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邑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洛为周初大事 ,学者对这一重大史实的讨论至今尚未结束。《尚书》中的“周”即成周 ,作洛时成周业已存在 ,而周初的作洛 ,实际上是营建王城。周初殷民的迁徙实际上有前后两次 ,第一次是在成王三年践奄之后 ,第二次是在新邑即王城建成之时。  相似文献   

2.
西新邑考     
目前探明甘肃礼县大堡子墓地仅有两座中字型大墓,它们应是一代秦公及其夫人的墓葬。对照《秦记》可知襄公或文公夫妇均不可能葬入其中,再加上出土青铜器有春秋早期偏晚阶段的特征,可推断他们是秦宪公及其夫人的墓葬。目前流散海外的"秦子"诸器很可能出自大堡子山墓地,"秦子"乃宪公之子出子。这又从全文的角度证明大堡子遗址是宪公的葬地"衙",同时也是宪公和出子的居地"西新邑"。  相似文献   

3.
“三胡”之名,最早见于《史记·赵世家》,“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按照《史记·赵世家》索隐的说法,“三胡”指的是林胡、东胡与楼烦。  相似文献   

4.
古谢邑地望在何处, 影响较大的有南阳说、唐河说和信阳说三种不同观点。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认为谢邑故址当在河南南阳县, 即今南阳县金华乡东谢营村。笔者通过对《诗经》中所反映的古谢邑地理形势的分析, 以及《水经注》、《大清一统志》等文献材料中所记的谢水、棘阳故城、新都故城与谢邑的相对方位的辨别, 再联系相关考古材料认为谢邑故址当在今唐河县郭滩乡古谢庄一带。  相似文献   

5.
根据《说文》和先秦文献用例,"氣"的本义是馈客之刍米,是"餼"的本字,指馈赠客人的粮食。到了西汉,"氣"被假借为"山川之气"、"阴阳二气"之"气"。"氣"字的形体和词义变化,其中蕴含着诸多先秦历史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西周洛邑城址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的洛邑,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等文献材料中又称为新邑、大邑、新大邑、新洛邑和成周。关于洛邑城址的具体位置,据《逸周书·作洛篇》称:“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又据《尚书·洛诰》记载,周公营建洛邑前昭公曾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即卜相洛邑应建在涧水之东直至瀍河东岸,也就是讲,洛邑很可能横跨瀍水两岸而建,其西可达涧水之  相似文献   

7.
丧葬互助是社邑的基本功能,敦煌社邑文书中的"营葬"即社人赠送丧葬用物资助丧家营办丧事。敦煌社邑文书中的"营葬"用物主要包括色物、粮、饼、面、油、酒、柴、麻、车舆、祭盘等物品。全面考察这些用物的内涵、功用和性状,有助于加深对敦煌社邑文书的理解,为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研究提供鲜活资料。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北部不少地方 ,牵涉古都和历史地理问题。因古籍、辞书、方志记载杂乱 ,讹误颇多 ,常令学人无所适从。余试作探究 ,冀予准确定位。一、北蒙殷地安阳之前身。盘庚由奄迁北蒙 ,而后曰殷。有学者解为北冢 ,非也。因商汤居商丘之亳 ,而亳又有南北之分。北亳即蒙地 ,在今山东曹县境内。既先有蒙地在南 ,故安阳之蒙地称为北蒙。二、帝丘帝丘者 ,颛顼帝之丘也。以都名之 ,曰颛顼城。颛顼城即帝丘城。为颛顼高阳氏建都之地 ,继系夏朝第三代都城 ,又乃方国昆吾之都 ,最后为春秋卫国第四代都城。帝丘所在 ,历来有濮阳说 ,滑县说 ,内黄说 ,昆吾国…  相似文献   

9.
赵森  于瑞亮 《文史月刊》2005,(11):51-53
在涑水河上游南畔、中条山东段北面,离绛县县城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春秋时的名城——车厢城,即今绛县南城村。在这里曾发生过至今犹令人怵目的晋时“尽杀群公子”事件,晋国曾在此建都80余年,晋文公就是在这里建立了辉煌霸业,一度成为诸侯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晋献公围杀群  相似文献   

10.
先秦货币二考白秦川一、朋无定数商周时期,以贝为货币。货币要有单位,贝的单位是什么呢?王毓铨先生在《我国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书中说:“当作货币用的贝,在使用上有三种计算法,按数目,按重量,或按‘朋’。”①按数目计算的例子有:甲骨文:“豕二贝”②。金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文学活动有三大类型,即远古时期先民自发状态下的童蒙谣讴,三代乃至春秋前期自觉场景(仪式、典礼等公共意识场合)里的集体创制,春秋后期及至战国时期自为情境中的个人创作。先秦诸子讴歌正是这第三类文学活动的重头节目。只因时代遥远,又因绝大多数讴歌作品没有付诸简帛金石,不以写本形式流传;所以,当时的  相似文献   

12.
13.
先秦旌旆考     
《周禮》所記"九旗"之一的旌,常被認爲是先秦旗幟的一種通制,而不是旗;旆則本是旗幟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又常被當作是一種旗。本文通過對傳世文獻及新出簡帛上所記旌旆材料的分析,對比出土文物上所繪的旌旆圖像,認爲旌確是先秦時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旗幟,而旆作爲一種旗的附件,由於功能特殊,且與旌的關係密切,可用來指代軍旗,因此纔和旌産生了混淆。  相似文献   

14.
《左传》中载的长葛是郑国的城邑。■葛与长葛的关系不详。由于时间的推移、"长葛""长社"的误扰等诸多原因,文献中对长葛的具体方位记载不明确。据已有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考辨,长社与长葛系属两地,长社故城在今长葛市官厅乡辘轳湾、打绳赵一带,东周郑国长葛邑在今官亭乡孟寨。  相似文献   

15.
商代邑聚输排水系统包括聚落内外的输排水、建筑单元的输排水、单体建筑的散水与排水。邑聚用水可从自然河流或汲蓄水设施以水道输送。废水及雨水则由多层次的排水系统汇入坑池或排出邑聚。商代邑聚输排水设施包括纵横交错、地上地下的各种沟渠、管道。水沟最为普遍,种类众多,形式不一;石砌水道主要用于都城宫殿区的供排水;不同形制的陶水管则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鄠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夏代相传为有扈氏所居,由此得名扈国。商代为有崇国,周代作丰邑,秦代改“扈”为“鄠”,西汉时设鄠县,历代延续。1964年,因鄠字生僻,更名为“户县”。2016年户县撤县改区,恢复“鄠”字,设立西安市鄠邑区。鄠邑钟楼,又称中楼,因位于县城东、  相似文献   

17.
“丽山”与“丽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年来,在秦始皇陵园内外出土了一些带有“丽山”和“丽邑”(图一)陶文的文物。这批资料对研究秦代的陵园制度十分重要,学术界已有所报道和考释。本文亦就此略述管  相似文献   

18.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朝聘的用乐用舞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朝聘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朝聘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则较多地表现为物质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原文化向外传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先秦亡佚子书辑考》是笔者2013年开始主持承担的一个教育部社科项目,目前已经进行了两年。兹仅就项目的有关情况介绍日下,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先秦诸子产生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激烈变化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1,他们对社会变革发表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保存到中国先秦时代的古姓并不多,然而这原本为数不多的古姓却出于字音的讹误和字形的变迁等原因而使前人对它们的统计多有误差,本旨在借助先秦献和古字材料,对先秦古姓的概貌进行廓清,以期对先秦姓氏制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