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深度挖掘、整理以及保护好这些珍贵具有民族特色及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现状、传承保护模式和发展对策,有利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创新性研究,以顺应现代饮食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区域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白银婚俗文化在其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征。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中的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将人们对婚姻内涵的认识以及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本文结合婚礼中的特色饮食,运用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将其代表的文化内涵做一剖析,以期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提供认知意义和人文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是民众精神生态的物化形式,它在生态生发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饮食文化,是一部民众饮食文化"空间叙事"史。其中的饮食密码是一种"超感性"的体悟,它以神合的"心象"、孝悌的"图像"、大方的"意象"、长寿的"文本"等地缘文化,彰显着黄河三角洲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特质,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美味"。  相似文献   

4.
冯玉珠 《旅游纵览》2022,(7):101-104
饮食文化是京杭大运河多样文化形态之一,是京杭大运河文化生活化的一面。本研究将以河北大运河饮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挖掘、整理、提炼河北运河沿岸区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分析大运河河北段饮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探讨河北大运河饮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河北大运河饮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响“美丽河北·运河风韵”品牌。  相似文献   

5.
贵州饮食文化是西南饮食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文化不可或缺、不能轻忽的重要一环,是贵州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研究选取国内四大社交媒体——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豆瓣网和土豆网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社交媒体对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的构建与重塑,得出以下结论:①社交媒体构建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的结构以及全球地方特征。社交媒体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结构塑造为承载饮食内容、饮食文化及其相关社会活动的物质和社会文化空间,具有全球化和本地化交融的特征;②基于网民对社交媒体空间的生产,及其之间的社会互动,社交媒体消解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原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并将其重塑为一个承载多元社会文化、消费文化、权力和情感的空间,而且这些空间意义具有流动性。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媒体和饮食文化空间地理研究成果,同时为广州饮食文化发展和地方品牌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民族传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追溯米饭、馒头、面条、包子、饺子、馄饨等主食和筷子、勺子、刀、叉等餐具的起源,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饮食文化是认识和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包括内地饮食文化在内的西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汉唐时期祖国内地饮食文化在西域的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食物品种的西传,生产技术、日常饮食用具等的西传,饮食礼仪、观念的西传。  相似文献   

9.
喀喇汗王朝时期是维吾尔族等操突厥语民族历史上的又一次民族、文化融合时期,在这个时期回鹘等游牧部族的草原文化、西域土著居民的绿洲文化及伊斯兰文化相融合在一起,开始形成了具有区域及民族特色的维吾尔传统文化,本文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对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形成过程及特征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生活在大排档快速消亡时期的广州,这里有关大排档的书面和口头资料也差不多可以用空白来形容。一种曾经与广州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居然没有在官方的视野中留下些许“蛛丝马迹”,连博物馆里尘封古物上的灰尘都不如——起码它们还有自己的栖身之处。大排档的衰退,象征着一种商业传统的无奈。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不是只保护古董,也包括保护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文化。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无形遗产,大排档和粤式大菜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陈娟娟 《丝绸之路》2011,(20):59-61
甘肃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中华饮食文化的共同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甘肃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本文从食物原料、食物结构、烹饪方法、少数民族饮食生活几个方面浅析了甘肃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吴地富有区域特色的饮食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苑利 《世界遗产》2014,(10):22-22
<正>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烹饪大国,许多传统饮食制作技艺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专业化饭店营销模式至少也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随着近年来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许多传统美食正在迅速消失,有些已经濒临灭绝,而通过申遗来强化对这笔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但是,申遗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很多技术性问题仍都是饮食申遗必须迈过的门槛。首先,在申报类型的选定上要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饮食文化是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既包含酒、茶一类的饮品,  相似文献   

14.
蔡晓梅  刘晨 《人文地理》2013,28(5):36-41
随着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以及跨学科的研究趋势,有关饮食、饮食文化体系和饮食活动的研究成为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人文地理学视角下国外饮食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的象征意义、饮食的文化经济、饮食的文化政治以及饮食与认同的相关研究四个方面。而国外的饮食文化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1)强调饮食全球化和跨国现象及其带来的影响;(2)关注饮食的意义以及人、饮食、物质环境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3)从探讨饮食和饮食文化本身的地理学研究,转向对饮食空间问题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从人地关系、跨地方以及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对人文地理学视角下国内饮食文化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岳永洁 《旅游纵览》2023,(19):133-135
随着淄博烧烤的出圈,作为流量延伸的博山区饮食受到了游客和网友的关注,也充分证明了流量的底气是文化,留住流量需要依靠文化,因此,应抓住时机,进一步开发博山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充分阐释和展现其背后的齐鲁文化底蕴,通过与“陶琉文化游”“孝文化游”“自然风光游”等深层次的融合吸引游客、留住游量。同时,还应积极打造博山饮食文化旅游IP,借助“云旅游”等智慧旅游方式扩大博山饮食文化的影响,加速推进其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草野美保1968年生于日本宫城县,现住东京。199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崎玉大学文化人类学专业;1996~1997年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在四川大学留学。现在日本味之素文化中心从事饮食文化杂志编辑,并执笔撰写和翻译与日中文化相关的文章。到2009年,草野美保14次到中国  相似文献   

17.
饮食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现象,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饮食文化旅游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相关开发也越来越为旅游业所重视。通过整理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对饮食文化旅游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找出了研究的空白点,希望在此基础上推动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文化百花丛中一点红。她由岭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所孕育和培植,同时吸收中外饮食文化的养分,且随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浓重的地方特色。狗肉作为人类最早的美味佳肴之一,也成为粤菜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的草原旅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特色饮食,它是使草原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介绍蒙古民族饮食文化为基础,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现状,论证了本地区饮食文化对于草原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传统的蒙古族饮食文化的创新思路及对策建议。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发展草原旅游经济,迅速脱贫致富的有利因素。蒙古民族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内蒙古高原特  相似文献   

20.
日韩现代管理思想中的儒家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日本和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日韩现代企业的权威管理模式,恰恰是通过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扬弃以及与西方文化的对接,从而形成了日韩现代管理思想。在日本和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其崛起的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要提高认识,保护东亚地区的“原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