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叶:中学课本里有《核舟记》。明代时,苏州人就能将一颗橄榄雕成一艘船,这实在是苏州的骄傲。任:核雕与核舟是两个不同概念。核舟是核雕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核雕就是在废弃的果核上雕刻出花鸟鱼虫,人物景致包括核舟。其神奇的雕刻技法被誉为"鬼技工"。核雕艺术起源于微雕艺术,微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微雕创作者将这种艺术不断进行充实发展。明末散文家魏学洢的一篇《核舟记》,让大家  相似文献   

2.
正核雕这门古老的技艺,发源地在苏州舟山,而用作雕刻的橄榄核,其产地却在两广——广东、广西。每年的九、十月份是橄榄果成熟的季节,也就在此时,绝大部分从事核雕技艺的师傅会暂时放下手上的刻刀,亲自到橄榄核的故乡去"抢"核。"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这是我们小学就曾学到的文章,在现在急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我们也许早已慢慢淡忘  相似文献   

3.
正核雕除核舟、罗汉题材外,我尝试了题材突破,曾有过几次园林核雕的创作经历,但都以一颗核雕表现一个园林的创作手法。2015年年初,一位老师向我提议,能否用一颗橄榄核全方位地表现苏州园林景观之美?于是我进入了构思创作阶段,经历了观察、揣摩、表现过程,终于完成了《姑苏园林集锦》的核雕创作。我之所以能够答应这样的创作"挑战",是因为我  相似文献   

4.
苏州核雕     
正苏州核雕早在明代就已出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收入中小学课本的是明人魏学洢所作的《核舟记》,文中对王毅之核雕作品如此记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核雕的记忆,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这一声来自童年的遥远回响——这回响来自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那篇文言文《核舟记》。那时初识文言文,在诵经一般的诵读声中,记住了《核舟记》中雕核舟的"奇巧人"王叔远,也记住了核雕这一奇巧的工艺。成年之后,对很多新事物已经慢慢提不起兴趣,但一听说起核雕就像听到一个儿时玩伴的名字立刻兴致盎然。尤其是听说在苏州太湖之滨有一个名为光福的小镇,像王叔远这样做核雕的奇巧人有成百上千时,就再也坐不住了。驱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江南进士在全国数量最多,比例高达近15%;而江南进士在地域分布上,苏州府考中的进士数量之多,为他府所不及。明清苏州府科甲如此兴盛,与苏州的经济条件、文化氛围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从其内部分布来看,却极不均衡。本文对明清时期苏州府地区进士的数量、地域分布等情况作了详尽分析,并初步探析了其进士总数众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郑颖 《神州》2014,(9):10-10
明清以来,苏州民间信仰十分兴盛。笔者考察《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中与此相关的碑刻资料来得出苏州民间信仰的特点,它主要表现为具有浓郁的商业气息、明显的正统性规范性、注重实用的功利性,还有许多神灵都与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追溯历史,苏州、旧古就在阊胥两门河道赛龙舟,那时的端午节,男女老幼倾城出游,看舟楫如鱼鳞,逛热闹龙舟市。苏州划龙舟的兴盛与其地理和经济环境不无关系。苏州是水城,操船熟练者随处可见,要组织参与者很容易;此外,清朝时期,苏州工商业发达,行业商会在端午时节出资组建自己的队伍参赛,还提供工艺品、时令食品等作为奖励,自然引得壮汉青年们一试身手。  相似文献   

9.
核雕也疯狂     
<正>6月25日至28日,首次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举办的"和善杯"名家名作核雕精品展销会,四天时间成交400万元左右。承办方和善文化传媒公司6月29日对外发布的数据,表面额度似乎不高,却是首次公开的核雕一级市场销售数据。承办方同时发布的另一组数据更受关注:150余名核雕制作者参展,展出万余件核雕作品,吸引超过一万人次参观购买。展销期间,笔者两度前往参观,27日、28日适逢周六周日,现场人气较旺(图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以花而著称的城市:岭南的广州和中原的洛阳。两大花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在则更加兴盛。广州的花市演绎市井文化和商业文明,洛阳的花市则彰显富丽华贵的皇家风范。  相似文献   

11.
<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有着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2006年5月20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的木刻版画最早由徽州传入,最初兴盛则在山塘街。山塘街是当时苏州商业最繁荣的地区,外地商人来苏,总是先到这一地区立足,徽州木刻  相似文献   

12.
江南曾流行过一种说法:“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左手执扇、右手赋诗,如此风雅乐事而今虽已无从得见,但曾为扇坠的核雕,却依然是众人心头之物。它长不盈寸,却透出时光的韵味,而它的主人,也在把玩中历练出从容。  相似文献   

13.
徐钢城 《收藏家》2016,(4):33-43
苏州向称人文渊薮衣冠风雅,自古科闱兴盛,即以清代为例,区区一府之郡,便有二十六名状元中式,几乎占整个王朝一百一十二名状元总数的四分之一弱。  相似文献   

14.
任晓炜 《收藏家》2013,(6):60-62
《缘督庐日记》载,光绪十四年(1888年)年二月十七日,叶昌炽离开广州返回苏州居住,恰遇藏书家黄再同①在苏州省亲。黄再同与缪荃孙同年,叶昌炽称其为师,说他有名士气②,评价极高。叶昌炽应其访聘,离开苏州转赴北京,在黄家勘书编目,授课其子。③黄再同为叶氏遍示家中藏品,叶氏尤为关注其中翁方纲的旧藏(图1a-c):  相似文献   

15.
新石器时代先民对植物资源利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橄榄属植物是广西地区重要植物资源,然而有关橄榄属的系统研究十分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所发现的橄榄属遗存及其研究方法,进一步强调了拓宽识别方法对橄榄属遗存研究的重要性。本文对橄榄属遗存及其研究方法的梳理,不仅有助于理解新石器时代广西地区先民对橄榄属植物的利用情况,也为解读橄榄属植物在这一地区的驯化史、环境史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巴蜀史志》2009,(3):14-16
晚清乡土志的兴盛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它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乡土志的兴盛是民族文化在西学冲击下的一次自省。  相似文献   

17.
<正>煲靓汤是岭南人尤其广东人的日常饮食习俗、习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饮食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起伏过程。20世纪80年代起,广州开始着力恢复“食在广州”美誉。90年代餐饮行业兴盛,美食活动和饮食赛事频繁,在一众传统名菜、美点、名小吃中,广式靓汤从民间饮食中崭露头角登上本土美食大舞台,广式靓汤的代表“老火靓汤”也实现了赋形与赋名。  相似文献   

18.
清代至民国时期,江口圩的商业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并兴盛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商业人口增加与圩场拓展、商铺数量增加与商人实力不断增强、商品贸易量增长和商业辐射范围不断延伸等方面,从而在广西圩镇中具有较高的商业地位和影响力。历史上江口圩之所以能够出现兴盛的局面,主要是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南阳白河自战国至近代都均为连通豫楚的水路要道,尤其是在清代,白河水运兴盛一时,而如今的白河却失去了通航的条件。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时期南阳白河水运的兴衰历史,分析认为白河水运由兴盛到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京汉铁路的贯通和白河鸭河口水库的修建,除社会因素之外一些自然地理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山区,谁都知道,橄榄是很解渴的,而且,它还有一种其它果子所没有的回甜的味道。因此,人们都爱吃橄榄。可是,麂子却不相信,它有一种脾气,对于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总是不大相信。现在它还没有吃过橄榄嘛,怎能相信橄榄会回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