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曹甸战役,是1941年11月中旬成立的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组织的第一个战役。其背景是1940年10月黄桥决战后,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指挥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纠集余部两万人退守曹甸、车桥、兴化一线,依托坚固据点继续与我为敌,并与向我皖东进犯的国民党顽军相策应。  相似文献   

2.
曹甸是苏北宝应县东北的一个集镇,当年,这里曾经爆发了八路军、新四军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之间一场战役。曹甸战役从谋划到激战,乃至结束,我军指挥部内部有过多次争论。1940年下半年黄桥决战胜利,八路军与新四军胜利会师,使华中敌后形势有了好转,但兵败黄桥的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退至兴化、曹甸、东桥地区后,反共之心不死,积极构筑层层防线,企图截断苏北和皖东新四军、八路军联系;东北军霍守义部112师共4000多人,以"武力调停苏北摩擦"为由,从山东南下苏北,并已进至淮阴以东苏家咀一带,即将同韩德勤部会合。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要想在苏北立足并开创抗战局面,势必要与韩德勤部再决一战。  相似文献   

3.
1942年底1943年初,新四军一边应对日伪军发动的大规模"扫荡",一边与韩德勤等敌后国民党势力展开合作与斗争,在复杂、多变、危险的环境中探寻应对方略.1943年3月的淮北山子头战斗中,第四师在第二师和第三师各一部的配合下消灭韩德勤部,俘虏韩德勤,成功阻止国民党军王仲廉部和韩德勤部会合后侵占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企图.其后,新四军又从缓和国共关系和便利华中敌后形势出发,礼送韩德勤出境.捉放韩德勤,体现了新四军军事上采攻势、政治上采守势的战略,与重庆举行的国共谈判遥相呼应.这一事件也反映了国民政府在江苏敌后留置军政力量的最终失败,在华中日伪、国、共三方军事和政治交锋过程中带有转折意义,是新四军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日益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1943年3月,新四军第2、3师各1个旅,在陈毅军长,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张震参谋长的指挥下,在淮北山子头冒雨激战一夜,歼灭了妄图分进合击新四军第四师的国民党反共顽固派韩德勤部,生俘国民党民兵1000多人,击毙了顽军保安第3纵队司令王光复、独立第6旅旅长李仲寰,活捉了韩德勤。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对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事行动中的指挥错误作一检讨,兼论皖南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以求正于读者。国民党早就有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首先必须说明: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而蓄意制造的反共军事行动;在皖南事变爆发之前,国民党当局早就开始筹划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当一九四○年反共磨擦从华北移到华中以后,蒋介石“原来想先从苏北下手,后打皖南。因为苏北我们的力量小,而他有韩德勤、李守维两个军在那里”。孰料韩德勤  相似文献   

6.
丁星 《大江南北》2022,(5):7-11
抗日战争时期的苏北,流传着一首新民谣:“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下有个韩德勤,手下白养几万兵,只会欺负老百姓,多少鬼子不去打,专门反共反人民。”这个被称为“扫帚星”的韩德勤,当时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和江苏省政府主席,是国民党在苏北的最高军政长官。  相似文献   

7.
张正义 《铁军》2023,(12):43-44
<正>1940年10月初,遵照中央“南下淮海,挺进盐阜,增援陈毅黄桥决战”的指示,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由皖东北进抵苏北淮海区,突破韩德勤部古黄河防线,兵分3路向阜宁进军。周门(今阜宁县芦蒲镇周门村),位于阜宁县城西部,芦蒲镇以北5公里处。国民党韩德勤部常备二旅的一个团驻防于此。团长吴漱泉(后升任省常备保安第十旅旅长),长得五大三粗,本来是个土匪头子,  相似文献   

8.
正1940年10月初,黄桥决战胜利后,新四军军威大振,北上的新四军与南下的八路军势如破竹,横扫国民党顽固派的残兵败将,先头部队在白驹、刘庄之间胜利会师,奠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司令韩德勤,搜罗其残部,退到了兴化、宝应的水网地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日军因兵力不足,尚未占领苏北中部的广大地区,共产党新四军则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创根据地。短短几个月,就建立了以盐城为中心的运河以东、黄海以西、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大片根据地,把苏中、苏北的抗日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结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抗日。但有些国民党官员却不去抗日,而是专门和抗日军民搞磨擦,破坏抗战。当时,著名的磨擦专家有三个,他们是河北省的张荫梧、陕西省的何绍南和江苏省的韩德勤。  相似文献   

10.
北渡长江,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1940年取得郭村保卫战的胜利后,继续挥师东进,先攻克黄桥,后拿下姜堰。姜堰是扼守通南与下河、泰州与海安的咽喉要道,又是驰名大江南北的粮食集散地。失去这个军事、经济重镇,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岂肯善罢甘休?他下令:“守住里下河粮仓,把他们统统饿死。封锁各条通道,不让一粒粮食运往姜堰。”对此,有人编了一首歌谣:“饿了老百姓,肥了韩德勤,难了新四军,帮了鬼子兵。”  相似文献   

11.
童志强 《江淮文史》2013,(1):136-151
华中棋局上的两块孤棋在围棋术语中,所谓孤棋是指处在对方包围之中还没有成活的棋型。倘若把华中国共力量的布局比作棋盘的话,那么,到1940年秋天,国民党在苏北的韩德勤部和中共在皖南的新四军,就成为华中棋局上的两块孤棋。  相似文献   

12.
正戎马倥偬的陈毅元帅与淮北大地有深厚的情谊,他在这片热土上吟咏的第一首诗,是在江苏宿迁的六塘河岸边。那是1941年10月,新四军在宿迁市泗阳县程道口对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所部王光夏旅进行一次自卫反击战。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亲自指挥,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部参战,第二、第三师各一部配合作战,两面夹击,终以歼敌1400多人而  相似文献   

13.
一进泰州 礼节拜访 寻求联盟1939年8月,一个火辣辣的清晨,陈毅为联李(明扬)孤韩(韩德勤)抗日,带着惠浴宇等人,充满信心地东去泰州对李明扬作礼节性拜访。 一路快马加鞭,很快到了泰州。可是,在约定的  相似文献   

14.
1940年11月底,黄桥战役后会师于苏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向驻守在淮安、宝应间的国民党军和地方保安部队发起作战行动,史称"曹甸战役"。该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共军队主动攻击国民党军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作战。1939年6月后,中共认为国民党投降的危险迫近,而投降的直接准备就是反共。这个看法一直持续到曹甸战役的发生。"克服投降危险"就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自己规定的核心任务。对于国民党"投降"的危险性与严重性的判断,是中共发起主动进攻合理性的依据。曹甸战役就是在反对可能的日蒋联合剿共的极严重危险下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941年春,国民党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震撼中外的“皖南事变”是这次反共高潮的顶点。事变以后,我党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当时的盐阜区与准海区合称为苏北区,有六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321万,辖阜宁、阜东、盐城、盐东、建阳、射阳、滨海、涟东、淮安九县,南部为水网地区,沟河纵横;北部多“青纱帐”,易于隐蔽,当时每年产棉花三万四千多担,盐八十多万担,粮食自给有余。从盐阜区向西向北出击,可以威胁津浦陇海铁路,因此敌伪很重视这块地区,在军事上不断“扫荡”“清乡”,在经济上实行严密的封锁,用日本军用票、汪伪储备票、国民党“法币”以及韩德勤“江苏农民银行券”到我盐阜区掠夺各种物资,破坏我生产,造成我严重的经济困难,使盐阜区直接处在抗敌斗争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国以来,在西北出过两个影响后世的人物:一个是清代末年的甘肃提督董福祥;一个是国民党时期授予中将军衔、新中国建立后共产党授予中将军衔的韩练成将军。  相似文献   

17.
194 7年 ,山东莱芜战役结束后 ,一批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辗转千里 ,押送到佳木斯。他们是 :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 ;国民党整编 2 6师中将师长马厉武 ;国民党 51军军长兼整编 51师师长周毓英及其 1 1 3旅旅长李玉堂 ,1 1 4旅旅长李朴全 ,副旅长李步青 ;国民党徐州卫戍区中将司令官李仙洲和 73军军长韩氵睿、副军长李琰、73军 1 93师师长肖重光、1 1 5师师长肖亚雄 ;国民党王牌军五大主力之一 ,南京卫戍部队整编 74师参谋长魏振钺 ,副参谋长李运良 ,51旅旅长陈传钧、副旅长皮宣猷 ,57旅旅长陈虚云 ,58旅旅长贺翌…  相似文献   

18.
正1940年12月16日,在皖南事变发生20天前,由刘少奇兼任政治委员、陈毅任代理总指挥的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华指"),刚刚结束了一场旨在解决苏北问题的曹甸战役。对曹甸战役的具体打法,当时南下苏北的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人物张德勤同志逝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优秀领导人,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8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在张德勤同志担任文物局局长的八年多时间里,是文物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迎来崭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文物保护工作局面的拓展和成绩的取得与张德勤同志的正  相似文献   

20.
郭绪印主编的《国民党派系斗争史》199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分析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角度研究国民党史。书中分别论述西山派、改组派、汪精卫、胡汉民、李济深、陈济棠、冯玉祥、阎锡山、桂系、云南实力派、川康实力派、张(学良)杨(虎城)、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