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古典诗歌注重意境美,并在意境营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诗歌传统与审美范式。我国新诗在兴起之初全盘反对传统诗歌,虽然走出了一条新路,却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境。古典诗歌传统与现代新诗是无法割裂的,从古典诗歌和文论中汲取经验和营养,对意境进行新的创造,不失为新诗走出困境并建设自身诗学体系的良方。  相似文献   

2.
吴玥 《神州》2013,(33):16-16
《错误》是一首富有古典意蕴的现代诗,通过对《错误》进行赏析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与韵律,表达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之美。  相似文献   

3.
韩艳 《神州》2010,(9):66-69
月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典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情兮"的诗句。几千年来,月光如水,无处不至。月亮作为古典诗词经典意象,参与构造了一个纯净美好的而又宁静深远的文学世界。可以说,月亮已不仅是一自然物象,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月给词人以灵感,给词人以创作题材和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4.
傅琳玲 《神州》2013,(36):45-45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相似文献   

5.
何薇 《神州》2014,(17):10-11
在中国的诗歌中,月亮时一个具有重要意境的自然形象。“月”既可以表示思乡,也可以表示怀人,既可以表示离别,也可以表示哀怨。在芭蕉的咏月俳句中,既有表示旅情的,也有追求风雅的,有清贫的,也有悲凉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感,其中都透出了一种浓浓的孤寂之感。这种孤寂之感正是芭蕉所追求的风雅美、闲寂美。芭蕉所追求的这种美,和月亮是唯一的这种特质相吻合,因此,“月”就成为了芭蕉表现他的艺术美的绝佳载体。  相似文献   

6.
宗琼 《丝绸之路》2010,(18):77-79
中国独有的文化杰作——古典民族诗歌演唱,在新的历史时期最大的优势是在作品演唱的处理上具有了更加丰富、新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和表达时代气息与民族色彩。我国古典民族诗歌演唱艺术历来就是准确清晰的语言、优美秀丽的声音、真实细腻的情感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以字代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特别是在词意、情感等方面细致、深刻的表达,更便其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这也是演唱的难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黄绍筠 《古今谈》2001,(3):58-61
汉语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语言,而且它的音节结构、语法等在世界语言中别具一格。以汉语为载体的古典诗歌更显出其独特性,它的含蓄精炼富有音乐性,是其他语种的诗歌难匹敌的。我们不难解剖一下语言的细胞——音节,就可以看出我国古典诗歌独具个性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赵丽宁 《神州》2012,(19):61-61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袁静 《神州》2012,(31):132-132
诗歌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优秀的古代诗歌出现在现代中学语文教课书上,这些古典诗歌都很具有代表性,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目前的古典诗歌教学现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阐述了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就如何进行中学古典诗歌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其中表现离情别恨的诗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诗中种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更使这些诗歌放射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面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这首歌在武汉市庆祝建国50周年华诞期间再次引起共鸣,当台上演员一张口,台下的台港澳侨胞立即不约而同地一起纵情歌唱。 这首名为《月之故乡》的歌词作者就是风靡世界诗坛的“玫瑰诗人”彭邦桢先生。他不仅因执掌了5年世界诗人资料中心“帅印”而出名,而且他走到哪里就把“玫瑰诗”的芳香撒向哪里,他因此荣获世界桂冠诗人奖,世界诗歌金牌奖等殊荣。他的这首诗作发表后,曾在国内两度被谱…  相似文献   

12.
白马 《中华遗产》2021,(1):54-61
生肖之兔,兼具月兔之美,自然之灵,以阴生阳,以柔克刚。兔本阴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与月亮,关系密切。月中有玉兔,兔望月而孕。月亮是至阴的“太阴”,而十二生肖中,兔对应的地支卯,也是阴性的。多种阴柔的意象,相互交融,令人们相信,属兔者拥有阴柔、尿和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陈强 《攀登》2007,26(4):210-212
从"五四"运动到今天,新诗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这一历史进程曲折复杂而又历尽艰辛,从文化传统和美学的角度看,新诗与古典诗歌不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有着谁也不能割断的民族的血缘。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怎见得?有诗为证",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老套路,也是中国环境史研究的新问题。在中国环境史研究中,将诗歌作为"价值最高之史料",并在叙事的过程中彰显历史写作之诗意的典范著作,是伊懋可《大象的退却》的一大特点。作为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大象的退却》以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大量引用,提出了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史料问题:诗歌在何种意义上可以作为可信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傣族的“拜月”在傣族神话传说中,月亮是天的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刚强英勇,曾领导傣族人民打败了敌人。岩尖死后变成月亮,又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所以,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拜月,同时向天空鸣放火药枪,以表示敬意。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在草原上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在西方,执著的蒙古骑手,朝西放马奔驰,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节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沿着河流寻找一倒映在江中的明月,甚至要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找遍,然后才回家团圆吃月饼。青年男女借寻月的机会交往,培养感情。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摘葡萄、梨子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妇女。德昂族“串月”每逢中秋明月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云南潞西山头寨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的乐声,原来是德昂族青年男女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了婚约。侗族的“偷月”湖南侗乡中秋“偷月”别有风趣。中秋夜,侗族姑娘打着花伞,偷偷跑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借着月光采摘瓜果,希望月宫仙女为他...  相似文献   

16.
杨智 《神州》2012,(35):16-17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突出主题、开拓诗意、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往往使诗歌形象生动而富于情趣,诗意精炼而意境深远,可谓"一字得力,通篇光彩。"本文试图结合古人的经典诗词名句,归纳出"诗眼"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探讨寻找"诗眼"的一些途径,为鉴赏古典诗歌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晓东 《神州》2011,(7X):198-199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屈润婷  任延坤 《神州》2013,(20):7-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过绚丽多彩的文化。她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此后二三千年以来,从古典诗歌到现代新诗,生生不息,绵延不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提到古代诗歌,我们最先想到的总会是唐宋。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诗歌精华,而且由于唐代开放的风气,清明的政治以及统治者的推崇,使唐代诗歌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唐代的诗人多数喜欢漫游,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使得诗人的眼界开阔,诗歌题材广泛,联想丰富。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在我国诗歌史上,宋代虽然盛行词体,但诗体并没有因为朝代的变迁而消迹,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潮。与唐诗比较,宋代大量诗歌更深刻地反映了宋时期的政治、社会状况。三百多年的南北两宋,因为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导致人们不能够安居乐业,宋代的诗人自然也就多了忧国、忧民的感份隋怀。唐宋诗歌各具特色,对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使得人们对唐宋诗之高下优劣的争论愈演愈烈,于是,在明清时期便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一大争论热点——唐宋诗之争。  相似文献   

19.
《吴梅村年谱》冯其庸、叶君远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吴梅村是明清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七言歌行延续唐人古风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一座丰碑。冯其庸、叶君远这两位先生,积十余年之功,穷搜博引,编纂成这部厚重渊  相似文献   

20.
李明元 《神州》2012,(12):115-115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其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初中古诗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