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之后     
“我是××,你知道我是谁吗?”电话那头的男人,听声音也快奔50了吧,很拽很有“腔调”。  相似文献   

2.
刀锋之先     
有很多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来做记者?为什么要去南方报业做一名记者? 老实说,我不知道。我能给出一个漂亮又无懈可击的答案,所有的答案,例如我想要一个更公平更自由的世界,听起来都太宏大,甚至连我自己,想到都要发笑。  相似文献   

3.
独眼 《南方人物周刊》2011,(29):111-111
不知道苹果公司到底住我爸我妈频繁接触的土流媒体上做了怎样的宣传,连续几个月,我妈如同被洗岫的传销人员,  相似文献   

4.
饭局     
“我一会儿回来陪你们吃晚饭。”L夫人慈眉善目,步履轻盈。她是某位以逝去的大人物的女儿,名噪一时。当下,她对外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过度解读,这给她带来很多无谓的困扰。她倒也不生气,只是非常低调了。  相似文献   

5.
李开复先生病了。这事连报刊亭的老板部知道,我去买杂志的时候,他低声说:太劳累了!出刊当天,他一整天没发微博,鉴于当下形势,我有些忐忑,直到晚上10点多,创新工场新闻发言人王肇辉发来短信,李开复诊断出癌症了。  相似文献   

6.
“当王勇平在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对女记者称呼一口一声‘姑娘’的时候,我就知道他非常不专业了。”有分析说。更重要的是,他要替一个庞大而堕落的部门背书,这是中国新闻发言人普遍的困境,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是一个随和亲切的人  相似文献   

7.
外头流传的东西都是很正面的,大家看到的和内部的实情可能不完全一样。我就想讲讲我们家里的故事,把我知道的情况公开一下  相似文献   

8.
被情妇     
杨达才局长做微访谈的当晚,我觉得这事儿有点意思,毕竟迈出了互动答疑的一步,于是留言邀访,不料受到对方的关注。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形势急转而下,又一轮狂轰滥炸。作为受其关注的少数ID,我也成了网友的“破案线索”。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这样走上抗日战场的我叫黄仲才,是贵州遵义市新舟镇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我当时才13岁,在遵义县新舟镇(现属于新蒲新区)农村放牛,新舟的保长让我去遵义县政府送公文,我到县政府后,就被县政府的兵扣押了,我才知道被抓壮丁了,当时父亲都不知道。我被抓壮丁后被编入新八师,新编第八师(简称新八师)是1935年4月由原黔军二十五军改编而成,师长蒋在珍是遵义桐梓人,参谋长朱振明也是遵义人。  相似文献   

10.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己知道我是怎么样的,我老婆知道我是怎么样的,就可以了。其他人,重要吗?真的不重要。如果你为了别人的想法或者看法去生活,你永远没有乐趣。善良和朴实是我性格中的长江、黄河,是主流。其他那些尖锐的部分,只不过是分支而已。当我们的交流进行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我会给你总结出这样两个词,但是当你把这两个词拿到公众面前的时候,大家就会产生误解了。  相似文献   

11.
山水卢塞恩     
在我去瑞士之前很多人都告诉我,第一次去瑞士,最好的选择就是卢塞恩。到了之后,才知道这句话的确不虚,卢塞恩这个古城绝对囊括了瑞士风景的精华——雪山环抱的卢塞恩湖深邃湛蓝,被微风吹皱的湖面上点缀着优雅的白天鹅,巍峨的阿尔卑斯山与中世纪的建筑相互映衬,随便拿起相机拍一张,就是明信片般的美景,让人感觉是那么不真实。但我是不甘于...  相似文献   

12.
我认识黎群同志,还在1949年上海刚解放不久。我在上海创办新中国第一张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青年报》。有一天,报社来了一位年轻、英俊、潇洒的客人,他就是张黎群。他是看望当时调到《青年报》工作的爱人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看来十分年轻,与我们当时在《青年报》工作的二十来岁的同志们年龄相仿的人,原已是有丰富经验的老革命。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年轻的老革命后来竟成了我的领导和同事。  相似文献   

13.
雨前     
今天夜里的风很大,天空灰暗得异常,时不时还有惊人的闪电,闷响的雷声。暴雨,要来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我是武则天。我在思量着一路走来的历程,有些茫然,我甚至不知道我的身份究竟是什么。是嫔妃、天后、或是君王。我也不知道别人怎样评述我的一生,更无法想象我会以怎样的身份被载入史书当中。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3,(26):32-32
在被派往中国之前,我花了三年半的时间在伊拉克做报道。在那电.外国记者们喋喋不休地谈论各种可能造成人死亡的方式:汽车炸弹袭击、交火、被绑架然后被斩首。在这些威胁中,我活下来了。现在才发现,我不知道:生活在中国,对我和我的家人是否正在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2月4日,我来到北京国会街26号,第一次走进了新华社总社的大门。只见这个大院的大门前挂着三块牌子,除“新华通讯社”的牌子外,还挂着“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的牌子。1950年初,我被分配到新闻总署工作;1952年初我又被调到国际新闻局。我在这个大院里,一共待了约六年时间。  相似文献   

16.
张恩凯 《文史精华》2011,(2):44-52,1
引子 小时候爷爷常给我讲述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的轶闻,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在张作霖部下当连长,曾奉命在皇姑屯三洞桥下执勤护路。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时.他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相似文献   

17.
收音机和我一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洋 《文史月刊》2008,(9):62-63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与《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是我每天必听的。因此我从小就知道新闻是党的喉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整理者按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申凤梅的名字,但只知道她的戏唱得好,别的就不知道了。我真正认识申凤梅,是在197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周口地区文化教育卫生局的戏曲创作组之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与申凤梅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经常为她写戏、写材料、修改剧本。1987年底,  相似文献   

19.
“离开齐齐哈尔那天,我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飘到哪里不知道,但总有一天会被卷回原地。”这是吉世光说的。潜逃了13年的他落网了。消息一出,网友纷纷惊呼,原来《潜伏》中孙红雷饰演的余则成并不是最大的潜伏者,扮演盛乡的吉世光才是。  相似文献   

20.
感动     
我不知道感动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因为亲人们对我的爱让我好生感动。我自小就不爱喝纯牛奶,只对酸奶情有独钟。记得有一次,我发现酸奶没有了,就打电话给妈妈,让她带一箱酸奶回来。谁知天公不作美,傍晚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以为妈妈不会再为我买了。这时,门铃响了,只见妈妈怀里紧紧抱着一箱用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的酸奶站在门外,浑身都被雨淋透了。那一刻,我感动极了。感动,顺着酸酸的牛奶流入我的心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