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于1640~166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及18世纪后半期的工业革命,英国的“自由”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加之从海外殖民地掠夺来的大量资源和财富,英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强大,19世纪末叶已达鼎盛时期。当时,它拥有海上霸权,在世界各地占有众多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面积的总和比英国本土面积大150倍。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相似文献   

2.
福建宁德中学吴祖卿提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英国殖民者为了巩固它们在印度的统治和更加残酷的压迫与剥削印度人民,而在统治印度的行政区划上采用了分治政策,人为的把一个完整的印度领土分割力“印度土邦”和“英属即度”两大部分。这也就是课本上所说的“英国人把它分割成许多附属国家和直接殖民地。”课本上所指的“直接殖只地”就是“英属印度”部分,它所包括的范围有:阿萨姆、孟加拉、比哈尔与奥里萨、孟买、中央省、联合省、德里、亚北边省、旁遮普、俾路支、马德拉斯、柯格、安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贯穿于北美殖民地整个时期 ,对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往往交织地发挥着消极和积极的“双重”作用。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完全是从母国的角度来考虑 ,随着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壮大 ,其对殖民地不同地区的经济运行所产生的消极作用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北美 13州殖民地打破英国重商主义对其规定的发展模式成为它们摆脱母国统治走向独立的主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殖民地政策与北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美 1 3个殖民地是英国人建立和统治的海外领地 ,北美独立运动首先是一场政治分离运动。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比较宽松 ,使北美获得了稳步而迅速的发展。正是这种发展使之具备了谋取政治独立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所谓“高压政策”并不是反英运动的导因 ,而是其不断升级的结果。因此 ,独立运动并不是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统治的被动反抗 ,而是他们主动寻求更大利益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王彬  李娟 《史学月刊》2013,(4):133-136
1763年以后,随着英国殖民政策的改变,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急剧恶化。北美人民为切实维护自身的权益,自1774年起开始探寻独立的进程。这种历史性转变的领导者便是各殖民地的"省区大会"(Provincial Congress或Provincial Convention,国内美国史学界除译"省区大会"外,也有译作"临时议会"、"新议会"的)。它们作为美国革命初期的临时政府,在独立斗争的形式、各邦宪政体  相似文献   

6.
英国殖民撤退过程中的军事条约和协定张顺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高涨,英国被迫不断进行殖民撤退,到60年代末期,英国的绝大多数殖民地已获得独立,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仅残存一些零星的小块殖民地了。在这个殖民撤退过程中,英国为了维护自身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独立战争爆发前十余年间 ,北美殖民地人士针对英国的“新殖民地政策”展开激烈辩论 ,阐述殖民地反对英国政策的理由和依据 ,辩论从伸张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开始 ,逐步发展到否认英国对北美的宗主权 ,为谋求独立制造思想舆论 ,为进行革命寻找理论根据。通过这场辩论 ,北美居民对殖民地的地位和命运的认识更为清醒 ,维护自由和争取独立的信念逐渐明确 ,《独立宣言》的理论思路和逻辑框架已具雏形 ;欧洲的政治哲学在辩论中转化为北美民众的常识 ,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政治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8.
英法殖民地行政管理体制特点评析(1850—194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5 0— 1945年间 ,英、法在其殖民地所建立起的行政管理体制 ,集中地体现了其他各类殖民帝国的统治特色。英属殖民地内的行政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类 :在白人移民垦殖殖民地中 ,英国主要是通过建立自治政府来稳固其统治 ;在皇家殖民地内 ,英国则是依赖于专制政府 ,并以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为手段 ,来维护它在这些地区的殖民权益。在法属殖民地中 ,由于不存在建立自治政府的殖民地 ,所以其行政管理体制大都以专制政府为特征。通过这样的统治体制 ,法国在殖民地内大力推行“同化”政策 ,企图从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对殖民地实行更全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时候,有几个英国人侵入到中缅边界景颇族地区。那几个英国人骄傲自大,很瞧不起中国人,特别是对中国少数民族,更是视为蛮人。一天,那几个英国人把景颇人的山官传去,好奇地问道:“你们吃些什么啊?”山官从容地回答:“景颇山上满山遍野的东西都可以吃。”英国人又追问:“你们用什么餐具吃?”山官诙谐地说:“我们用随吃随丢的碗  相似文献   

10.
洪霞 《世界历史》2003,1(2):45-52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早期 ,文化相对主义思潮在英国社会兴起 ,它对传统的种族主义观念进行了修正 ,其主要观点是土著地区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 ;英国的殖民统治应致力于保存殖民地的传统社会、政治机构。而当时英国对广大附属殖民地采取了新创建的“间接统治”制度 ,它较好地解决了维护英国权威与尊重土著种族的权利之间的平衡问题 ,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这一制度的形成有赖于诸多因素 ,但不可否认 ,它与文化相对主义在兴起背景及主要主张与目的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英国人对殖民地看法转换的结果。可以说 ,间接统治制度是根据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而发展演进出来的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艳芬 《史学月刊》2001,22(6):116-122
英国从其广大的殖民地撤退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既是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的本质性结果,也带有宗主国适时“非殖民化”的色彩,但二者所处地位不同。前者作为主导因素,决定了事件的性质,其强烈程度决定了后者的进程;而后者只是一种策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隐蔽的殖民统治手腕。这一点在一些殖民地都有所表现,而在马来亚则表现得较为典型。在马来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之时,伦敦方面先是拖延、推迟马来亚的独立,后是培育倾向于英国的当地政府和领导人,以便有效地储蓄其自身的巨大利益。  相似文献   

12.
1965年,英国在南部非洲的自治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的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单方面宣布南罗得西亚脱离英国“独立”(以下一般简称:单方面宣布“独立”)。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进程和非洲民族主义国家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历史现象。本文拟对导致这种特殊历史现象的各种因素系统地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孙洁琼 《史学月刊》2008,1(3):84-93
效忠派(即托利党人)是美国革命时期一个人数众多、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基本立场是对殖民地的热爱和对殖民地权利的维护.他们既反对1763年后英国的新殖民政策,又反对殖民地从帝国中分裂出去.效忠派的构成复杂多样,几乎分布于每一个殖民地、每一种行业和每一个阶层.许多效忠派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参加英军或民兵组织,出版、传播亲英的小册子等.但从整体而言,大多数效忠派在革命期间保持了沉默.许多效忠派自愿或被迫流亡,但绝大多数人得以留下,得到了新国家的宽容与接纳.若以成败论英雄的话,效忠派是失败者,但他们在历史上的角色是不应该被漠视的.  相似文献   

14.
张顺洪 《世界历史》2002,83(2):34-40
英国殖民地开发公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英国1947年《海外资源开发法》成立的一家国有公司,在英国殖民地从事活动。该公司的英名称是Coloni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缩写为CDC。随着英国殖民地的不断独立,殖民地开发公司于1963年改名为英联邦开发公司,英缩写亦是CDC。关于英国殖民地开发公司的历史,国内学术界缺乏研究,尚无论发表。国外学术界有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港督是代表英国女皇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最高行政长官。在英国统治香港的150余年中,曾先后委派过28位总督对香港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1843年4月5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签署《香港宪章》(通称“香港授命状”),宣布香港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委派石本甸乍爵士为首任香港总督,受命于美国殖民地部。同年6月26日,石本甸乍宣誓就职。港督同时是香港驻军总司令。在1859年之前,港督兼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两职。石本甸乍担任港督期间,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继续扩大。他支持这一掠夺性贸易。1844年5月7日,石本甸乍爵士离…  相似文献   

16.
英国殖民主义者一向总是把1947年8月印度之所以能获得独立,说成是英国为印度的“自由”而作的“自愿逊位”,是大英帝国给予印度的“用金盆所盛的献礼。”(杜德著:《今日印度下册,第270页)英国工党主席拉斯基教授还别有用心的说:1947年印度的独立是“近代史上”殖民地国家“用非暴力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法治传统对北美殖民地的影响是深远的,一直延续到美国建国,迄今为止在美国法治法律中尚有很多渊源可寻。概括地说,英国的法治传统对北美殖民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北美殖民地法律建设进程的影响,一是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催化。  相似文献   

18.
万立 《世界历史》2023,(1):25-39+160
地理大发现后,“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等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占取殖民地的国际法理论工具。“发现论”完全否定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殖民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无主地论”也无视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尚未被“有效占有”的土地;当欧洲殖民帝国面临殖民地日益复杂的情况而无法忽视土著的事实占有后,由“无主地论”衍生出来的“无主领土论”开始承认土著的事实占有,却否定土著法律上的占有,以剥夺土著的财产权;“优先权论”部分承认土著事实上和法律上对土地的占有,但欧洲殖民帝国将自身作为土著土地的唯一受让人。虽然这四种理论开始完全否定,后来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财产权,但都是将殖民地“财产化”,其目的都在于为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欧洲殖民帝国提供占领殖民地的“正当依据”,其内核都是种族主义和文明等级论。  相似文献   

19.
<正>一、殖民地早期概况从1606年到1733年,英国共在北美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大多是在取得英王的特许状之后在北美建立的。虽然形式上由英王统治,但是由于殖民地与英国远隔重洋,而当时的船舶航行仍以风力为主要动力,从欧洲大陆横穿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一般都要在6周以上,一艘船一年之内最多航行两个航程(1),所以很多问题不得不依靠殖民地居民自行解决。而且,不同于大英帝国的其他殖民地,北美的这十三块殖民地的特殊性在于这里居民  相似文献   

20.
战后英国关于殖民地公职人员的政策(1945—196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英国政府有关殖民地公职机构和人员的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二战结束初期 ,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开发殖民地来促进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 ,维持英国的国际地位 ,因而大力招聘和培训殖民地公职人员。在战后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日益发展 ,殖民地不断独立的新形势下 ,许多英国殖民地公职人员放弃或试图放弃其职务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控制力和作用。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殖民地公职人员队伍 ,以延缓统治权力向当地人士的转移和日后对独立的国家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