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政坛,很少有哪位国家元首像阿拉法特那样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富有传奇般的经历。除了几次度过“鬼敲门”的重病难关外,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阿拉法特多次遭到暗杀、袭击和生死攸关的险情。曾经有消息说,阿拉法特所遭遇的未遂谋杀次数几乎与他的年龄相等,可每次遇险他都能化险为夷。九死一生的经历使他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被称为中东政坛的“不死鸟”。  相似文献   

2.
榜单     
《南方人物周刊》2011,(35):19-19
7人名不副实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阿拉法特(1994) 阿拉法特被支持者奉为巴勒斯坦国家独立运动之父,也被反对者称为空前绝后的恐怖分子,他是以暴力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的忠实拥护者。许多人认为,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组织领导了以色列占领区内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大规模暴力反抗。  相似文献   

3.
王蒲 《文史天地》2006,(4):9-12
阿巴斯,继阿拉法特之后巴勒斯坦的最高领导人,一位声震世界的人物,一位影响中东政局的政治家。当哈马斯获得了巴勒斯坦的组阁权后,巴以关系会如何变化,中东战争的硝烟何时才能散去,人们更加关注中东,也就更加关注阿巴斯。  相似文献   

4.
郑达庸 《百年潮》2014,(10):53-56
正卡扎菲的特使出现在阿拉法特身后1970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访华,乘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机舱门打开了,阿拉法特站在舷梯上,向迎接人员招手致意。突然,身后出现一位陌生人。阿拉法特走下舷梯,向前来迎接的中方领导人介绍,这位是贾卢德少校,来自利比亚,他奉卡扎菲之命前来  相似文献   

5.
11月11日,阿拉法特逝世已3年了。他留给阿拉伯世界丰富的精神遗产,同时也留下了一份私人"遗产"——苏哈母女。3年来,苏哈被取消突尼斯国籍、被指责生活奢侈……在没有阿拉法特的日子里,独自抚养女儿的苏哈,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萨达姆密码     
萨达姆被判处绞刑,再一次刺激了世界紧张的神经。在台上,萨达姆搅得中东和西方心神不宁;下台后,他仍是暴力和血腥的召唤者。他就像一道魔咒,缠着伊拉克和中东的现在与未来,缠着美国总统布什以及追随他出征的盟国。  相似文献   

7.
他率领过千军万马血战沙场,也曾一次次直面针对他的暗杀行动;他是中东人眼中的“铁血强者”,但也会为了一位失明的姑娘而泪流满面……埃及总统、阿拉伯世界的“盟主”穆巴拉克,向本刊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8.
联想卢沟桥     
121世纪第二个春天,是世界多事的一个春天。春天的脚步声在响,而多山多沙漠的阿富汗,尚无春天的气息。反恐怖战争的硝烟未能消散,捉拿本·拉登的身着迷彩服的特种部队士兵,不时打出几声枪鸣。春天露出几丝绿意,而多灾多难的中东,战云遮住春色。伊拉克在准备应对将会到来的打击,以色列坦克闯进了难民营,还把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窗户,烟尘染黑了初绽的花朵。春天跳跃在日本樱花的枝头,而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却迎来了该国首相提前进行的又一次顶礼膜拜。右翼势力的喧嚣,压住了日本海…  相似文献   

9.
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是中东最富有的人,有“中东股神”之称。他坚持认为,今年的“福布斯”榜单把他的资产少算了96亿美元,生生将他踢出前10名。盛怒之下,王子宣布,与“福布斯”富豪榜“断交”。  相似文献   

10.
瓦利德是一个异类:他是亲王,也是中东首富;他的办公室里,女人衣着开放入时;他的巨大财富与石油毫不沾边去沙特首都利雅得采访之前,记者印象中的中东富豪们,无一不是靠石油发家,生活奢华而神秘。今年3月,在面对面采访了沙特王国控股公司董事长瓦利德亲王之后,记者的看法被彻底改变了。这位中东首富热情、随和。不久前,他因为高调宣布要筹建1600米高的"世界第一楼",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人物。  相似文献   

11.
迟青峰 《沧桑》2012,(1):67-69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导致利权严重丧失,他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在二次北伐与中东路事件中保存实力的张学良对他的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经过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但仍有强大的军力。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失去全部军队,彻底退出政治舞台,蒋介石完成了削弱异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铁人,你是我的义子、儿子。”阿拉法特临终前,拉着穆斯塔法·萨法日尼的手说。萨法日尼如今就生活在北京。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在做了10年巴勒斯坦驻中国大使后,萨法日尼告诉记者:“我要做一个新‘阿里巴巴’……”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史学界多有深入研究,唯独对中东路事件稍显薄弱。究其缘由,一是因为这是张学良打的一次败仗,张学良为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学者不忍心揭这块伤疤;二是他打仗的对象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苏联,他后来发动的西安事变不仅挽救了中华民族,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共产党渡过了一次生存危机,他有功于共产党,大陆学者多出于为尊者讳的传统心理,不愿意碰这一问题。张学良是坦荡做人的典范,他在晚年自己揭开了这块伤疤。  相似文献   

14.
半岛电视台自称,经过9个月详尽调查,排除多种假说之后,阿拉法特的死因极可能是钋中毒 就算开棺验尸,查出阿拉法特确实死于钋中毒,幕后真凶也依然是谜,就像其遗孀苏哈所说,“只是让自己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而已  相似文献   

15.
1924年中苏双方签定了《中俄协定》和《奉俄协定》,规定中东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平等地经营管理。1933年5月,苏联却单方面提议转让中东路给日本。6月25日,苏联、伪“满”、日本三方代表在东京举行第一次会议,谈判转让中东路问题。会议共召开58次,历时21个月,由于苏联在售价问题上作了妥协,苏  相似文献   

16.
马立良是武汉纵横天下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市政协委员、民进武汉市委常委,是一位穆斯林,全名是阿里·穆罕默德·马立良。10年前,他为了寻找商机,只身到中东闯天下。经过几年的打拼,他发现了中东巨大的商机,并为迎接“武汉经济航母”驶入伊朗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7.
1929年7月10日,东北当局悍然以武装抢占中东路,封闭苏联驻哈尔滨的机关,并陈兵中苏边境,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中东路事件。在中东路事件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连续发出"反对进攻苏联"、"拥护苏联"、"武装保卫苏联"等口号,并依照上述精神制定了相关方针政策。"左"倾中央的这些行动引起了陈独秀的注意,他以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的立场,发现了中东路事件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与当时中央不同但却是符合中国革命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策略口号。结果,引起了陈独秀与当时的中央在中东路事件上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李凡 《史学月刊》1999,(1):111-114
推荐书李凡同志是在西北大学世界地区史、国别史(南亚中东史)专业攻读学位,并以优异成绩取得博士学位的。送上贵刊这篇文章,是他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在中东研究领域中,多着重研究中东与俄国、美国关系史,而对中东与日本关系者甚少。此文以大量材料、用新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史学月刊》2002,(8):89-94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中东产油国把石油武器不仅对准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也对准了持“中立”政策的日本等国家。日本一方面面临中东产油国不断加大压力,国内经济出现混乱,另一方面担心得罪美国而影响日美同盟关系,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为了维持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日本经济正常运转,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中立”政策,转而公开支持阿拉伯国家正义事业,并且提供巨额资金及技术援助中东有关国家,加强与中东有关国家关系,确保中东石油平稳供应。  相似文献   

20.
付朝 《黑龙江史志》2013,(17):34+36
1929年发生在我国东北的中东路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由中国方面主动挑起的对外事件,也是张学良执掌东北政权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中东路事件的发动主要是张学良自我意识膨胀,错误判断形势和南京政府出于多种目的,支持张学良收回中东路主权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