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叶青茶广告是我国茶叶产品广告的经典之作,其足以成为我国茶叶广告的代表.它的广告表现体现在视觉包装、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以及名人广告等方面,是中国茶叶产品广告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李隆宇  石焱 《神州》2013,(23):235-235
竹叶青茶广告是我国茶叶产品广告的经典之作,其足以成为我国茶叶广告的代表。它的广告表现体现在视觉包装、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以及名人广告等方面,是中国茶叶产品广告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2012,(10):127-128
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最近几年,茶文化开始风行国内各地。各地名品茶叶和茶文化专著层出不穷,专家学者纷纷引经据典,为了"第一茶"的牌子大打出手。其实,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  相似文献   

4.
张港 《文史天地》2005,(1):47-48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专著《茶经》,是我国唐朝的陆羽写的。《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是唐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陆羽收集历代茶叶史料并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和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福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始于晋代。唐代茶成为与油盐柴米并列的大众生活用品。福州方山茶、鼓山半岩茶、建州茶、武夷茶都是名茶。唐冯贽撰《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福建斗茶习俗始于唐代。唐长庆年间政府增天下茶税,福建列为全国产茶区之一。唐代福建贡品里有茶叶,得到唐皇帝的欣赏,五代建州腊面茶一出现,便很快取代了福州原有的贡茶,接着出现建州的北苑贡茶。五代福建茶业在各地都发展起来,据《太平寰宇记》所载,福州、建州、汀州、漳州、南剑州皆以茶叶为其土产。  相似文献   

6.
信阳著名物产简介文/夏勇刘启明茶叶信阳茶叶质佳味浓,久负盛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光州茶列为淮南茶的上品,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品评。信阳毛尖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湖碧螺春等共享盛誉,1990年在全国名优...  相似文献   

7.
茶树起源湖南说陈国生茶叶是当今世界著名的三大饮料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国家。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对茶有"开门七件事,不可一日无"的民谚。在我国历史文献中,茶的名称有"茶"、嘴"、"凌"、"茗"、"部'等。到唐代陆羽的《茶经》才将等"改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茶叶市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茶叶市场考魏学峰我国是茶的故乡,关于茶叶发展问题的研究就必然涉及到古代茶叶市场的问题。公元前59年王褒所作《僮约》一文,是我国最早和最有价值的关于茶叶的记载,反映了当时茶叶的饮用、买卖的情景。而且经常引用这篇文章中“武都买茶,杨氏担荷”两句话...  相似文献   

9.
《南方人物周刊》2013,(23):57-57
三十年前,茶人徐金华先生创制了经典花茶碧潭飘雪,成就一座城市的记忆味觉载体;潜心淬炼数年后的今天,徐老携手竹叶青茶业,再次将这款融合了超凡制茶技艺和城市人文情感的经典花茶呈现在世人眼前。在近日举行的竹叶青茶业“自游自在碧潭飘雪”上市发布会上,徐金华授权竹叶青茶业为“碧潭飘雪”商标独家拥有者,托付竹叶青将碧潭飘雪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驳静 《南方人物周刊》2012,(33):111-111
【2012年9月11日,北京】蔡弈——竹叶青三代围棋代言人发布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群贤宴会厅馥郁开启。古力、聂卫平、吴清源,老、中、青三代围棋大师成为竹叶青茶品牌形象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正北纬30°,世界上最神秘的一条线,在这条线的附近,有着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洲、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鲜为人知的是,这条线盛产知名的好茶,我国西湖龙井、君山银针、蒙顶甘露等十大传统名茶,世界著名的阿萨姆红茶,均产生在这一纬度。墨脱茶也位于北纬30°线上,是世界上独有的高山有机茶。在短短的5年里,墨脱县建起了西藏最大的高山有机茶基地,种植面积近万亩,墨脱红茶、墨脱绿茶连续两届斩获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茶文化源远流长,种类丰富,乌龙茶则是其中气压全场的佼佼者。作为福建的一张茶名片,想必安溪铁观音无人不晓,几百年来安溪漫山遍野的茶叶书写着一方茶叶史,铁观音也以其独特的韵味、口感和养生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铁观音茶溯源据《安溪县志》记载,福建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曾是古代海上茶路的起点。福建安溪群山环抱,终年气候温润,云雾缭绕,时有雾露。宋代安溪茶种已经十分丰富,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宋人黄夷简《小居》诗可知,黄夷简眼中的安溪可谓满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叶的源产地,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一点不为虚谬。在源远流长的茶史中,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遗物: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条最初名之闩“茶”,后来又有茗、苦茶、芳菜等。“茶”在《诗经》中已有记载,凡九见,兹举其三:“准调余劳,其付如养”(《那风’谷风》);“采茶薪掉”(《由风·七月》):“单菜如信”《大雅·隐》。程俊英先生在《诗经译注》中皆释为苫菜。可见当时“茶”未必确指为茶。在稍晚于《诗经》的《尔雅》中即有确指:“磺,苫茶,”晋郭噗注:“个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茶叶国内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最早的茶叶区域市场存在于公元前一世纪的四川。《僮约》记载的“武阳买茶”表明,川西茶叶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以武阳为中心的产区初级市场,各地茶叶汇集至武阳然后向外地输送,武阳则是茶叶周转中级市场。西汉以后,随着茶叶产区的扩大...  相似文献   

15.
李祥仪 《风景名胜》2012,(2):53-61,52
还记得电影《2012》中灾难的前兆是从哪个地方开始的么?对。就是美国的黄石公园,影片灾难从黄石公园爆发开始。向人们演绎了一场毁灭全球的浩劫。 事实上,在地球上的众多国家公园中,美国的黄石公园一直有着极其特殊的位置。这是因为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主持开辟的国家公园.更以其特殊的地质地貌,绚丽多姿的高山、岩石、峡谷、河流以及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6.
安徽茶业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汉末,茶由四川经陕西河南傅到皖北,最初只供药用。三国时,吴王孙皓有以茶当酒的故事,茶已传到皖南宣城一带。两晋六朝,地主阶级的士大夫和僧侣提倡饮茶,遂成风气,而茶叶需要量也逐渐增加。隋唐封建社会向上发展,封建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移到江淮流域,安徽茶叶生产得到发展的机会,产量增加很快。在领主的庄园里,茶叶除供领主自己享用外,同时,还成为新兴的商品,大量的远销华北和西北边疆。根据历史材料考证: “茶是四川的特产。战国时秦开发巴蜀,中国开始有茶。《尔雅》(汉儒所作)释木有槚字。槚树就是茶树。叶早采叫做茶,晚采叫做茗。西汉王褒僮约有武都(或作武阳)买茶的话……。”(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相似文献   

17.
周筱赟 《史学月刊》2006,(1):124-126
唐人陆羽的《茶经》,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作,从“茶之原、之法、之具”数方面对茶叶的起源、栽培、采制做了全面的论述,成书后不久即广为流传,以至“远近倾慕,好事家藏一副”。(《封氏闻见记》卷六,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北宋陈师道在为《茶经》所作的序言中高度评价陆羽的贡献:“夫茶之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也。上白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  相似文献   

18.
方芳 《神州》2020,(5):56-56
电视纪录片是用电视手段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历史事件以及某一人物或群体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的录像节目。它纪录的是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在任远的《电视纪录片新论》序言里说,这个“四真”,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但在看了纪录片《舟舟的世界》后,我对纪录片的真实性产生了一些怀疑,现从以下几点来阐述一下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藏茶俗的形成、特点以及茶的化学药用价值民国时期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心理嬗变西藏的茶叶及饮茶习惯是由内地传入西藏的,特别是唐蕃联姻,带去了茶叶及饮茶方法,吐蕃上层接触了饮茶习俗并逐渐仿效。李玉香、许德坤在《西藏研究》1998年第三期上的文章说,促使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20.
管飞 《钟山风雨》2014,(6):53-54
正抗日战争期间,北方的八路军曾经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片,如《南泥湾》、《延安与八路军》等,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许多珍贵历史镜头,正是得益于当时所拍摄的这些纪录片。而在南方敌后抗战的新四军,也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这就是淮北地区的第四师拍摄的唯一一部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新四军第四师想要拍摄一部影片,最初还是受了八路军的启发。1942年春天,新四军四师部分指战员在参加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观看了延安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