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以忱是中共中央首任监察委员,秋收起义中的风云人物。又与董必武、包惠僧、邓演达、瞿秋白、刘少奇、胡秋原等国共人士合作共事。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忠诚与背叛》中主要人物的原型。董必武称他为"农运领袖"。  相似文献   

2.
正蔡以忱,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湖北黄陂的一个贫农之家,曾被董必武誉为"农运领袖"。1920年,蔡以忱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复任教于中华大学,投身五四运动与大革命运动,经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湘鄂两省的早期领导人和湖北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人。1927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和创始人之一。土地革命时期,因叛徒出卖,于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25日,在“农运领袖”蔡以忱与“女师校花”丰俊英逝世85年后。其后裔手持烈士证在武汉市档案馆首次认亲,并向张嵩副局长捐赠了文物资料,展示了这对革命伴侣鲜为人知的身世与行状。  相似文献   

4.
陈辽 《钟山风雨》2010,(6):24-26
<正>《人物》2010年第4期发表平凡撰写的《毛泽东、董必武过问故宫盗宝案平反》一文,叙述了故宫盗宝案的经过,吴瀛先生写信给毛泽东、董必武请求为受冤者易培基平反,以及毛、董过问情况等。但是,对故宫盗宝  相似文献   

5.
192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武汉,并在武汉度过了大革命的最后阶段. 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武汉的经过 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后,中国共产党在武汉面临着工作任务异常繁重,斗争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早在1926年9月,驻上海的中共中央即开始从各地抽调大批干部来汉工作.张国焘9月被任命为中央驻汉代表,12月又兼任湖北区委书记.9至12月,中央先后调彭泽湘、项英、林育南、罗章龙、陆沉、汪泽楷、聂荣臻、李硕勋等充实湖北区委.在此期间,李立三、刘少奇、毛泽东、吴玉章、恽代英、张太雷亦按照中央指示相继抵汉,以加强对北伐军占领地区的工运、农运、上层统战和军校工作的领导.加上原来即在湖北区委工作的董必武、陈潭秋、蔡以忱、许白昊、陈荫林、李求实、吴德峰等,党在武汉的干部阵容颇极一时之盛,工作也开展得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重视人物记述,自古皆然,这是由地方志书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二轮志书万不可忽视对人物的记载。既写事又写人,既写已故人物,又写健在人物,既写大人物又写小人物,这样的历史才是完整的历史,这样的志书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入志人物不畏其多,入志人物不唯"故";入志人物不唯"官",志书是官书,官修官编,但绝不是职官之书;入志人物不唯"正",以记正面人物为主,同时也收录了少量较有"身份"和影响的反面人物;搜集入志人物资料方法不唯"一";撰写入志人物不唯"凑"。  相似文献   

7.
成立 《丝绸之路》2013,(12):5-7
在戏剧创作中,莎士比亚一直注重人物形象的描绘,包括被后人所质疑的后期剧。本文运用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提出的"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学说,对莎士比亚后期剧中的人物作了细致分析,以此说明较之以往的剧作,莎士比亚后期剧中的人物描绘同样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一门艺术,这是一篇大文章。这里只说说我是怎样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品德、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外在反映,或者说"物化"。离开朗读的中介,儿童往往很难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呢读出人物的轮廓所谓"读出轮廓"是指开始要把课文通读  相似文献   

9.
市县志人物名表是人物志乃至整部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与"录"有明显的体裁区别,应称之为"人物名表"而不是"人物名录"或"人名表"等;收载人物以本籍人在外市(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副教授以上知识分子、本地域高级知识分子、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为基本类项,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与首轮志书状况适当选择其他类项;表格根据表主题及内容确定七八个栏目为宜;编写时明确人物收载标准、确定栏目内容、下功夫征集资料、以生年排序、克服文字记述错误等。  相似文献   

10.
梁燕鸣 《广西地方志》2010,(4):10-13,29
二轮修志一些市县志评议稿出现以人物简介方式写在世人物的现象,在坚持"生不立传"原则的情况下,要避免采用人物简介的方式为在世人物变相立传。二轮修志要加强对人的反映,以事系人应该与人物传、人物表相提并论。大事记收录人物以及人物传、人物表和以事系人,都要有严格、统一的标准,避免人物入志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风筝意象"为中心,考察风筝意象发生的直接成因:放晦气、祈吉盼福、娱乐与修养性情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同时论析风筝意象象征人物的悲剧命运,透视人物命运的遭际,向读者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元青花纹饰中人物题材装饰特别引人注目,故事题材多取自秦汉隋唐的著名历史人物,这些题材在元代的流行并非受元杂剧、版画的影响,主要是与元朝统治者"尚武崇文"的治国思想、"忠臣义士"的祭祀制度和蒙古色目贵族好酒习俗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二轮修志中人物记载要避免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历代地方志都非常重视人文,注重人物的收录,在志书中专设人物门类,以彰显一地之风化。新中国第一轮新方志批判地继承旧志传统,志书中普遍设置人物篇章。除复载一些历史人物外,收录了许多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英烈、英模和爱国人士等地方人  相似文献   

14.
情景剧,有一定的喜剧成分,因此,也称为"情景喜剧",雏形是欧美的肥皂剧,所以,如今国内的电视情景剧,多少都会受到欧美的影响。本文分析比较《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第一季)与《老友记》的人物造型、人物对白、人物形象,对国内情景剧人物设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伟杰 《民俗研究》2013,(5):103-110
箭垛效应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萦绕在箭垛式人物周围的传说故事多为情节相似的正面形象堆积。然而,箭垛效应同时也存在着反面人物形象的堆积、正面人物的侧面形象堆积,甚至是正(反)面人物的反(正)面形象堆积。这与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着莫大关联:先民对自身集体力量的艺术加工、古代社会一大堆相似人物的集体存在、民众集体的"类型化模拟"和"本土化改造",以及民众集体式的鼓吹附会,促成了多面性箭垛式人物的形成。多面性的人物形象虽然削弱了箭垛式人物核心形象的光芒,却依然起到了惩恶扬善、缓解冲突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雄平 《满族研究》2006,(2):112-116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所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这些文化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反思。  相似文献   

17.
1927年春,北伐形势一派大好,农民运动汹涌澎湃。然而,就在农运需要进一步扶持与深入开展之时,国内却出现了一片对农运的诘难之声,恶毒攻击农运是“痞子运动”、“惰农运动”、“动摇北伐军心”、“破坏统一战线”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糟得很”,应当马上取缔.  相似文献   

18.
正"辟地开天功莫与,耕云播雨业无称。"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元老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上述诗句是他的自谦之词。董必武一生做过军运、民运、组织、宣传、统一战线、隐蔽战线、政府、立法、司法、教育、外交、财政、金融、监察、救济等诸多方面的工作,无不业绩卓著。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寿董必武六十》赠诗的《跋》中  相似文献   

19.
张冰 《沧桑》2013,(2):41-42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述往事,思来者"中,冷静刻画人世间的真相;以人为本著史,成就一个个人物传奇。在他的笔下,不仅记述人物做什么、怎么做,还始终关注他们的精神品格,彰显了太史公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让我们透过历史,借一次次"抉择",还原人生的本相。  相似文献   

20.
张福平 《黑龙江史志》2012,(14):20+25-20,25
<正>笔者作为《宾县志》(1986——2005年)《人物》篇的责任编辑,对于《人物》的写作格外留心,相继拜读了已出版的二轮《呼兰县志》、《巴彦县志》、《五常县志》、《木兰县志》、《阿城市志》的《人物篇》中"人物简介"部分。阅读后有一种如鱼刺卡喉,不吐不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