盟社会政策内容的不断扩展和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就说明了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对其社会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日益显示出重。要性研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历史及其经验,对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FerdinandTnnies)19世纪提出的“共同社会”与“利益社会”理论,分析了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异同,指出如果认为在西方的书籍中或重复西方的经验就可以找到中国问题的答案,那么在理性上就是肤浅的。中国的根本任务是找到适合中国情形、水平和需要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个阶段近代一百多年中,中国人从初步认识和传播民主思想,到逐渐提出并尝试以改革或革命的手段建立某种西方式的民主制度,经过曲折的奋斗而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这就是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这里我们先简括地回顾一下,近代中国人争取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的奋斗历程所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一)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90年代初期起初,只有个别的开明官吏和知识分子发现西方政制与中国的最大区别是它们有议会制度。继之,出使人员对西方议会制度有了直接的观察和了解,并较具体地介绍给国人。随后产生了一批改革思想家,他们渐次提出效法西方君民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西方20世纪文艺复兴史研究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做了系统的述评。三大研究热点分别是:以社会生活为焦点的文化史研究,以人神对话为线索的思想史研究和以风格为主题的文学艺术研究。本文力图勾勒出文艺复兴史研究领域不同学派和学者的历史研究理念、方法。笔者在阐述诸如家族史、新柏拉图主义、和谐与冲撞风格等学术问题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基本想法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刘小林 《史学月刊》2001,3(5):58-61
20世纪初的社会思潮突出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进程中的不断进步。首先,将学习西方物质明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亡,做了逻辑的联系。其次,开始了对西方制度化的学习,并伴以选择、改造、批判的理性态度。第三,在对自己民族与化反省的基础上,将对西方化的学习推进到观念意识层面,提出了人的近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移民聚居区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对移民聚居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芝加哥学派”,随后经历了同化主义、多元主义、异质本地化和跨国主义研究思潮,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而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总体上看,对移民聚居区的研究,区位选择方面经历了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演变,空间类型包括族裔飞地、族裔社区和族裔郊区,移民聚居区经济经历了单个案例到不同案例的对比研究,形成机制方面从民族团结理论转向不同作用者和空间生产理论,此外,西方移民聚居区还加强了反作用和空间效应的研究。本文在评述西方移民聚居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移民聚居区研究现状,提出中国相关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进化论在中国社会形成的普遍影响,胡适本人未能幸免。但是,他又表现出与进化论传播的一般形态有别。这是因为他主要将进化论作为一种方法论来看待。此种情况表明,外来学说进入近代中国社会,必须注意两对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是语言层次的接受与理解层次的关系;二是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日益迈入现代社会,消费活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过去数十年来,以英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界对近代英国消费社会兴起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学者们主要从英国消费革命的具体表现形式、消费社会特征以及消费社会争论、奢侈推动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兴起、消费社会主体中产阶级崛起等方面,全面考察了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以来,英国在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所发生的急剧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7.
应重视对西方公民社会发展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印第安纳大学访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位去年来印大做访问学者的老师因为访学期满,准备回国了。谈到在这里一年的感想,她说,最留恋的,是这里宽松美丽的环境、发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方便的计算机使用设备,以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便利的设施和完善先进的服务系统。她所讲的,也正是我们到这里以来感受最深、感慨最多的事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徐莹 《黑龙江史志》2013,(23):267-267
社会语言学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研究范围广泛、方法种类多样,使得言语交际、社会改革的研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乃至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对非言语交际的认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不但是针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建设现代大学的两大重要因素。大学文化是实现大学理想和价值、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渗透在大学文化血液里的大学精神,是在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其凝聚着当代大学所应具备的创新精神、育人要旨和开放意识,成为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结晶,也是整个社会日益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