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以热察绥地区为代表的清代漠南蒙古耕地统计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受到土地产权制度的影响,当地的耕地统计是一种制度性的不完全统计。由于政区建置时间较晚,本地土地数字较少受到"原额"的束缚,亩制也相对简单。大部分地区在较长时间内使用的是240弓的标准清亩,部分地区在清末使用360弓大亩。当地的耕地数字不仅是征税的依据,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的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2007,(6):55-64
以往关于亩产量的研究方法存在较多弊端,影响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根据中国传统农学关于农业生产取决于"天"、"地"、"人"三大要素的经验总结,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对1823—1833年松江府华亭—娄县地区的水稻亩产量进行重新估计。新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注意不同气候条件对一个地区水稻亩产量的影响,了解不同品质的耕地及其在该地区全部耕地中所占的比重,依据当时农学家对插秧密度与亩产量之间关系的总结得出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品质耕地的亩产量,在此基础上求得该地区全部耕地在特定时期的平均亩产量。运用这种方法研究的结果是:华亭—娄县地区在1823年以前,水稻平均亩产量大约为3石,而在1823—1833年期间则为1·7石左右,均与过去学界对该地水稻亩产量约2石的估计有颇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梁大位 《百年潮》2014,(3):21-29
正声名鹊起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地处太行山区黄土高坡,村域面积2平方公里,植被稀缺,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主要集中在当地虎头山一侧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上。800亩耕地零零星星散布成4700多块,每块耕地的面积平均不足0.18亩。这些山坡小地缺边少堰,难以蓄水。三天不下雨禾苗就发黄,一旦下点儿急雨就会把地全都冲毁。耕地面积零散、土地资源贫瘠,粮食产量一度在低水平徘徊。大寨村1952年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相似文献   

4.
正正安位于遵义东北部,是贵州襟连重庆的前沿,素有"黔北门户"之称。正安历史悠久,但耕地破碎,生态脆弱,经济发展较慢。改革开放以来,正安进步显著,但受自然条件限制,仍有较大贫困面。1991年被列为贵州省扶持贫困县,199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扶贫开发县。一30年前的正安,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接近60万,其中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一产薄弱,二产贫弱,三产低弱,城镇化水平极低,是当  相似文献   

5.
虚拟耕地是指从具体农产品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耕地资源消耗,有了这样一个概念,作为一种不可移易的资源的耕地就可以虚拟地依存于具体农产品的贸易中,并成为一种可以在地区或国际间进行流动和贸易的虚拟资源。对1980~2004年中国虚拟耕地及其贸易量的分析表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粮食虚拟进口耕地和出口耕地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都较小;目前中国虚拟耕地贸易最重要的主体已经由粮食让位于油料,影响虚拟耕地数量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粮食安全而是生活质量,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的政治性决定了粮食的战略产品性质,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但中国应该动态把握耕地的有机调整。  相似文献   

6.
兰西县位于松嫩平原东南部,与省会哈尔滨市毗邻,隶属黑龙江省绥化市;幅员2489.5平方公里,耕地216万亩,人口48万,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素有"中国亚麻之乡",  相似文献   

7.
苏有志 《中国土族》2010,(Z1):30-31
在青海高原缺地、缺温、多灾的自然条件下,现代农业的出路就在于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可以显著减少耕地使用面积,降低水资源、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设施农业产业不仅是市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史志》2007,(10):33
<正>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南通省会哈尔滨,北接开放口岸黑河,东托疗养胜地五大连池,西临鹤乡齐齐哈尔,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耕地371万亩,总人口49万。素有"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之称。  相似文献   

9.
曲伟 《黑龙江史志》2012,(2):11-12,21
<正>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的黑龙江垦区,是我国三大垦区之一,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80万公顷,分布在全省12个市,总人口170万。在这片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亘古荒原上,三代北大荒人创造了人间奇迹,建成  相似文献   

10.
对2000年、2005年及2010年的遥感影像图进行解译,得到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分类图,运用景观指数法和空间分析法等方法,对长株潭地区聚落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动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聚落与耕地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聚落的面积、数量规模和分布密度加速扩大,集中分布在高程200 m以下;聚落空间演化的自然动因是低地平原指向,而社会动因是人口规模的变化;提出耕地与聚落面积比指数(K)概念,根据K值的大小可以将耕地与聚落的空间组合关系分为3类地区:耕地资源紧缺区、耕地资源平衡区、耕地资源盈余区;聚落与耕地的空间转移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持续稳定型和动态变化型;长沙市周边耕地转为聚落的趋势十分明显;聚落空间扩张对耕地的影响存在一个空间临界点,城市化速度越快,临界点的位置距离聚落越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