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志洋 《区域治理》2022,(12):221-224
大数据时代地方性公共新闻通过自媒体的传播:自媒体语态产生新的发展,并在地方公共新闻报道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地方新闻场域受到自媒体影响更活跃多变,相对传统新闻,传播结构的变化将使政府主导的地方新闻传播形成新的构型:自媒体参与的地方公共新闻传播中,政府和民众是平等的,政府接受监督,民众接受管理,落实了"建设网络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2.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及时性与互动性良好的媒体终端形式,在新时代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全媒体时代下,媒体形式以及传播过程都应该更加具备时代精神和观念,在体育传媒过程中,通过与手机媒体的融合,能够提供给受众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也能够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和价值。在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不断更替中,媒体形式以及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借助于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报纸、广播、杂志等传播媒体逐渐被新兴的互联网以及移  相似文献   

3.
巩国强 《神州》2013,(13):236-236,238
我国的移动通讯已进入3G时代。以速度快、内容丰富、个性化强为特点的手机3G业务,能够提供包括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服务,以及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高速移动数据业务服务。手机3G业务对新闻传播内容及形式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新闻标题上,手机新闻为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多以夸张的词汇或数字、人名等作为标题的中心词汇,并使用简单句概述内容。在语汇使用上,手机新闻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比如多使用第二、第三人称等。由于手机3G业务与公众的使用习惯密切相关,也对于传播形式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根据施拉姆公式,手机3G时代下,传播形式也由纸媒转向了掌媒。在降低新闻传播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新闻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蒋少华 《风景名胜》2021,(6):0136-0136,013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数字媒体也在不断进步,导致多种社会元素发生极大程度的改变。在如此情况下,摄影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迎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特点积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才能够紧跟社会元素的发展。综合来看,新时代背景下有关元素对摄影文化传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促使其发生了改变,有关文化传播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文章针对这一系列特点,对其具体影响等方面充分认识,然后结合当下具体特点,采取适宜性的措施和策略,积极促使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摄影文化传播的不断进步以及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5.
论文梳理了欧洲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华文媒体的分布类型与华文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探讨了华文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认为这种跨文化传播不仅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当地华侨华人社会,更重要的是传播到欧洲主流社会,从而推动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增进中外文化的了解、交流和互信。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融合发展成为大势。华文媒体在强化其新闻性的同时,文化传播功能必将得到更多的体现,这是适应中国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吕呈力 《神州》2014,(14):208-209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闻传播造成了重要影响,各类新兴媒体形式不断出现,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传统新闻传播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也转变为以受者为中心,为此,新闻记者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己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笔者在本文就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攀登》2021,40(5)
媒体融合发展对新时代党史教育提出新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迭代融合传播要求党史宣传教育方式应具多样性,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集约融合传播要求党史宣传教育主体应具多元性,大众化媒体与专业性媒体融合传播要求党史宣传教育内容应具多重性、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互补融合传播要求党史宣传教育视野应具开拓性。媒体融合发展视阈下进行党史教育应遵循单向性与交互性相结合、把关性与多元性相结合、普及性与提高性相结合、全球视野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新时代,应从完善党史教育互动交流机制、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拓展党史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志武  安春颖 《神州》2012,(24):155
近年来,随着广播媒体的日益走红,记者连线报道也成为各家电台最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手机与直播间联通,第一时间为听众描述新闻现场的所见所闻,既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现场感,又实现了新闻最快化的传播,凸显了广播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如今,记者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广播参与媒体  相似文献   

9.
高伟 《神州》2012,(35):3-4
地市媒体由于技术和人员的限制,在传播民生新闻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表现为"传者本位"、庸俗琐碎、态度隔膜等。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时代,切身体验生活,提供参考架构是地市媒体记者们应该考虑的民生新闻有效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晶 《神州》2014,(5):242-242
随着媒介融合的加深,以报纸和电视为主的旧媒体退出历史舞台的言论不绝于耳。而旧媒体不会束手待毙,也开始走上转型发展之路。而作为新闻媒体核心之一的新闻编辑的转型,也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从新闻编辑阅读方式的更新、新闻编辑受众意识的转换、预备人才的培养和新闻编辑角色的转换四方面来展开论述,以便促使新闻编辑转型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万炳信 《神州》2012,(24):187
网络广告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而不断成长和壮大的,具有互联网媒体的技术优势和时代的传播特点。但是,网络广告与生俱来的缺点也一定程度的制约了它的发展,网络广告要繁荣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不断地创新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不同媒介形态融合产生的"融媒体""全媒体",使得传播形态出现了颠覆性转变。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满足大众阅读的细分需求,使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顺应传播方式的改变,地方志工作领域近年也出现了以江苏名镇名村志为代表的"全媒体志书",地方志的编纂"术"变得更加多元化,从意识到视野,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加丰富的可能与选择。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彭晓春 《文史月刊》2012,(Z3):287-287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提升,出现了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与传统的纸媒、电视等不同,新媒体给新闻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本文基于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从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上进行讨论,从新闻的价值以及侧重点出发解析新闻媒体将如何变化和变化的趋势,提出要发展新闻特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冯永香  马晓莲 《攀登》2023,(4):101-10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对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出了新要求。10年来,我们党不断引领媒体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现实成就,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各级媒体间发展不均衡等难题。本文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从顶层设计、内容建设和媒体功能拓展等方面提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莹 《神州》2013,(35):266-267
“微时代”下,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不断改变着传播生态和传播形态,互联网所催生的“媒体革命”正在悄然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信息传播。其中,网络媒体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认知新闻的重要渠道。但在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高、互动性强、形式丰富的优势背后,网络媒体出现“关注度高,信任度低”的现象,使得网络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赋能山东省菏泽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提升菏泽城市形象传播力、培育菏泽城市文化IP、促进菏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也为菏泽市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带来新的探索途径.然而,菏泽市文旅融合在新媒体背景下也面临新的问题和考验,包括文旅资源挖掘不深;文旅品牌意识不足;文化产业重视程度低;新媒体造...  相似文献   

17.
张思敏 《神州》2014,(14):266-266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媒介语境也随之产生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通过结构和制度的改变,以适应受众诉求的变化,从而达到战略转型目的的态势。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广播电视的转型对新旧媒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考古行业的新闻报道出现了"标题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干扰了文物考古类新闻的科学传播,阻碍了国家文物保护相关政策与法规的有效推行。面对考古学日渐走向科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大众媒体与考古学之间的关系也应当得到足够重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健康发展上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李宁 《攀登》2012,(5):141-14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其它媒体不同的是,电视新闻在采访手段和传播形式上具有独特方法和优势,电视传媒从业人员应注意发挥电视新闻声像并茂的优势,通过策划、采访、拍摄、传输、编辑、制作等新闻细节,准确、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全过程,通过现代传媒多样化技术手段,增强电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国家形象目前存在着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国际社会对我国仍然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和曲解等问题。想要树立和我国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国家形象,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塑造与传播,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国内外媒体的新闻议程与传播特点。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的三届APEC得到全球媒体的广泛报道,为媒体议程影响国家形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机会。本文选取了2013~2015年以来的三届APEC会议中的16家国内外媒体报道,通过数据对比与内容分析,探讨APEC期间媒体的议程设置在我国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取得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办法:一方面,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媒体议程选取及报道的模式;另一方面,应加强我国媒体议程设置的针对性与主动性,开展国际媒体合作以了解国际受众,深化议题内容,吸引受众阅读,为今后的APEC会议及其他大型国际会议提供议程设置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