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汉国 《史学月刊》2006,3(5):49-54
孙中山在探索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过程中,尝试和实践了三种政党政治模式,这就是西方的两党政治模式、“一党治国”模式和国共合作治国模式。孙中山关于中国政党体制三种模式渐次否定的发展过程,既代表了他对中国政党体制的探索过程,也反映了他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认识发展,与他的政党观念以及三民主义的发展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沛  迟晓静 《安徽史学》2006,7(1):107-115
在西方政党政治潮流及苏俄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党治"理念,为此后中国国民党执政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国"体制.1927年4月,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全国统一,中国国民党继续实施其"党国"体制."党国"体制的核心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以党的意识形态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以"党政双轨制"的权力管理体系作为自上而下的行政运作模式.这一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既是西方政党政治理念特别是苏俄政党体制进入中国政坛的结果,也是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与西方现代政党体制及理念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理念与利益的分化,"党国"体制不仅形成了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模式的重大变革,成为中国国民党统治体系内党、政、军利益纷争的根源,也由于党、政两条管理系统并存且关系滞碍而导致行政成本倍增,进而演变为中国国民党政治制度上的一大顽症.  相似文献   

3.
王小娟 《攀登》2006,25(4):58-62
本文对日本“55年体制”进行了解读,阐明“55年体制”是在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各自整合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进而分析了“55年体制”的三个特点及其对战后日本经济、政治、国家安全战略诸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战后日本的政党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4.
蔡小龙 《丝绸之路》2013,(4):118-119
在世界绘画史上,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但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模式、哲学基础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绘画上的不同十分明显。中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莫过于对线的理解和运用。例如,中国的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和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等,西方的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以及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等,他们都在用线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并且创造了不少的传世作品。本文通过中西方绘画用线造型差异的比较,以期更多地认识各自民族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5,(3)
现代西方政党与民主政治在"互栖共生"的同时,表现出与其相悖的一面。本文运用理性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观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等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和方法,着重对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与民主的悖论以及政党组织内部的寡头化和官僚化与民主的悖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透视,最终对当代西方政党与民主悖论,以及西方政党政治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先初 《安徽史学》2007,3(2):89-94
在1949年之前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张君劢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政党观.他不赞成无条件引入西方模式,先是主张政党专心于国民政治教育,为政党政治创造条件;继而采取政党合作、"举国一致"之立场,旨在避免政党竞争之"流弊",并集中力量共赴国难.同时他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理想政党"之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捷 《人文地理》1997,12(3):20
民俗文化是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民俗文化类型及其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划分。本文认为民俗文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或贡献。"地方"的概念是阐释旅游地整体形象形成及特征的有效工具。论文对九寨沟藏族民俗和江苏吴民俗进行了实例比较研究,讨论了其形成与地理环境背景的关系、各自特征、现状及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8.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外关系,如果按照类型分析法标准来划分,可以基本分为朝贡体系Ⅰ型、Ⅱ型和Ⅲ型三类。中国与三类国家间的关系及其各自体制内部的演变错综复杂。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中外关系显然发生了重要变化。澄清这一时期中外关系复杂的性质,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卫民 《文博》2018,(3):28-34
都城功能是影响定都和建都的重要因素,并决定着都城未来发展的方向,汉长安与罗马城在政治功能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都城的建筑材料与公共性上。出现这种差异与所处地区自然环境有关,与东、西方民族在各自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结构、文化体系的不同有关,也同各自都城的建设功能和目的差异有关。尽管两者有所差异,但是汉长安与罗马城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长安城和古罗马在欧亚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展现出东西方都城文化各自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齐春雷 《攀登》2009,28(1):48-53
民主政治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民主、和谐、发展”也是当今我国政治建设的主题。从权力监督向度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积极借鉴西方政党制度中有益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因素,按照民主政治的要求不断加强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随着新型政党的出现和学生运动的发展,政党介入学生运动成为一种常态。学生运动不但成为政党表达政治诉求、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斗争的胜负。因此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学运策略的优越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命运,而构成学运策略最核心的三个要素是"组织""宣传"与"行动"。"五二〇"运动是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爆发的最具代表性的学生运动,通过对这次运动中国共两党学运策略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国共两党在学运策略的运用水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不但决定了"五二〇"运动的结果,更深远地影响了战后中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都城功能是影响定都和建都的重要因素,并决定着都城未来发展的方向,汉长安与罗马城在政治功能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都城的建筑材料与公共性上。出现这种差异与所处地区自然环境有关,与东、西方民族在各自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结构、文化体系的不同有关,也同各自都城的建设功能和目的差异有关。尽管两者有所差异,但是汉长安与罗马城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长安城和古罗马在欧亚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展现出东西方都城文化各自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党的产生,与西方议会政党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政党不是伴随着议会政治的确立而建立,而是适应中国政治环境需要而产生的。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政党承担了艰巨的任务,在政党形态方面,中国曾经进行过多种实验,最终发展演变为当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展望中国政党的发展趋势,必将从属于过渡阶段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制度,逐步转换到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上来。  相似文献   

14.
张永伟  王丹 《沧桑》2012,(6):71-74
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中世纪大学是两种比较特殊的高等教育模式。文章首先对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中世纪大学进行概念分析,然后简单梳理它们各自的发展历程,在比较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最后通过比较二者的发展历史,得出对现代大学发展的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政党开启于孙中山及其时代,其萌生和创建与孙中山政党思想的起源历史地形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组织近代化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近代社会变革中,中国社会政治组织的构建顺乎政治民主化趋势,初具近代形态,民主革命者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为表达其利益,在无议会可循的情况下开始组织创新;与之相应,政党首创于欧美诸国,西方政党观念输入中国并传播开来,为中国近代政党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和知识准备,以及由维新立宪者与民主革命者共享的政党思想资料,但民主革命者不仅有条件而且事实上先于维新立宪者在中国首先建党;在政党作业中,中国近代政党一方面从区域性、松散性团体逐步统一为全国性、紧密性的新兴政治参与主体,另一方面,革命政党、立宪政党相继创设,进而中国近代政党创建的基本格局初步呈现出来;从学科建设言之,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历史实际为政党政治学提供了除西方政党政治类型之外的另一种分析实证  相似文献   

16.
分类法和主题法是图书情报单位广泛使用的两种主要检索方法。它们既有相共性,又有各异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显示出二者互有长短、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7,(1)
脱贫攻坚行动中的主体是多元的,其主体类型可划分为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群众主体、社会组织主体和政党性组织主体等五个部分。这些主体参与脱贫攻坚,有其现实考量,彼此地位和作用各有独特表征。制约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为:价值困境、主体困境、效力困境。要科学认知各类主体在协同治理体系结构中的应然地位、角色职能。政府主体,是"协调者"和主导力量;市场主体,是"调节器"和引擎力量;社会组织主体,是"助推器"和重要力量;扶贫对象主体,是"关节阀"和内源力量;政党性组织主体,是"掌舵者"和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朱煜杰 《东南文化》2011,(3):118-122
近年来,西方国家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中国遗产保护在借鉴西方的遗产保护体制时,需要注意保护体制和管理对象的差别,也要注意东西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对遗产保护中"原真性"的不同理解。因此,中国遗产保护既要重视传统历史文化和物质遗产中的精神元素,也要考虑在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更要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出发,在遵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雷青松  黄红东 《攀登》2006,25(1):37-39
面对当今世界形势新变化和时代主题转换的影响以及政党政治自身不断发展的现实,世界大多数执政党都作出了积极地回应,并对各自的执政理念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革。意识形态中间化的价值理念是一种规避执政风险、适应全新执政环境的比较好的调适方式,是执政党为达到扩大政党社会基础、实现政党现代化、增强政党社会竞争力、谋求执政合法性等基本价值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新的执政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6,(3):F0002-F0002
故事类型的编篆,是基于如此理论假设:世界上所有的民间故事都可以归于有限的情节类型。正如生物学家认为所有生物都可以归于一定数量的门类和纲目。AT分类法是直接服务于“芬兰学派”的。故事的比较研究要求对同一情节类型,或具有其他相似特征的所有故事进行统编归类,以便对该类故事的历史传承或地理流变进行比较、梳理,这就要求不同地区的故事分类必须执行同一标准。如果各地分类标准不同,无法合并同类项,相互之间就无从比较。阿尔奈率先对欧洲的故事进行了分类,汤普森的增订更使这一分类法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许多国家相继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