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的著名口号"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是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由实证主义转向相对主义的标识性宣言,代表的是绝对的相对主义历史观。贝克尔错误地处理事件与事实、记忆与事实的关系,通过分割客观历史与主体对客观历史的认识而抛弃客观性,认定历史是想象的历史,形成绝对的相对主义理论恶果。历史是事实,不是想象;历史是关于国家、民族以至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及一般规律的事实与确证,而非碎片化的个人经历和记忆。历史大势由三个方向构成:决定或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人类及民族社会的生存状态;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历史的实证研究必不可少,但历史研究的根本意义是把握历史大势、发现历史规律,为当下人的行动指明未来。历史的伸张是事实的伸张、规律的伸张。历史的强制阐释背离历史事实,颠覆事实基准,以前置立场和模式,对历史作符合论者前置结论的阐释。汤因比的历史文明体系模式、以既定的场外理论强制粗暴地对历史本体的研究、以文学话语强制历史真实,是强制阐释历史的主要表现。对任何场外理论的应用,都要有限度规约。必须清醒辨析文学性的历史文本和历史性的文学文本。强制阐释的历史不是历史。  相似文献   

2.
时下流行的多种强调历史认识主观性的言说,皆不能解构历史的可认知性,历史研究者可以依据真实历史遗留的包括文本的和非文本在内的各种遗迹来认识历史。判断历史研究结果的尺度只能是其接近所要澄清的事实之真相与本质的程度。兰克学派和从司马光到乾嘉学派的考异、辨伪、考据、校勘,以及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实证研究传统提供的史料批判方法依然基本有效。实证主义史学所受的批评,主要沿着西方哲学和历史学交叉演变的路径思考下来,没有切实关照中国历史学的实践,有的切中要害,有的是吹毛求疵。传统实证主义历史学的根本问题是在强调历史学家求取历史真实的目标时,没有同时对于历史学达到其目标的过程进行认识论层面的深入考究,但后现代主义只能为针砭实证主义弊病的药石而非替代的方案。新实证主义汲取19世纪后期以来多种反思论说中的合理要素,坚持历史可认知性,以根据证据澄清事实为使命,对影响历史认知的非证据性因素永远保持警觉,不追求语言奇幻、过度诠释,不以理论操控证据和事实,不因现实价值立场而故意忽视或曲解历史事实,不以融入其他学科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鑫 《沧桑》2009,(2):90-91
法学的历史长河中,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丁和哈特等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事实理论和分离理论,为更好地研究法与社会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实证主义的相关理论也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江湄 《史学月刊》2008,1(4):17-24
梁启超的<新史学>介绍了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宣言书.梁启超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貌合神异,内涵一套将儒家哲理、大乘佛学和现代进化论融合起来的历史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而他后来怀疑进化论、否定历史因果律的思想转变,不能完全归因于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他自觉认识并澄清自己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思想界限.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会通中西、杂糅古今,是一套独特的历史观念与历史诠释方式."新史学"的"新"义,不但在于移植西方科学史学于中土,同时也是对传统历史观念与史学思想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5.
王刚 《攀登》2010,29(5):72-77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是贯穿于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一条主线。马尔库塞的实证主义批判思想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以经验主义为核心的实证理性批判;以形式主义为核心的形式逻辑批判和以分析主义为核心的语言哲学批判。马尔库塞是一位具有激进批判精神和深重历史责任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其试图解释和应对人类当代课题时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张海育 《攀登》2010,29(5):78-81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是心理学学科确立和发展的根基,它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指的是,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范畴。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既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人为着实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活动过程,这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思想是与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认识论原则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从马克思看,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认识论原则,一是从事实出发,即从一个事实与另一个事实的联系中发现历史连续性,并最终发现历史的演变过程。马克思谈到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时曾说:“哲学家们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方向军 《丝绸之路》2010,(8):107-108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两种思潮,同是也是一股强大的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们高举反形而上学的大旗,企图阻断古代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联系。其实,在古代西方哲学中已经孕育着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从亚里士多德、康德到黑格尔等,他们的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都已经包含着一种现代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卓立 《史学月刊》2014,(5):105-118
历史事实概念是史学理论的关键概念,在国内史学界引发了许多反思。历史事实分层问题的讨论试图协调客观史学与历史相对主义的冲突,但这种分层就"历史事实"一词是自身悖谬的。贝克尔等人混淆了历史故事与历史事实,脱离前提混用了融贯论与历史意义论,并将历史认识个体主体化导致了历史相对主义。实证史学的目标并非再现历史事件,而仅仅是确立历史事实,并由此构成一个新的文本化的历史世界。在事实概念方面,陈嘉映的解说忽视了事件与事实在根本上是异质的,不能将后者视为对前者的"截取"。客观史学历史事实观念的重建,必须彻底放弃符合论和意识哲学,将历史事实视为指向确定性的对历史世界的文本重建,而不是直接作为论证和叙事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正在通向一个令人鼓舞的未来,这在我们今天已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即使在西方的未来学家眼中,人类的未来也是有希望的。阿尔温·托夫勒那本鼓动性很强的著作《第三次浪潮》,就是一例。然而,这种历史进化思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西方,历史进化观念的确立也只是十九世纪的产物。因此,探索一下这一过程,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从而更好地把握住今天。  相似文献   

11.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分析与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反映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历史哲学观点的《历史的观念》一书于1986年在我国翻译出版,从而使我国学者能够进一步系统地了解和研究他的思想。在他们的研究中,除了围绕“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外,还把注意力放在了对它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上。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关于柯林武德对实证主义史学的批判。传统的、实证主义的史学思想和方法统治了西方史学界很长时间,在这种思想方法的统治下,历  相似文献   

12.
王亚平 《世界历史》2004,(1):111-115
在世界历史科学领域中,大师朗克创立的德国实证主义史学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一百多年来,德国的历史学家们始终稳重地固守着实证主义史学的传统,在政治的视角下对制度史进行研究。尽管以法国年鉴学派为首的新史学一再冲击着西方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开始形成的日本现代历史编纂学是模仿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学建构的,但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深厚的历史哲学基础,在思维层面对历史编纂学构成重要影响的是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尝试梳理,可见有亚洲主义、东洋史观、皇国史观、现代化论、自由主义历史观等前后贯通,皆对日本历史编纂学产生重要影响,其程度足以提示对日本现代历史学在亚洲各国处于"领先"地位说以及日本实证主义历史学所能实践的客观性程度重新考量。亚洲现代历史编纂学皆在西方殖民主义东来大背景下以对本民族和国家的重新体认与重塑作为核心关照而展开。日本历史编纂学推演中的特殊张力,在于其在发展早期融入建立日本殖民帝国的语境之中,后来又在重述殖民帝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关系之间纠结,其对亚洲邻国历史叙述的基调和方式,也应在这一视角下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位置在长江三角洲伸向海洋的前缘,是广大富饶的长江流域的门户。阐明上海地区历史上的海陆变迁和河道变迁,关系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上海地方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关于上海市境各地区的成陆年代,过去由于科学资料缺乏,长时期未能作出较为确切的结论。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反动学者,更以形而上学的谬说,歪曲自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时间中发生的一切事件的全体。“历史叙述”不是学问叙述,而是文学叙述。“历史学”是历史的学问,历史学系统地考察内在于历史的诸事件;在全体历史中,历史学寻求某种历史规律或普遍性。“历史哲学”是历史研究和历史叙述结果的价值评价,历史哲学探求历史的统一性、历史的意义、结构、目标、历史的理念乃至形而上学问题。人类已跨入新世纪,所谓单一文化圈的“欧洲中心论”时代早已终结,一个多元文化圈的跨文化时代已经到来。与这种新的时代相适应,人类必须构筑一种新的世界史观:一方面,这种新的世界史观应当在人类存在本身中哲学地展现人的本来的“人性”;另一方面,这种新的世界史观应当在被升华的神性信仰中活生生地显现人的本来的“心性”。  相似文献   

16.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史学以古典主义为特色,以事实为依据,注重各类史料的考证和辨析。这时期的史学既是对古典史学的继承,也有超越的一面。在博古学的影响下,史料的范围得到很大扩充。而史料的考辨,则明显受惠于修辞学。这是人文主义史学走向实证的内在理路,再加上对多学科方法和手段的利用,已展示出新的史学风貌,有助于19世纪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影响下实证主义史学的形成,在西方史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进程中,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批判确立了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即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思辨哲学批判的统一,实现了哲学研究范式的历史转向。哲学的历史转向并不是说哲学成为历史学,而是强调哲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内在关联,即哲学摆脱了纯思辨的性质转向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研究,历史学既是建立在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将历史的事实、历史的逻辑和人之存在的历史性三者统一起来,超越了以往全部关于人类历史的学说,建构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解释模式——生成论的历史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8.
山郁林 《丝绸之路》2010,(10):93-95
历史本体与历史认识之间的矛盾促使人们追求客观的史实,但属于人的历史并不是单纯的文献和材料的集聚,也不能用实证主义方式来编制。对历史本身看法的演变表明,以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史料,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进程中的精神结构和物质因素的关系,从此意义上讲,历史永远处于动态的构成之中。  相似文献   

19.
克罗齐的历史书写实践系统地体现了他的历史观:一切历史都是自由的历史。克罗齐在历史书写中的"当代性"体现为其中蕴含的三项论证:批判帕斯夸莱·维拉里等人对那不勒斯历史的实证主义解释,将那不勒斯认同纳入统一之后的意大利国家认同轨道;从自由史观出发书写意大利史,表达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抗议;反思破坏欧洲自由制度的非理性主义力量,论证伦理道德观念进步是历史进步的核心。自由史观、以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进步史观、批判根据自然因素解释人类历史的实证主义,是把握克罗齐的历史书写实践的核心线索。历史学研究贯穿于克罗齐的学术生涯始终,尽管体现出唯心主义、绝对化的倾向,但是,克罗齐对意大利与欧洲如何应对法西斯主义挑战,以及如何选择未来发展道路等迫切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专业的史学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由于布克哈特自身思维和文本语境的独特性,加之其遗稿在编译过程中的时间延迟与版本差异,迄今为止他的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尚未得到系统展现。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在布氏历史理论的前提、内涵和性质上主要讨论了其反形而上学与个体主义、历史悲观主义与历史延续性,以及布氏在古典与后现代之间的定位问题。同时,西方学界在布氏史学理论上主要讨论了布氏文化史与兰克政治史的关联、布氏的历史理解与阐释及其对历史知识理论的传承,以及布氏艺术史中的隐喻、表现与经验问题。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学界对布氏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当前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对布克哈特的研究,对于我们重建历史理性和历史客观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