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广州黄埔港水道出口的虎门,成为黄埔港和粤海关的天然屏障和设置控制的最佳地点。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前后开始实行开海贸易,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负责外贸事务。同时,清政府在虎门建设海防,修筑南山、横档和三门炮台以控制海口。正如任何海关都有武装部队支撑一样,虎门炮台既是广州的海防工事,也是广州黄埔港和粤海关管理海口,控制进出  相似文献   

2.
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为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案几插屏的典型文物,因粘接剂老化等原因需进行传统技艺修复,修复过程包括伤况分析、保护修复和后期整体维护三个阶段。为更加科学的对该件插屏进行保护修复,本次修复运用显微观察、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仪器对插屏的嵌件和粘接剂进行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该件插屏所用宝玉石材料为和田玉、象牙,所有胶黏剂为传统胶黏蜡胶。此外,通过对御题诗文内容的解读和档案的查询获知本件文物的制作时间为嘉庆元年,创制题材为乾隆六十年第二次"千叟宴"。对本件文物的修复和研究有助于深入开展传统玉雕及镶嵌工艺发展历史、技术特征和清代御制"寿辰"主题器物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上,隐藏着一个西洋(法国)工匠的名字。作者由此线索入手,查找出一批过去被误认为是广东粤海关制作的乾隆款画珐琅器物,实为粤海关将图样送到法国所造。此外,作者通过梳理清宫档案判断,乾隆帝很有可能并没有打算去西洋制作这批画珐琅器,而是粤海关官员误解了皇帝的真实用意所致。  相似文献   

4.
"插屏"称为微缩的屏风。"天然木边座千叟宴插屏"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为举办千叟宴而制作的。"千叟宴插屏"屏框和屏座由天然樟木根雕随形塑造的;屏心正面在黑色漆面上镶嵌有各种名贵宝石,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百宝嵌"工艺;屏心背面使用的是漆面刻灰填色工艺,并有乾隆皇帝为"千叟宴"所作的御笔诗。由于时代久远,该插屏破损严重,经过选料、雕刻、粘接等十个修复步骤,使其恢复了昔日的光彩,成为故宫专题展览的展品。  相似文献   

5.
龚一闻 《文博》2023,(3):59-65+79
粤海关铭文银锭是中国设立最早的海关——粤海关在税银征存奏解过程中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以粤海关银锭为切入点,结合馆藏及所收集的银锭资料,试探讨其形制、铸造时间、工艺、官银号、成色与平砝等问题,以期推进对粤海关银锭及相关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黄埔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原新浯镇,现属海珠区琶洲街管辖,在清代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北宋嘉祜年间此地已有居民聚居,延至清代康熙年间已发展成为拥有几千人的市镇。黄埔村是黄埔古港遗址所在,黄埔古港是明清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以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尤其是清代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政策时期,广州成为全球化贸易的中心地。繁盛的海上贸易不仅带来了财富,更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产生了一批中西交融的外销工艺,比如流传至今的广彩、广绣、画珐琅、广式家具、象牙雕刻等,这些外销工艺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产生,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独特风  相似文献   

8.
言倩 《南方文物》2005,(3):100-105
黄埔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原新滘镇,现属篤榍弥藿止芟?在清代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北宋嘉祐年间此地已有居民聚居,延至清代康熙年间已发展成为拥有几千人的市镇。黄埔村是黄埔古港遗址所在,黄埔古港是明清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以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见附图)。黄埔村作为滨海小渔村,到清代发展成为著名的村镇,再渐渐地归于平淡。其变迁过程反映了清代对外贸易的历史,也是人文、地理资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范本。因此考察黄埔村的变迁也是了解清代广州以至岭南历史的一个良好契点。根据《广州市地名志》,唐代黄埔村是珠江边…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东南五口,粤海关一口通商的体制被打破。1843—1854年间,粤海关为应对变局,进行了以下调整:在机构与人事方面,改设、添设了一些税口,增加了百余名书役,但清政府中枢与广东地方当局纠缠于添设书役等细节,未能在海关监督人选和中枢层面进行大的调整;在夷税政策方面,制定了统一的税则、税率和关期,但未能进一步建立统一的夷税收支机构;在夷税收入方面,粤海关起伏较大,江海关收入急剧上升,除贸易重心转移外,这背后还涉及巨额走私,而江海关贸易地位的上升也预示着以粤海关为主的税务体系将难以持续;在夷税支出方面,粤海关奏销折延续既往的混乱以及对内务府、户部的大额上缴。从粤海关的体制演变,可以看出清政府此时在政治理念上有"规复旧制"的冲动,行动上则存在"惯性依赖",其目的在于维护粤海关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黄庆昌 《收藏家》2010,(2):11-15
2009年12月25日,沈阳故宫博物院和广州博物馆在广州越秀山镇海楼联合举办弦轮密运——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清宫钟表展,共展出沈阳故宫博物院、广州博物馆藏清宫钟表30余座。这些机械钟表多于18-19世纪时,通过广州粤海关采购和广州钟表工匠制作,以贡品形式入贡清宫的产品,其中部分作品还出自声名显赫的钟表大师之手。  相似文献   

11.
正粤海关存在于1685—1949年间(清康熙二十四年至民国38年),是广东以及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海关机构之一。鸦片战争以后,粤海关原有的管理体制受到冲击形成了常关与洋关并存的二元管理体制。1931年国民政府裁撤各地常关和厘金局后,粤海关的管理体制重新一元化,常关体制彻底消失。这种从一元化到二元化再到一元化管理体制的转变,同时也促生了不同类型的粤海关档案。  相似文献   

12.
琵琶洲位于广州附近珠江水道要冲,宋时已是广州海舶停靠之处.明万历时,地方官绅于洲上修建海鳌塔(琶洲塔),最初希望以此巩固地方风水,振兴文教.由于琶洲塔在广州中外商贸黄埔港旁,清代东印度公司在许多珠江口航道测绘图中将琶洲塔标为外国商船驶入黄埔港的重要航标.因此在西方人的记载中,琶洲塔得名"黄埔塔""中途塔",其航标作用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州的牙雕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据史料记载,广州牙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例如,一九七八年在广东发现的一处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出土一件喇叭形的象牙雕刻  相似文献   

14.
正职贡图像是描绘四方异邦及毗邻各族朝贡使者仪容、贡物的一种图像样式,它肇自两汉,盛于明清,其间产生过萧绎《职贡图》、李公麟《万方贡职图》、钱选《西旅贡獒图》、仇英《诸夷职贡图》、傅恒等《皇清职贡图》、清粉彩职贡图瓶、清万国共球职贡图挂屏、清职贡漆盒等数百件重要作品。这些图像作品以绘画、瓷器、插屏、漆盒等为载体式样,融汇了丰沛的政治、艺术、民族蕴涵,承载着"建构帝国、描述天下"的文化功能,成为彰显国运昌盛、宣扬国威的符号及体现政治认同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广州十三行商馆区兴起于清代开海禁、建立粤海关之后。它的出现,是在中西之间基本保持正常贸易关系的状态下,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逐步积累而自然生成的,是中国对外贸易从传统的贡舶贸易过渡到商舶贸易的产物,在当时乃是一种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6.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历史文物中,有一嵌文石小插屏(见本期封三照片)。一九四七年经原博物馆文物学者傅振伦,李鸿庆考证为努尔哈赤时期的遗物。在《东北文物展览会集刊》的沈阳清故宫藏品概说中记载,“嵌文石小插屏一件,太祖时物”。我同意上述意见,现介绍如下:嵌文石小插屏,高67厘米,宽62厘米,屏上所嵌的青石薄版都已乌暗,屏的木座及框原涂的红漆也已变为黑紫色,面裂如龟背纹。非常古朴。这一嵌文石小插屏,在当年可能是置于汗宫中,作为供奉或陈设之品,是一件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福泉山遗址出土具重要考古价值的象牙器,腐朽状况十分严重,为了能妥善保存这批珍贵的文物,采用扫描电镜、X衍射、红外光谱、X荧光分析,对其微观形貌、物相、分子结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出土象牙器主要成分为碳羟磷灰石,其内部有机成分已完全流失,微观结构中存在的主要多孔道直径因长期受地下各类盐的侵蚀变大,直径范围0.33 ~ 3.6μm.象牙器组成除了Ca,P外,还含有其它多种元素成分.这些元素成分来源于象牙长期地下埋葬环境中各种盐类的侵蚀所致.它干扰羟磷灰石结晶,使其结晶程度降低、晶格稳定性变差.因此,采用B72乙醇/丙酮(1/1,V/V)溶液,对两件象牙权仗、一件象牙权仗柄进行了脱水加固保护,经加固的象牙器强度明显增加,颜色自然.为了对后续出土象牙器的更好保护,研究在B72加固液中复配分子粒径分布较宽的可逆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PVE),以有利于加固液渗透进入象牙内部细小孔道.经检测复配PVE的B72加固液成膜后透光率、膜强度等性能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黄伟 《羊城今古》2001,(3):53-55
康熙二十四年(1865),清政府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其任务是代替历代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粤海关设立,清政府就任命海关专职监督来管理海关全部事务。粤海关监督是由满族人担任的,任期一般为三年。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代,象牙、犀角雕刻艺术出现了新的风尚,以雕刻小型器物如笔筒、插屏、笔架等,作为几案陈设与文房清玩一起为人赏爱。由于文人雅士的喜爱,出现了一批立意清新、品位较高的竹、木、牙、角雕刻作品。天津艺博  相似文献   

20.
象牙席     
象牙的特点是硬而脆,用它来织席是很难想象的。然而,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却展出了一件稀世珍品——象牙席。这件象牙席,长216、宽139厘米,全由薄如竹篾、宽不足0.3厘米的扁平象牙条编成,织纹是人字形,周边用涂了黑漆的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