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末军事改革过程中,全国各地时常爆发军界冲突、军民冲突、军警冲突和新军革命等风险事件,加剧了当时的军界危机和社会危机。作为新设立的省级军事总机关,各省督练公所成为地方应对清末军事改革风险事件的主体机构,负责事前防范、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等工作。尽管督练公所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应对措施大体能够控制局势、平息事态,但仍存在风险意识淡漠、防范措施不周、应急预案缺乏、善后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清末军事改革风险事件频繁、普遍、反复地发生,反映了各省督练公所应对措施的局限,更折射出清朝地方政府军事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低效。面对席卷全国的辛亥革命,各省督练公所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无力挽救清王朝覆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用新观点、新材料、新理论编写的《银川市军事志》稿给人以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和生动形象之感。综观志稿,观点鲜明、资料翔实、篇目创新、立意高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3.
新桂系是以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等人为首的广西地方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和李济深有着相当深厚的关系,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了20多年,李济深对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绍(?)称,李济深“是新桂系的扶植者”,“是新桂系的恩人和朋友”。  相似文献   

4.
国防生是军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开展的教育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为了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加速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在21世纪初作出了一项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局的战略决策: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的范围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此,国防生这一新的绿色人才方阵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主要介绍地方高校如何加强对国防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水平,以及如何构建国防生军营氛围,针对目前国防生培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提议,使得国防生培养工作切实得到加强,从而让国防生毕业后尽快的适应部队要求,成为我军走向强军之路上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5.
秦汉地方从戍卒群体中,选拔保持有常备兵。在郡作为横向派生的军事、行政区出现後,这些地方兵在训练、调动上呈现郡兵性质。郡兵活动一般受郡界限制。发生动乱後,根据动乱的范围、性质,政府会采取不同等级的应对措施。从地域整合角度,“州”一级的军事作用愈受重视。西汉后期,刺史、州牧的制度反覆,并未涉及州军事职能的增减。州的相关权力,实际在新莽后始得发展。更始、束汉受王莽政权影响,州军事权力大增,但地方兵主要仍然是郡兵。束汉初虽罢郡国兵,但地方後来仍保留一定规模的常备兵。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志》2012,(3):34-34
2012年2月1日,《山东省历史地图集》军事分册评审会议在济南市召开,会议由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山东省历史地图集》执行主编张敬忠主持,山东地方史、军事史专家出席会议并作评审发言,军事分册撰稿人到会听取意见并就相关问题做了介绍。会议对军事分册的内容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用地图的形式全面、直观的表现山东的军事历史,是山东文化学术领域的一个创新成果,实用价值很高。会议还就军事分册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补充完善做了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方综合年鉴军事栏目的内容如果出现失密、泄密.不仅影响年鉴质量.还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就要求在编纂中必须慎重对待保密问题.严格执行党、国家和军队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笔者结合《厦门年鉴》军事栏目编辑工作的体会,就地方综合年鉴军事栏目编纂与保密问题作一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将帅传系列,是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的决定,由传主生前所在最后单位组成编写组编写,是国家权威版本。传主为共和国元帅和军事将领,及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军事领导人等。目前已出版18种。传记编写组,多历经数年,采访传主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及当事人,搜集综合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权威再现了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光辉一生。  相似文献   

9.
<正>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将帅传系列,是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的决定,由传主生前所在最后单位组成编写组编写,是国家权威版本。传主为共和国元帅和军事将领,及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军事领导人等。目前已出版18种。传记编写组,多历经数年,采访传主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及当事人,搜集综合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权威再现了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光辉一生。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将帅传系列,是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的决定,由传主生前所在最后单位组成编写组编写,是国家权威版本。传主为共和国元帅和军事将领,及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军事领导人等。目前已出版18种。传记编写组,多历经数年,采访传主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及当事人,搜集综合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权威再现了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光辉一生。  相似文献   

11.
地处边境和边疆民族地区的广西,晚清时期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尤其清末十年,政治经济军事财政均出现严重危机。为维护统治,广西地方在实施军事“新政”的同时,加强了军事控制,其中军费开支浩大且影响巨大,既是清政府财政和军事改革下的产物,也因应了广西地方官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考察其支出概况、经费来源、支出项目、变化特点和影响,可以了解时代大背景下广西执行“新政”而编练新军的具体情况,进而观察近代广西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毫无疑问.政治部类是新方志五大板块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现在来看,各地志书政治部类所记内容大同小异.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民主党派地方组织、人民团体地方组织、公检法司、军事等。这些内容因其政治性、政策性较强,很难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与特色,但又必须记好、记准确。近几年,笔者参加了一些二轮志稿的评审、终审,感觉志书政治部类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这部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突出军事志的地方军事特色,是由地方志的地域性、军事活动的共同性决定的,同时也是军事志编写的质量要求和军事志的功能、价值所在。地方军事特色不是抽象的,它由区域位置、驻区部队、担负任务、组织实施等诸多要素构成。记述这些特色应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专志与通志的关系、本区与邻区的关系,具体而言是要熟悉地理环境,了解时代特征,合理谋篇布局,明确记述重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第一届编修的《南宁市志·军事志》中“兵要地理”、“地方军事建制”、“民兵武装”等章的设置 ,提出续修《南宁军事志》篇目设想  相似文献   

15.
1925年,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为领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从此开始长达25年之久的"新桂系"统治时代。在此期间,柳州在时任广西建设厅厅长伍廷飏的主持下,开始了以改造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为内容的生产增收改革。这场农事改革运动(本文将柳州的这场变革称为"柳州农事改革运动"以区别于当时流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以为两者虽然存在交集,而现实上还是存在在很多差别。)既有新桂系军事割据的现实需要,也有深厚的以国民政府为中心的地方自治政策背景。这场改革运动既立足于广西割据的现实,实际上又超越了军事割据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在这五大部类中,政治部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方综合年鉴的政治部类一般设有: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等栏目。探讨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记述年度内党政群团等部门的“新事、特事、大事、要事”,对于研究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执政水平,发挥地方综合年鉴的资政和存史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军事志作为地方志系列中的一种特殊的专业志,其内容涵盖地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如何客观、准确、恰当地记述好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军事志的质量和价值。通常情况下,军事志在记述地方经济与社会内容时,其资料选用应遵循与军事有关、与主题相符、与地位相称的原则;记述内容应坚持以记述现状、服务军事和反映地域特色为主;记述方法应采取集中记述与穿插记述相结合、客观反映与功能分析相结合、文字记述与图表展示相结合,使军事志在记述地方经济与社会内容时,既遵循志书的基本体例规范,又反映军事专业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杨清华 《史学集刊》2012,(4):96-106
金朝后期设置的行省,由其最高长官行省事开府置官。行省机构职官有行政机构左右司职官、军事职官、监察御史等。行省事通常需要具有中央尚书省宰执身份,其职掌包括军事事务和地方行政事务两方面,体现出行省官制极强的军政合一性。其中行省行政机构的设置,为行省最终转化为地方统治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05年,日俄战后,东北情势艰危异常。为挽救东北,清政府命徐世昌率北洋势力进入东北。两年间,东北地方政府采取了组建新式编制军队、建立近代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边务巩固国防等一系列措施,对三省军事进行了全面改革。凡所举措,虽然推动了东北近代军事和教育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日俄的侵略,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东北地区军事上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20.
雍乾时期,清朝在贵州新辟苗疆实施军事戍防与屯田政策,起到了统一苗疆、镇慑地方的作用。因屯、民田土相争,屯政弊端显现,间接导致咸同时期贵州苗疆爆发民变。其间,地方官员试图借用湖南苗疆设屯经验进行改革,却未从根本上消除贵州苗疆的隐患。战事平定后,地方官员在战后重建中再次通过设屯解决安置民众田产及军户裁撤的问题。随着军、民与土著族群的融合,贵州苗疆屯政形同虚设,至清末并入地方州、县管理。贵州苗疆屯政制度变革的过程,反映了清廷在边疆地区制度设计、调适与转变等一系列内地化进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