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月31日,昔日的北平、今日的北京和平解放,古都避免了战火的摧残。当年3月,在梁思成先生完成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中,提出的第一项文物就是“北京城全部”。时隔56年,2005年1月,北京市政府公布了新的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其中第七章第61条的题目即为“旧城整体保护”。规划指出:“应进一步加强旧城的整体保护,制定旧城保护规划,加强旧城城市设计,重点保护旧城的传统空间格局与风貌。”[1]2005年3月2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一步强调“旧城保护应当坚持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2.
国内资讯     
正国务院同意将河北省蔚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5月10日公开的《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河北省蔚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中,同意将河北省蔚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批复称,蔚县历史悠久,古城形制独特,风貌保存较好,文化遗存丰富多样,古代建筑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批复明确要求河北省、张家口市及蔚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  相似文献   

3.
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少言 《人文地理》2003,18(5):31-33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处理发展与保护过程中矛盾的基本手段,为克服城市诸多矛盾与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文章分析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指出西安应从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综合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现代城市建设有机承继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苏业花 《丝绸之路》2010,(18):88-9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历史文化遗存。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博物馆作为文物征集、收藏、研究、陈列和宣传教育的文化机构,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有责任担当起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色,并通过陈列、展览、宣传等手段将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达到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旧城区联动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旧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两大基本任务,如何正确处理新旧城区的整合及协调发展关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首先分析了我国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新旧城区之间经济联系薄弱、规划建设各自为政、可达性差、通勤成本高以及拆迁安置不尽合理等,并阐述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分析了驱动新旧城区联动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探讨了旧城改造、产业升级、经营城市、市场力等方面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新旧城区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出了推进新旧城区联动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是规划联动;二是空间联动;三是经济联动;四是政策联动。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制定方法,在我国实践中,起始于文物保护方法与城市规划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法的结合。在保护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又逐渐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到对地方遗产地精神的理解,对活态文化的保护和对本地社会网络的关注。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个案的操作中,体现了多方向的探索,也有由于认识不足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拟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中国语境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介绍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中出现的一些有益探索方向,以期为历史街区保护中新共识的形成尽涓滴之力。  相似文献   

7.
警示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曾经的创伤,留给人们精神上的痛苦记忆。在联合国已经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有多处反法西斯战争遗存被列入"警示性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史选取了国际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反法西斯战争遗存,并以此为主线,评析保护警示性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警示性文化遗产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二战史的重要史料,对于反思过去、吸取教益和启迪未来,以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化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文化遗产内涵、范围的拓展,一种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线性文化遗产兴起,蜀道作为一条古代历史的线性路线,其内涵的各个要素无疑符合了线性文化遗产的一系列特征。跳出了历史名词的框架,被赋予全新的定义和认识,本文从蜀道历史名词独特的丰富内涵,蜀道的遗产的真实、完整与特殊性,和遗存丰富以及复杂多样等全面论述了蜀道作为遗产的价值,并提出蜀道遗存面临的保护难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河南许昌地区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揭露出大面积古代遗存。遗存中包含大量瓷器残片,其中尤以明代磁州窑类型瓷器最具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和什刹海地区的300多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从历史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或人居环境科学视角分析,旧城区的改造都是必然的,居住于此的多数居民对于危房改造的态度是积极的,并且认同现代化建设可以与保护古都风貌相结合的观点。鉴于此,建议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类,即完全原样保护的区域、住宅区和旅游商业区,在改造的过程中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建筑外观、布局及周边环境与北京旧城风貌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古都西安历史上的城市更新模式与新世纪城市更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要回顾古都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的基础上 ,研究分析了西安建城30 0 0多年来城市更新的主要模式 ,认为古都西安的城市过程中曾先后出现过旧城和新城脱开 (新旧分制 )类型、新城在旧城一侧或几侧发展类型、新城围绕旧城发展类型、缩小旧城类型、拓展旧城类型和因袭旧城改造更新类型等六种城市更新模式 ,比当代城市学者根据国内外城市更新现状所总结的城市更新模式要复杂一些 ,而西周丰京、秦都咸阳、西汉长安城和隋大兴城均采取了旧城和新城脱开的城市更新模式。论文还对抗战时期三种城市更新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 ,最后结合当前古都西安保护与发展的新形势 ,提出新旧分制是新世纪西安城市更新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因此对它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文章在分析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打造历史文化品牌,提高历史文化遗产利用价值;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提高公众意识,强化社会监督职能;制定科学规划,将文化遗产纳入到城乡总规划4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再利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遗产》2004,(3):135-135
规划从城镇历史、城镇结构、建筑保存状况、相关城镇比较等几个方面对里耶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评价,确定它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划定里耶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制定不同的保护和建设控制政策、措施。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筑,规划提出了保护、整修、改造、更新、拆除等不同的保护更新方式,并根据建筑实际的保存状况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东南海防遗存在现阶段保存状况多数不容乐观,特别是核心的防御工程及其构建出的军事空间普遍遭到破坏。通过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大鹏所城、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两个与海防密切相关的遗产案例进行历史梳理及文物现状评估,显示海防遗产保护中普遍存在对军事防御设施的原真性认识不足以及在遗产价值评估中对军事科学价值关注不够等问题,这是导致海防遗存的军事空间在历史环境中逐渐被淡化的重要原因。要对东南沿海海防遗产进行更系统更完整地保护,还需要从研究认知到保护规划再到工程技术每一个环节上有更多的投入与努力。  相似文献   

15.
探索发现和珍赏古代遗存,是人类一种古老的传统和情感。与考古有关的关于古代遗存的观念,大致经过了古玩、文物、文化遗产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中考古各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范式。当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实践逐步深入人心之时,中国考古学不仅应该顺应时势转变观念,也需要调整程序与范式,在学术之外关注考古知识的普及,在发掘研究之外关注古代遗存的调查、价值评估及保护与利用的规划和实践,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做出贡献,并保护本学科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6.
谢广山 《文物世界》2010,(5):50-52,49
<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漫长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系统理念,对各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7.
日益频繁的灾害风险与衍生危机使得历史城市既要面临愈加复杂的孕灾环境变化,又需承担灾害多样化而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传统遗产保护方法适应性不足的缺点逐渐暴露,转变保护思路迫在眉睫。本文以日本京都为例,分析了京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由传统的结构性保护措施和完善的立法政策,逐步扩展为有形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保护,以及应对环境变化与不确定性的韧性策略发展。韧性理念旨在适应性保护与良性利用中寻求文化遗产的活化机会,以形成保护文化遗产价值、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适应性应对灾害冲击的平衡关系。借鉴京都的韧性发展经验,为我国历史城市在平衡可持续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困境中提供实践新思路,以适应性调整保护政策、促进民众共同参与、良性规划与利用历史街区资源等手段实现历史城市韧性保护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位于五台山南麓台外的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木结构建筑遗存之一,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唐代殿堂式建筑。唐代初建时期的建筑构件以及众多的泥塑、壁画和题记,结构完整,蕴涵丰富,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自2005年起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始对佛光寺东大殿进行系列勘察研究工作。十年间,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引入,从东大殿数字化勘测成果,可以一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保护历史性城市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世界上任何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都积淀了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遗存有丰富的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荟萃了文化遗产的精华。我国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20.
高强 《旅游纵览》2013,(12):178
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是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难题。本文就当今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关系。中国是具有几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悠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古都重镇,遍及全国各地,其中的文物建筑和历史遗迹更是星罗棋布、无处不在,而城市建设开发的过程中总是会涉及大面积的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难以避免会遇到古建筑的存留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一、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为世界提供着巨大的建筑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