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位置在青海省的版图上形如一片绿叶。这片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的绿叶上,黑林河、宝库河、东峡河等支流汇合成北川河,成为叶片的主叶脉缓缓流向南面的省会城市西宁。北川河畔45万各民族大通儿女生活在这片和谐的家园里。大通县城桥头镇是绿叶上的一颗明珠,号称"北武当"的老爷山巍然屹立在县城东南。老爷山下是伊斯兰教的"桥头清真寺",老爷山上又分别有道教的"观音洞""药王殿",佛教的"感应寺",这"一山融三教,三教共相生"的局面,让人感受到这里各民族团结、相容、共生的和谐局面。我们家便世居在老爷山下,是  相似文献   

2.
"走若水不要喊烂弹,走碾伯不要唱少年",这是一句相传的古话。清朝时,青海属于甘肃省,清在青海设农业区一道(西宁分巡道),一府(西宁府),三县(西宁、碾伯、大通),四厅(循化、贵德、丹噶尔、巴燕戎),民和、乐都是一县,县政府设在碾伯。民国十八年分省时分开,乐都县县府仍在碾伯,民和县府设在古鄯。从以上的话里说明,青海是民歌的故乡,是产生"花儿"的窝窝。"花儿"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来反映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遭遇,抒发思想感情、表现爱情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李国昌 《中国土族》2010,(Z1):70-71
近年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服务西宁、做强大通"的总体思路,对"农业、工业、旅游、民生、生态、城镇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提高大通知名度,加强大通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组织县内新闻采编人员和通讯员向中央和省、市以及其他媒体积极投稿、报送节目。  相似文献   

4.
包正礼 《中国土族》2010,(Z1):19-20
据《大通县志》记载:"大通自清乾隆二十六年由卫改县,垂二百哉。"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距省会西宁35公里,地处湟水上游,祁连山南麓。这里生活着汉、回、土、藏、蒙古等23个民族的近45万人口。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南道。  相似文献   

5.
陈荣 《中国土族》2010,(Z1):58-59
儿时听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就已深深地印入脑海,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一句豪言壮语,更加激发了对长城的好奇和浓厚兴趣,到长城一游是许多人向往的。曾以为雄伟的万里长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殊不知自己就生活在长城脚下,人们熟悉的大通境内的明边墙,据专家考证就是明代修筑在青海的一段长城。  相似文献   

6.
"上四堡"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南隅的一处地名。从这名字,便可诱发人们许多联想,大通自古便是军事要冲,翻阅史籍,在漫漫历史长河里,这片土地上,金戈铁马,烽火连天,战车驰骋,你来我往,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族》2009,(4):I0002-I0002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围绕“做强大通,服务西宁”的总体思路,把工业理念引入农业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两边是老乡李荣葆在甘肃省华池县元城乡林沟村、南梁村和陕西省吴旗县林沟梁村分界处,有一条高约2—3米、顺山脊沿沟若隐若现、时断时续、蜿蜒伸展的土垒,酷似倒塌的土墙,当地群众叫它“边墙”,实际上它是战国时期的秦长城。长城沿分水岭而筑。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服务西宁、做强大通”总体思路,对“农业、工业、旅游、民生、生态、城镇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提高大通知名度,加强大通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组织县内新闻采编人员和通讯员向中央和省市以及其他媒体积极投稿、报送节目.同时,充分利用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的契机,积极邀请中央、省市等各级主流新闻媒体记者来大通采访报道;印制各类宣传资料,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宣传大通、推介大通.  相似文献   

10.
"朝阳涌翠翠北川,夕照流金金大通"。从这诗句中足以见得大通的美丽和富足。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大通在这两个方面有什么特点呢?今天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久远的过去,它也应该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省湟源县,湟水河还是一条柔弱的小溪流,在千折百回的草场、湿地和湟源峡谷冲撞跌扑许久,最后小溪流在草地低洼处一泻而下,冲出高原牧区,一路欢歌,向东流去.历经湟中、西宁、平安、乐都、民和,在近200公里的征途中不断接纳小溪小河,形成一条颇有气势的大河,在北面,揽接了远道而来的大通川道和互助川道的两条主要支流,河流气势更大了,在民和县东北面,流入甘肃境内,汇进黄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大通河.从湟源县到民和县的这一片开阔的河川,在地理学上被称作河湟谷地,千百年来,青海“花儿”民歌就孕育、滋生在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这是一片回、土、汉、藏等23个民族聚居并共同建设的家园.勤劳的43万各族群众在30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作农业开发锦绣文章,书写了从手工稼穑到"两高一优"农业的灼灼华章,使大通跻身于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500家粮棉大县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大通地处青海东部农业区,是省会西宁市辖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凉爽宜人,生态环境优越,地理位置特殊,既是下游西宁市重要水源涵养和供应基地,又是西宁及周边地区人民休闲避暑的胜地。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的大好机遇,大通林业和旅游业只有积极调整思路,紧紧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发展需要,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和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三叶 《中国土族》2010,(Z1):11-12
从西宁驱车沿宁张公路北行三十五公里,在巍峨的老爷山下,穿过大通县城一号桥,顺着一条笔直的水泥公路向东北方向行走十五公里,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云蒸霞蔚、隽秀婀娜、碧绿如翡翠的天然绿色屏障。那沁人心脾的翠色,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般的梦幻境界。逶迤的山峦,在前拥后簇、高矮参差的绿浪中时隐时现,形成高原盛夏季节中最撩人的夺目风景线,不由得使人痴迷与神往。  相似文献   

15.
周一渤 《旅游》2013,(3):70-75
除了世人尽知的北方长城,在古老的湘西,还有一条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见证着一个王朝征服少数民族的历史。然而,从"苗疆边墙"的沉寂到"南方长城"的重新面世,这条绵延在湘西山野沟壑与古老村寨之间的墙,足足埋头"睡"过了400年。  相似文献   

16.
井石 《中国土族》2012,(3):32+80-81
老爷山上的刺玫花,刺玫花把人的手扎;人前头见了嫑说话,大眼睛一闪了回答!老爷山上的刺玫花,扎哩嘛扎是折两把;只要尕阿姐说句话,死哩嘛活哩在一搭!说起"花儿",我就会想起大通。想起大通,我就会想起出土于大通上孙家寨的舞蹈彩盆。那舞蹈盆上五人一组手拉着手儿的古人,不就是得了大通灵山秀水的启迪踏歌而舞的吗!  相似文献   

17.
黄腊关,位于腊尔山南麓、锦江北岸,距离铜仁中心城区15华里,明嘉靖年间设"黄腊滩"营盘时建关.后来随着"苗疆边墙"的延展,通过营哨、屯堡等军事要塞及其防御工事的连线,形成一道全长395里的湘黔边界"苗疆边墙".黄腊关成为"苗疆边墙"的首关,又称"中国南方长城第一关".  相似文献   

18.
正在他看来,没有食品安全,再现代的农业也是"土鳖"北京四季大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称四季大通)董事局主席任杰峰有段名言:"没有食品安全,再现代的农业也是‘土鳖’;没有农业现代化,不管城镇化、城市化,一切都是空话;没有城乡产业链,土地再集中,农民进城也没用。"在他眼里,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结合,打造一条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农村经济、保障城市供给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这正是四季大通在做的事。它依托生态化高新科技,在各地兴建安全食品产业园,形成一条种植、养殖、加工、贮藏、物流、销售产业链条,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供给,也推动了城镇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寻找吐谷浑     
立山 《旅游》2009,(11):82-87
石堡城:山巅上的古战场 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我一路向西寻找吐谷浑的踪迹。根据文史资料.出西宁不远,在日月山附近,有一处唐朝军队与吐蕃军队惨烈厮杀过的古战场——石堡城。  相似文献   

20.
洮州边墙     
~~墙的河谷、川台及坡地被广泛开垦,从而成为民居连片的农业区,而边墙以外,长期保持游牧区的特征。500多年来,这种历史走向逐渐成为定势。今天,当我们实地考察时,在边墙沿线所看到的是满目农田,麦麻豆薯遍郊野,村庄相望,远近错落,边墙屏其间,如红线穿珠,鸡鸣犬吠,烟气氤氲,全然一派农家景象。墙以外,则为广袤草场,稀疏的牧帐,如云的羊群,也每见纵马扬鞭的牧民。这条边墙,至今仍是农业区域与牧业区域的分界线。第四,洮州边墙还是一条民族关系交融线。边墙各闇门,自明代以来就是民族经济交流的通道。边墙的存在,不仅使民族经济的互补优势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