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世凯临终留下了“扶柩回籍,葬吾洹上”的遗言,表示死后要葬在安阳。袁世凯为什么对这个当时还被称为“彰德”的小城青限相加,他和安阳到底有什么样的渊源呢?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1859——1916年),原籍河南省项城县,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北洋政府遵其“扶柩回籍,葬我洹上”的遗嘱,1916年8月24日将其葬在河南省安阳县洹上村(1909年袁世凯被罢黜后所居之地)东北隅之太平庄。墓地距安阳县北门五里许,位于安阳桥北、洹水北岸。群众称之为“袁坟”。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七号(中华民国七年七月即1918年7月出版——笔者注)“中国大事记”一栏中6月15日记载:“内务部呈准前大总统袁公林墓祀典并保管规则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是个窃国大盗,这是世人皆知;可有几个人知道袁世凯也是一位书法家呢?但对其书法的评价却有高低不同,甚至有人从其书法中看出了他的“反相”,而把他的书法称之为“反书”。本文附录了袁世凯的一篇书法作品,不知读者也能否从中看出些“反相”来?  相似文献   

4.
王标 《文史春秋》2009,(9):50-57
懂得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二次革命”失败之后,章太炎被袁世凯囚禁了。章太炎最初对袁世凯是抱有一定幻想的,后来袁世凯复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章太炎开始发表文章针砭之。当黄兴等起兵讨袁的时候,他也发表文章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之死     
刘振修 《文史天地》2008,(11):37-39
假如袁世凯不称帝,后人又会如何评价他呢?当然,这仅仅是“假如”!  相似文献   

6.
武昌起义后,清廷迫于革命形势兴起,不得不重新起用三年前被赶下政治舞台的袁世凯。但袁世凯是个沉浮于官场十多年的老手,他知道没有帝国主义的支持是会一事无成的。当时他的一批门客亲信“咸集洹上”,纷纷向他献计献策,有的主张他南面称帝,有的劝他不要应命,以待时机。袁世凯表面上声称他不会作革命党,决心维持清室统治;但实际上,他在采取行动之前正在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12月10~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与袁世凯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8.
正1901年6月,袁世凯的生母刘氏以85岁的高龄离世,一直很孝顺的袁世凯亲自护棺回河南项城,把母亲风风光光地葬进洪家洼墓地。可是,因举行的葬礼过于排场,袁世凯担心盗墓贼会打坟墓的主意。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专门安排了一支部队日夜守护。尽管这样,他仍然感觉不保险。  相似文献   

9.
从晚清人民国。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号要角。在晚清位极人臣,做到军机大臣,太傅衔太保,进入民国,做过袁世凯的“国务卿”(内阁总理),最后居然成了民国大总统。可是细想起来,此公虽然一路大官做上去,但好像什么事也没做过。他参与过袁世凯小站练兵,但兵不是他练的;他做过清朝第一任的巡警部尚书,但警察也不是他办的;他做过东三省的总督,  相似文献   

10.
“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历史,不乏记载,近年中华书局所刊焦菊隐的《袁世凯演义》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最称翔实。而其次女公子叔桢在台湾发表的《我的父亲袁世凯》一文,对于袁的家庭和生活内幕,作了很大部分的暴露。独其早年发迹,他的女儿当然不能知道,焦李两书也详略不一。兹据我浏览所及,写了下面的一些,作为焦、李两书的拾遗。 说项城袁家是官僚大地主的世家,实际是从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开始的。袁甲三中了道  相似文献   

11.
吴佩孚,谁不知道他乃现代史上直系军阀的首领,镇压“二七”大罢工的罪魁祸首。可是,他死后葬于北平香山,其中的一些秘闻,便鲜为人知了。现记述几则:  相似文献   

12.
韩文宁 《中华遗产》2009,(3):156-159
眼下,各类造假、贩假之事屡见不鲜,害人不浅,全社会都深恶痛绝。我忽然想起,当年袁世凯也曾经吃过造假的亏,而且受害不轻。不惟如此,给他使坏吃“老鼠药”的不是别人,正是袁家大公子袁克定。所以,袁世凯至死都痛恨不已。  相似文献   

13.
剧作大师曹禺,在“文革”时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身心遭受了严重摧残。“文革”结束后,虽然恢复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职务,但这对他是另外一种摧毁。他的女儿万方回忆说:“我爸爸八十岁的时候,常常念叨‘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我亲眼看到爸爸的晚年被一种痛苦持续不断地困扰,他想重新获得写《雷雨》时候的力量,但是他已经被异化了,他已经不是他,已经回不到原来那个曹禺了。他不知道怎么写好了,老觉得,这么写对吗?这么写行吗?他的脑子已经不自由了……一直到死,他都没有真正恢复到他写《雷雨》时候的那个自由自在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年前,一个青葱少年即将高中毕业。在面试考场,北京广播学院的老师问他:知道电视吗?他摇摇头说不知道。考官问照过相吗?他点头说照过。“那你用过照相机?”少年又摇了摇头。面试老师不解:那你在哪儿照过相?他回答:在照相馆。  相似文献   

15.
张鸣 《湖南文史》2014,(5):62-63
袁世凯称帝,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如果不是做了洪宪皇帝,袁世凯断不至于那么快就众叛亲离,而且在叛离声中一病不起。后来的历史,怎么个走法,还真就不好说。  相似文献   

16.
刘振修 《文史天地》2009,(12):32-34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袁世凯不满足于民国总统的地位,他妄图君临天下,开创“袁家王朝”,在中国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俯从“民意”,接受帝位,宣布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极。但他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举国一致的声讨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洪宪帝制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就可耻地破灭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好吃的大米是“小站米”,也都听说过袁世凯“小站练兵”。小站这个地方是怎么得名的呢?小站在天津。1870年天津爆发了有名的“天津教案”,就是大家常说的“火烧望海楼”事件。不  相似文献   

18.
问:徐小平是幸运的,可以在青春时期找到合伙人并且成为一生的知己。他那句“呵护的最高原则是3个人的友谊”特别触动我,从进北大至今相识三十多年,从同学到同事到合伙创业,新东方这“三驾马车”的友谊已经不是“有鸡翅吃就跟着你干”所能概括了。我特别想知道,他们仨有过大的冲突吗?  相似文献   

19.
再论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告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卫东 《清史研究》2002,3(1):31-40
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告密”是聚讼百年仍未能定谳的疑案。是案历经政治、道德和学术的评判阶段,具体而微地映证出近代学界在重大“问题人物”的研究中所走过的颇具共相的曲折历程。关于是案,笔者既不同意八月初五日(9.20)袁世凯回津告密是引出次日政变原因的旧说;也不接受袁世凯告密并没有引出政变而只是引出“戊戌六君子”被害的新解。笔者以为:袁世凯是告密了,但不是在初五日返回天津之后,而是在见到谭嗣同后的初四日(9.19),袁告密是造成慈禧提前回宫发动政变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马涛 《文史春秋》2009,(6):48-53
晚清至民国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要角,晚清做到军机大臣、太傅衔太保,民国后做过袁世凯的“国务卿”(内阁总理),最后居然成了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号称“水晶狐狸”,手下没有一个兵,但他却位极人臣,身为“文人”的他,是如何把官场“太极”打得风生水起,如何从容周旋于各大势力,最终平步青云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