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爱好生态摄影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最终成了大师,多数人只是"发烧友"。摄影器材的贵贱之分,并不能成为二者身份的标签;独到的眼光、坚韧的毅力,特别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因素的差异,则是二者之间的分野。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状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一名摄影人,是否应该拿起手中的相机,努力实现摄影的社会价值?对此,本刊记者采访到生态摄影家张德志先生,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他的摄影心得。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摄影是近年来中国摄影艺术中新兴的一个主题创作形态,生态摄影人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创作出大量形形色色的生态摄影作品。通过这些生态摄影作品,我们可以更直接地观看到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  相似文献   

3.
德治 《旅游纵览》2012,(2):82-85
<正>随着摄影艺术的大众化,喜欢生态摄影的人愈来愈多。然而,有许多人还不甚了解什么是生态摄影,为什么要搞生态摄影,怎样进行生态摄影等等。应生态摄影爱好者的要求,从本期开始漫谈生态摄影。  相似文献   

4.
张瑜 《旅游纵览》2017,(7):14-15
生态摄影是近年来新兴的生态传播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是将生态学和摄影术联系起来的一种摄影理念,是摄影者生态意识的物化表现,同时,又兼具科研、科普和艺术审美的复合功能,是摄影在生态文明社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德治 《旅游纵览》2011,(10):22-25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大众摄影热的温度不断升高,以拍摄野生动植物为题材的生态纪实摄影爱好者亦愈来愈多,尤其是鸟类摄影爱好者,据悉已超过十万之众!他们不辞辛苦,不计成本,爬山涉水,周游世界去拍摄,记录了许多有价值的生态资源图像,也收获了许多精美的生态摄影作品。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说利于己利于人更利于社会,为宣  相似文献   

6.
毛雪婷 《攀登》2006,25(5):144-146
生态价值观是一个多方面的价值体系,该体系不仅随个体的认识而变化,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进。现代社会对生态文明的强调引导着社会生态价值观的建立。但只有从学理上厘清作为“类”的生态价值观和作为“个体”的生态价值观之间的区别,突破作为“类”的人所具有的生态价值观对个体环境行为的束缚,用“个体生态价值观”超越“类生态价值观”,才能真正建立起良性的有利于维护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俞菁菁 《神州》2012,(35):41
作为追求人类理想价值的人文精神,具有明确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是现阶段追求的人文境界。我们都知道,摄影图片是信息传播一个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应征着一个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一种动向。因此,在摄影领域,倡导加强图片的人文关怀,离不开摄影人。本文就什么是人文性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针对性的分析了现如今摄影人的人文意识的普遍现状,以及如何加强摄影人的人文意识都有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地方志的社会生态记录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存史的要求出发,地方志作为“一地之百科全书”和“一方之全史”,应当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状态进行记录,即社会生态记录。在存史的方式上,地方志有从容展示历史横断面的优势,可以较好地进行社会生态记录。要实现地方志的社会生态记录功能,就应当以人为本,体现人在社会生态中的主体地位;关注民间,把握社会生态的立足空间;述而有作,揭示社会生态中的生动因素;注重系统,展示社会生态的立体结构;加强链接,展现社会生态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2014,(6):122-127
网上热传的一个说法:不怕游客纷涌,想走马观花,就去肯尼亚;真心热爱自然和生态,想看野生动物,玩高端摄影,那就去坦桑尼亚。《世界遗产》杂志5月初结束的坦桑尼亚狂野非洲摄影之旅,让坦桑尼亚见到了中国摄影人的执着和激情,也让中国摄影人收获了这片承载着世界遗产的古老大陆和香岛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10.
《华夏人文地理》2014,(4):116-129
1925年,在山洞里修行的十世德木活佛收留了一位乞讨的尼泊尔人,一起生活了三年时间。作为回报,尼泊尔人教他摄影,并送给他一台木制相机。后来,德木成为西藏历史上第一位藏族活佛摄影师,在其将近四十年的摄影生涯中,拍摄了大量的僧俗人物、社会风情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后来大部分毁坏和遗失,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这些珍贵图片,从一个侧面记录了1925年至1959年拉萨人的面貌及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当责任和爱好不谋而合时,往往让人迸发出非凡的力量。作为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武明录以大局观开展着动植物保护工作。同时,作为鸟类摄影家,他创作出一幅幅呼之欲出动人心魄的鸟儿摄影作品。这一切,是他在全情践行着生态保护的承诺。  相似文献   

12.
张瑜 《旅游纵览》2016,(12):6-11
正生态摄影家、鸟类摄影爱好者,是当今社会上一股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他们风雨无阻,背着"长枪""短炮",守着鸟儿喜欢驻留的落脚点,循着鸟儿的飞行路径去观察和捕捉镜头,让一只只飞舞的鸟以最生动的姿态在相机定格。优秀的鸟类摄影作品,能够展现出鸟类世界的美丽与哀愁,饱含着拍摄者对鸟儿的深情,也凝聚了万千观众的目光。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历年来一直倡导"保护大于拍摄"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王丽霞 《沧桑》2009,(3):124-125
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观是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观,它深刻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实质,分析了生态危机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深远的前瞻性,至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于人类解决目前的生态问题、生态危机,有着非常现实而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著名生态诗人W.S.默温不仅关注着自然生态,致力于环境保护运动,还深切关注着人类的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其诗歌创作流露着鲜明的生态意识及生态诗学思想。本文主要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默温的诗歌,管窥诗人对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的危机的焦虑,探讨其诗作中的生态意识及诗意栖居的生态期望。  相似文献   

15.
海门童谣     
海门是一个移民社会,有丰富的童谣文化资源.像我们这一代解放前后出生的人,几乎都是听着童谣长大的。这些童谣是海门地区优秀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技术发达的今天.孩子们对民间传统童谣的接触已越来越少,所以海门童谣也正面临着绝迹的危险,现笔者收录少许,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16.
刘辉 《旅游纵览》2009,(4):82-87
刚开始学习摄影时,听说"搞摄影的人不能不去陶斯(Taos)。"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句公式。最后面的"陶斯"两字可以用任何地名替换,如:搞摄影的人不能不去"拱门",搞摄影的人不能不去"西藏"。听多了这样的话,去陶斯的紧迫性减到了最低。但是,我对那个名字怪怪的地方始终不能忘怀。最后促使我们去陶斯的原因,却是妻子青衫想去寻找俄罗斯画家菲钦(Nicolai Fechin,188l~1955)的踪迹。  相似文献   

17.
德治 《旅游纵览》2012,(9):86-89
<正>生态摄影技法中的"三求"是指求精、求特、求价。"三求"是摄影造型追求的目标,是摄影作品成败的主要因素,"三求"的能力体现着摄影人的技艺修养水平。一、求精1.追求精彩瞬间精彩瞬间是指被摄主体出现极其短暂的动作、行为以及陪体等自然景物出现稍纵即逝的现象。拍摄精彩瞬间要求摄影人具备:(1)预见的能力;(2)手疾眼快的本事;(3)了解被摄物种的习性或规律。在拍摄野生动物时抓取精彩瞬间不是轻而易举的,除了上述三点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拥抱太阳》这幅作品是当太阳快落山时,来到事先选定好的拍摄位置,等待归巢的鸟儿经过太阳的瞬间,按动快门。  相似文献   

18.
<正>多少年来摄影人常常将视野放在一些自然的唯美风光画面上,创造出中国摄影独有的绚丽景观。其实,生态摄影领域包含范围之广,不仅仅是大自然中的植物,还包  相似文献   

19.
德治 《旅游纵览》2011,(11):1-1
<正>旅途中,天时、地利、人和是出行者最希望遇见的情景。尤其是摄影人,看天出游几乎成了例行公事。可老天还是会拿出不测风云来捉弄执著的人们,天气不好、现场光线不佳、对被摄体聚焦很有难度,拍摄时间有限,手头没有适合的器材……听起来耳熟吗?对,因为这就是大部分摄影人的实际情况。通常,人们喜欢选择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拍照,尽量避开阴、雨、雪、雾、风暴等在他们看来是不好的天气。其实不然,摄影圈里有句话:好天气出门哭着回来,坏天气出门笑着回来。明晃晃的阳  相似文献   

20.
<正>"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使用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等概念,迅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生态文明"并不是十八大首次提出,但报告中直接提到环境和生态的字眼达到45处之多,可见,生态文明正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近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陈建伟在"中国生态摄影网"他的个人专栏中提到:生态文明社会的大厦需要生态文化来支撑,生态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生态摄影。记录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当代社会的关注和思考,留给后来人我们的认识和轨迹,是时代赋予摄影的神圣历史使命。用影像来"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