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万里茶道申遗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百多年前,作为中俄万里茶道的最大集散地,汉口曾经是各国茶商云集之地,被称为"东方茶港"、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留下了众多历经百年沧桑的中俄万里茶道文化遗存。2015年底,经过湖北省文物局遴选,初步确定万里茶道武汉文化遗产资源点10处,共分为3个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点:汉口俄国茶商建筑群、江汉关大楼、京汉铁路汉口大智门火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1月2日,由武汉市政府和湖北省文物局主办的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申遗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会上,湖北省文物局公布了《万里茶道(湖北段)调查评估报告》,首次公开了我省初选的23处万里茶道申遗点。列入我省23处初选名单的武汉市申遗点共有10处,分别是江汉关大楼、汉口俄商新泰大楼、华俄道胜银行旧址、汉口东正教堂、源泰洋行旧址、汉口俄国领事馆、顺丰茶栈、巴公房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万里茶道概念逐步为学界、政界关注,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走入了文物部门的研究视野。经多年摸索研究,特别是申遗工作启动以来,以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牵头,万里茶道遗产价值和文化内涵不断被挖掘整理。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古代中国与俄国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也是继丝绸  相似文献   

4.
<正>晋商博物院位于太原市府东街101号,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督军府旧址”建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万里茶道”是17世纪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近年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及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九省(区)文物局主办,开展了“世纪动脉——万里茶道九省(区)文物联展”。晋商博物院参与协办,提供十件藏品,  相似文献   

5.
张云平 《文史月刊》2022,(11):72-80
<正>200多年前,山西商人抓住历史机遇,开辟北方商路,勇闯茫茫戈壁,把生意做到了俄罗斯,成就了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中华贸易史上又一条国际商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茶道”。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俄罗斯时特别指出,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随后,国家文物局又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立了“‘万里茶道’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一系列实质性的举措相继跟进,亮点频频,再一次引起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6.
<正>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大通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万里茶道国内茶商群体,特别是山西茶商、徽州茶商、陕西茶商、两湖茶商、福建茶商、广东茶商等茶叶贸易活动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虽然学界对清代茶商群体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万里茶道茶商群体研究缺乏系统梳理,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本文尝试对万里茶道国内茶商群体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颂华 《南方文物》2022,(5):257-263
<正>万里茶道是1689年至1960年期间中国几个南部省份将所产之茶途经蒙古国输送至俄罗斯的一条古代商贸道路。鉴于万里茶道的突出价值和现存的大量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于2016年将其确定为“十三五”大遗址((1)),2019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这是湖南省继侗寨(湖南、广西、贵州)、凤凰古城之后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第三项。  相似文献   

8.
"万里茶道"被喻为联通中俄两国商贸友谊的"世纪动脉",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中亚四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彰显了作为中俄万里茶道发源地——汉口在中俄贸易史与现实中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中俄万里茶道的研究和探寻成为热点,这条曾沉寂近百年、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纪通道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有关它的文献史料、影像不断被挖掘和披露。这些史料实物的发现,宛若冲印照片的显影剂,使万里茶道曾经模糊的身影及文化遗产价值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9.
全长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17世纪的国际古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是欧亚大陆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其参与人口之多、行经的区域之广、商品流通量价之大、对历史文化影响之深,完全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开展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保护及申遗工作,对于整合万里茶道沿线8省与茶道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源,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快讯     
《世界遗产》2014,(6):128-128
正"万里茶道"沿线八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座谈会召开日前,福建省文物局与武夷山市政府共同邀请"万里茶道"沿线8省区文物专家聚集武夷山,就"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进行座谈,与会专家从历史文物保护现状到工作建议等各抒己见,并对"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南方的茶汇集汉口,再北运俄罗斯这是万里茶道基本走向。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湖北羊楼洞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茶源地。目前新发现鄂西五峰也是近代汉口红茶重要来源地。此外,江西铅山是武夷山茶输往汉口必经地,当地也有一定规模的茶叶生产。2014年8月上旬,我和同事探访了万里茶道南方茶源地武夷山、铅山万里茶道遗存的有关情况。古茶章见证武夷山茶叶贸易百年兴衰  相似文献   

12.
晋商,由明代“开中制”后的盐粮贸易起家,并在旅蒙贸易、中俄恰克图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茶叶贸易兴起后,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商业资源、开拓进取的信心与坚韧不拔的信念,开拓了由中国南方茶产区至恰克图的“万里茶道”,带动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开拓进取、诚实守信、改革创新、和衷共济的晋商精神,则是晋商留给后世的精神给养。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他说:"中俄油气管道是继17世纪开创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两国又一条新的‘世纪动脉’。"习近平对"万里茶道"的高度评价,掀起中蒙俄三国的"万里茶道"热。我们今天所说的"万里茶道"就是在300多年前由晋商开拓的,繁荣两个多世纪的一条国际古商道。这条纵贯中国南北,穿越蒙古国,横跨俄罗斯,联接中蒙俄三国的商道,南起福建武夷山,途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经蒙古国库伦(乌兰巴托),至蒙俄边境的恰克图,在俄罗斯境  相似文献   

14.
正天门是中俄万里茶道汉水水路上重要一站。巧合的是,天门又是唐代"茶圣"陆羽的故里。2014年8月18日,我在汉口江滩完成"重走中俄万里茶道"启动仪式,即随采访团取道武荆高速,朝重走首站天门进发。所走路线与当年万里茶道汉水水路基本平行,只是少了汉水的九曲十八弯。一座刻满"茶圣"符号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成立于战国后期的日本茶道(初期称为“茶汤”或“佗茶”),虽然在形式上与南北朝时的“婆娑罗寄合”这种喧闹、奢靡的饮茶之风迥然不同,甚至与室町幕府的将军所举行的茶会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禅的精神的融入,正是对“婆娑罗寄合”的一种反省与反动,而室町幕府茶会中的“唐物数寄”、以建盏天目茶碗为代表的“茶具足”和“书院座敷”这三个基本文化元素,是后来日本的茶道得以成立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书院座敷”构成了茶道得以展开的基本空间,“茶具足”是茶道得以进行的基本器具,而“唐物数寄”则是使整个茶道活动充满了优雅文化气息的基本组成。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元223年,吴王孙权在长江南岸设县,并为之赋诗“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新县因此得名“蒲圻”,并一直沿用了1700多年……今天,它有一个响彻海内外的名字:赤壁!提起赤壁,大家会想起东汉末年那把大破80万曹军的大火,想起那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役,想起风云际会、强虏争锋的三国。但赤壁不止三国,它还是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曾经的羊楼洞古镇商贾云集,通过茶叶,走出了一条商贸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清代中晚期,晋商不仅深入武夷山"办茶",还进入湘西北的安化设庄贩茶;最先使用机器制茶的俄国砖茶厂不是设在汉口,而是设在鄂南羊楼洞。2014年8月中旬,我和同事从万里茶道茶源地之一的福建武夷山、江西铅山,经南昌、长沙西行,来到湖南安化和湖北羊楼洞,探访万里茶道在两湖地区的茶源地。1763年,晋陕茶商铸千斤钟送安化供奉  相似文献   

18.
羊楼洞茶区,包括鄂南蒲圻(今赤壁)、崇阳、通城、通山、咸宁、嘉鱼、大冶、阳新,湖南的临湘、平江,以及江西的修水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最大的茶区. 赤壁羊楼洞,不仅是宋代茶马互市的重要茶源地,也是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在古代边贸和中俄茶叶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里茶道作为茶马互市的延续和传承,承载了中国茶叶贸易的辉煌与沧桑...  相似文献   

19.
在中日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上,茶道文化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篇章。日本自荣西禅师从宋朝输人菜种,著(吃茶养生记》以后,饮茶风习就以禅林为中心而逐渐推广起来。到了元代,通过日本人元僧的介绍,中国的品茗方式唐式茶会(或简称“茶会”、“茶寄合”)也传人了一衣带水之隔的邻邦。后来唐式茶会又逐渐单纯化、日本化,形成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茶之汤”(即“日本茶道”),“普及了静寂闲雅的趣味”,予日本社会和文化生活以深刻、久远的影响。在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的历程中,在日本国曾留下了许多与茶道文化有关的书法、绘画、陶瓷器等中国…  相似文献   

20.
李汶姬 《神州》2013,(23):30-30
本文以凤庆茶道文化中的佤族音乐为线索,对1990年,凤庆茶道文化中所使用的佤族音乐与现在茶道文化P的佤族音乐进行比较、分析,对凤庆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手乐的发展、变异的过程作一简单梳理。对凤庆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