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鹏 《旅游》2012,(8):40-47
从尼泊尔回来已经很久了,此刻坐在温暖的房间里,听着从尼泊尔带回来的CD,轻快的曲调一直在房间里萦绕。把记忆中的尼泊尔打开,清晰如昨。尼泊尔之旅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人们灿烂的笑容,那么纯净,那么友善,仿佛可以温暖整个世界。男人笑得安逸,女子笑得甜美,老人笑得睿智,孩子笑得无邪。行摄的快乐是如此神奇。尼泊尔之行,无疑是一次美丽的旅程。当我的相机对准尼泊尔人时,没有不悦的回避,没有警觉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2015,(6)
<正>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7.5级地震;5月12日,中国汶川8.0级地震7周年。三个信息点仿佛三颗炮弹,在人们平静的5月生活中"轰炸"出三股火热的议论波。三次"轰炸"过后,在我们印象中,留下了哪些记忆?是如何抗震,抑或是如何灾后重建,还是如何科学防震。  相似文献   

3.
尼泊尔:一个形容词 尼泊尔是佛教、印度教圣地,美食文化丰富多彩,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对于影片女主角——一个美食杂志撰稿人来说,尼泊尔是不太情愿的出差地。她领受的任务是写一篇《在世界中心呼喊:我好幸福》的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4.
友好邻邦尼泊尔亲历记王璐1993年风和日丽的5月,我作为尼泊尔最高学府──蒂里布文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邀请的中国藏学工作者,来到了加德满都。从我踏上友好邻邦的第一刻起,便沉浸在温馨的兄弟情谊之中。从神的时代便开始交往在这个友好邻邦,我接触到许多尼泊尔朋友...  相似文献   

5.
我先后两次走进尼泊尔,前后时隔5年.第一次是对这个喜马拉雅山下的小国充满期待,而第二次更多是回昧那种亲近感,如同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我拿着相机,穿行在尼泊尔各处的庙宇和街巷中,记录、发现当地人的生活.那一张张虔诚而又淳朴的面庞,或许就是吸引我的真正理由,而尼泊尔的美也就在此,虽然平常,却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在尼泊尔山区,离西藏很近。儿时就渴望去山那边的神秘世界看看。后来,我实现了去中国的心愿。中文老师给我起了个名字高亮,跟我的尼泊尔名字读音很像。”高亮和记者说话时,始终和善地笑着,散发出温文尔雅的学者气息。  相似文献   

7.
王璐 《中国西藏》2010,(3):42-44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工作委员会(现教育部)委派的高级访问学者,受尼泊尔最高学府——蒂里布文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邀请在尼泊尔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楚如  毛祥生 《旅游纵览》2012,(11):82-85
<正>作为深藏于喜马拉雅南麓的神秘小国,尼泊尔拥有绮丽又雄伟的自然风光和自由纯朴的人民。我前后去过几次尼泊尔,这个如此与众不同的国家每次都能带给我新的惊喜,超越信仰,带着他们特有的民族色彩。一次偶然的漫步采风,我在小巷里,遇见了一群当街沐浴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姜平 《华夏地理》2007,(6):11-11
当我的相机镜头对准任何一个尼泊尔人时,无论男女老幼永远会送给我一个微笑,当他或她对你微笑着摇头时,不要误解,那是对你赞许的表示,这个国家就是如此与众不同。每一次重逢,它都能带给我新的惊喜,是念旧,更是信仰。纯朴的生活,丰富的民族色彩,这是最纯粹的视觉审美。因此,无论我在尼泊尔的街头还是在雪山的脚下端起相机时,我都会让眼前的所纪录下的图景与心灵达成共鸣。  相似文献   

10.
就象外国人来中国一定要去长城那样,凡是去尼泊尔的人,没有不想去兰毗尼的。因为,那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的地方。 1994年元旦刚过,我有幸应尼泊尔佛教协会的邀请,去兰毗尼参加他们一次全国性的佛教盛会。终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