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州作为近代"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西方建筑东渐过程中,工业建筑具有典型意义。现存许多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工业建筑需要得到保护和再利用。但对于福州内遗留的近代工业建筑还未有系统地梳理。因缺乏对这片区域内遗存的工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区域内的近代工业遗产已所剩无几,其现存状况也多处于低效使用的状态或面临拆除的命运。文章主要通过对福州近代工业遗产整体风貌的审视和对工业遗存案例的考察,总结了福州近代工业遗产的特征,并对其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析,并对未来保护利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众多外来建筑遗产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也有青岛、烟台、济南等地十多处外来建筑进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外来建筑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蕴意,以山东省为例,它能反映近代山东的开放过程和程度、中外文化交流程度和近代山东复杂的矛盾斗争历史。这些历史蕴意启示着对外来建筑遗产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也昭示着做好历史阐释的重要性,也要求我们对外来建筑遗产的展示要对历史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重建损毁建筑之传统,或因表达文化传承之精神,或因地方记忆再现之需要。近代以来,由于对建筑遗产历史价值的强调,基于历史真实性的考虑,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将"重建"视为一种不可接受的遗产保护行为,明确反对建筑遗产的重建。然而,"重建"部分承载了地方文化记忆的建筑遗产,客观上具有复兴地方文明、延续文化记忆之意义。特别是随着人类文化视野的逐渐开阔,基于文化多样性及遗产文化价值再现的目的,"重建"已逐渐成为国际遗产保护领域讨论的热点,《奈良文件》的达成,表明遗产真实性应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予以思考。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语境下,重建部分已毁的标志性建筑对于民族文化之传承、城市精神之弘扬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吉林大学六大校区内,分布着15处伪满时期历史建筑和1处近现代建筑。2016年暑期,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吉林大学现存的建筑遗产资源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现存建筑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记录与整理,总结分析了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遗产和工业遗产、宗教遗产等一样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遗产,它们不仅承载和见证了杭州历代教育发展的历程,而且包含着杭州地区传统建筑本身特有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蕴。保护好这些教育遗产,不仅可以延续杭州的历史文化氛围,也可以提升杭州的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文章通过对杭州市教育遗产资源的全面梳理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进一步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日本案例的解读与分析,提示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对于构建历史全景的重要作用。文章先从日本近代化相关遗产保护的主要框架和研究背景入手,继而对"明治日本产业革命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过程及其意图进行了解读。并此在基础上,抽取其中较为代表性的端岛案例,进一步分析了其保护手段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工业遗产是近代工业文化的遗存。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包括使用价值和见证价值(艺术、历史、技术),其核心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技术的价值,因此保护工业遗产的核心就是保护工业技术的价值。而工业遗产的保护程序,包括价值评价、保护评价、保护模式和方法,只有都围绕"工业技术价值"这个核心而展开,才能由内涵到外延真正完成对工业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国内外大背景下分析杭州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进而理清杭州地区在不同时期对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与利用方面已做出的成果和仍未深入的研究领域。总体来看,目前杭州工业遗产已进行了细致地普查,保护和立法也较为完善,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探讨有较多涉及,如围绕旅游体验、创意园区和景观设计等角度对杭州工业遗产进行利用,但从文化遗产学或建筑学视角出发,基于杭州工业遗产和工业建筑本身的体系、价值、特点和区域背景研究较少,加强此方面研究可以明确杭州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9.
2015年4月18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新版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遗产认知中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这是对当今文化遗产研究体系的一次升级。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文化遗产的研究需要有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认知体系,特别是对遗产价值内涵的挖掘。文章以中国近代建筑工业遗产为例,根据《准则》与文化遗产学理论的指导,探索中国语境下的遗产价值研究问题。中国近代工业遗产作为社会变革期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其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吸收和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典型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建筑遗产"属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前对建筑遗产进行保护的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广大城市与乡村中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遗产正面临被拆除的严峻挑战,而新建的城市与乡村面貌越来越趋同,正逐步丧失个性化差异。因此,保护"建筑遗产"成为一项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刻不容缓的工作。以下几篇文章或从中国建筑遗产的整体,或结合不同建筑遗产修缮案例,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价值、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三方面分析总结了国立中央大学旧址历史建筑群的遗产价值,并针对历史校园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最大化保护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加强历史校园空间格局的整体保护、建构科学客观的遗产评估体系、开展系统的历史校园有机更新和历史校园及其遗产的合理利用等措施,实现可持续的保护与再利用目标。指出应以遗产价值和发展需求作为基本尺度,建立科学、全面的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和整体保护框架,为国立中央大学旧址建筑群的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8月10-12日,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以下简称"建博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本届(第二届)建博会以"保护、修复、利用"为主题,致力于积极传播国内外领先的建筑遗产保护修复与利用理念、充分展示先进的保护修复与利用技术、扩大建筑遗产保护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提升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修复与利用的整体水平。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厉小捷、上海市文物局局长于秀芬、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等出席开幕式。宋新潮在致辞中提出,传承至今的建筑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源  相似文献   

13.
1896年至1949年间,为黑龙江省近代历史文化建筑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此段建筑发展史承载着在遭受列强侵略屈辱的大环境下的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在近代的发展与文化交织,也反映着当时世界范围内建筑的潮流、特点、风格和缺陷。做好这批百年历史的建筑的保护工作,应准确掌握这一年代建筑的材料特点和结构特点,在现状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结构与建筑协调的保护建议,利用合理的结构手段实现近代历史文化建筑的有效保护,实现其建筑艺术价值与安全性保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李子春 《文物春秋》2010,(6):59-65,78,F0002,F0003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唐山先后创建了开平矿务局、启新水泥厂及与之配套的唐胥铁路、机车车辆厂等近代民族工业,100多年后,这些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工业遗产在新时代的变迁中面临着新的命运挑战。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唐山市政府积极响应,正在制订长远规划,拟建立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园区,以使这些宝贵的工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世代相传。本文对这些工业遗产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梳理,以为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面对20世纪建筑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的增多,面对城市更新对近现代建筑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企盼,自2016年起第一批、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已经面世。本文从建筑作品、设计思想、科学与艺术价值诸方面研究了20世纪建筑的遗产价值与当代影响,还从跨学科角度分析了在历史建筑保护重大命题下,推进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事业的城市建筑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湘越 《文物天地》2023,(S1):127-132
以外国领事馆及附属建筑为主的烟台山近代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通过展陈活化利用,有效发挥它的文物价值,是新时代赋予文博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针对以往展陈利用工作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探析问题存在症结,思考问题解决的路径,提出将烟台山近代建筑打造成以烟台开埠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群的构思,希望能给其他近代建筑群的展陈利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价值的认知和评估是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基础,也是编制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名人故居类文物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历史遗产,对其进行价值分析更是讲好历史故事、彰显文化内涵的前提。青岛市部分名人故居的研究案例表明,分别从名人视角(历史成就、突出贡献、社会影响等)和建筑视角(历史特征、风貌特色、科学布局等)对名人故居进行价值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探索名人故居价值内涵的路径方法。而展示思路上兼顾名人价值导向和建筑价值导向,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名人故居现状,指导文化的展示与建筑的修缮,为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受线路改道、列车提速、城市扩容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铁路部门每年都会撤销部分站点,随着铁路工业设施废弃数量的不断增多,铁路遗产逐渐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类型。这些工业遗产虽然丧失了原有的铁路运载功能,但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无可估量,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江苏铁路工业遗产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在铁路资源亟需综合化利用、文化旅游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江苏境内近代铁路工业遗产分布现状,宜围绕原沪宁铁路、陇海铁路、津浦铁路和宁芜铁路四条线路,按照苏南区域、徐州—连云港区域、南京区域三大片区布局,结合工业遗产、工业遗迹、工业遗留不同的保护等级,从铁路工业遗产特有的跨省市的行业属性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不仅注重“硬件”保护,也强化“软件”整理;既注重显性的站点保护,也重视线路的常规保护;同时重视铁路历史“鲜活个人”的印迹。通过充分整合铁路遗产与区域资源的优势,让这些遗产继续发挥自身魅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兴起、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建筑遗产研究保护力量的壮大,以科学知识解读建筑遗产病害机理、以科学理念制定建筑遗产保护方案、以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逐渐成为民国时期文物保护领域的亮点和特色,开启了中国建筑遗产科学保护之先河。对典型事例或样板工程进行回顾,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早期历史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正>建筑不老,遗产永恒首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5(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于8月28—3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展会是我国首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以国际化、专业性为特色,意义重大。来自中国、美国及欧洲各国建筑遗产保护行业的众多实力雄厚、类型多元的单位参展。展会不仅有精彩的保护成果展览,更有前沿和高含金量的学术论坛,同时也展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技术、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