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东南亚华侨群体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国内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贡献离不开华侨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抗战期间,东南亚华侨教育虽历经坎坷,但始终没有中断。其教育主题、内容始终带有鲜明的家国色彩,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战时教育是其教育的基调和灵魂。在华侨社会和国民政府的相互扶持下,华侨教育凝聚了海外侨民的救亡母邦意识,推动了华侨子弟的海外抗日运动,并直接培育了大批华侨抗日力量,为国内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广西在抗战中的突出成就,主要是广西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的结果,也是与海外华侨(特别是东南亚华侨)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广大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成为祖国抗日军民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后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回顾六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华侨华人研究,可以看出明显的阶段性。 “文革”前,中国学术界以华侨史研究为主,形式上是以单篇论文为主,著作极少。研究地域基本为东南亚华侨和美国华侨,研究内容集中在华工血泪史、美国排华史、华侨创业史等方面,而且理论上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有明显的误区和局限。“文革”中,华侨华人研究受到严重冲击,相关研究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始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世界华人数量约十余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地。至19世纪中期,世界华人数量约150万人,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19世纪中叶以后,大规模华工出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华侨华人分布的状况,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都出现数量不等的以华工为主的华人社区。由于19世纪后期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均排斥华工,20世纪初华人的数量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到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华侨华人约有1200万一1300万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中国新移民决定性地改变世界华侨华人高度集中于东南亚的格局。到2008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超过4500万人,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比例降为73%,北美、欧洲、澳洲和日本、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激增。  相似文献   

5.
古代华侨华人与中医药在东南亚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古代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古代华侨华人在东南亚的医药活动及其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费信《星槎胜览》记载,当时各国统治者纷纷遣使“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不仅促进了中外官方和民间海洋贸易,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侨民在侨居国的地位,使散居海外为数众多的华侨,与祖国紧密地连在一起。从此,海外华侨在政治上有了靠山,有了后盾。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使海外华侨不仅免遭外国的凌辱、屠杀,而且得以顺利重建家园。尤其当时曾有一部分随郑和下西洋的人留居东南亚,如文莱、爪哇等地,就有不少广东、福建人留居,成为华侨。他们所带去的中国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美术、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生产技能、商业贸易等对侨居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南亚华侨问题与美国对华遏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美对抗格局的形成,使原已存在的东南亚华侨问题更加复杂。美国旋即从遏制中国的角度介入该问题,并制定了详尽的政策。例如,鼓励台湾当局争取华侨支持;排斥中国在华侨教育中的影响;鼓吹“中国威胁论”,破坏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充分发挥香港在华侨政策中的独特作用;等等。1960年,美国又根据形势发展,调整了它对东南亚华侨的政策。但是,不管美国的政策如何变化,其遏制中国的基本目标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在海外有华侨华人约6000多万人,他们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者。其中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达3400多万人,广东达2000多万人。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后,文化始终是双方交流与互动的重要领域。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与发展与该地区的华侨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沟通的重要使者和桥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笔者实地考察,东南亚至少有15个郑和寺庙和近30个有关郑和的传说。它们反映了早期南洋中国移民的生活状况、他们与当地妇女的通婚、华侨宗教信仰的特点以及华侨华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的桥梁作用。东南亚华人纪念郑和活动的特点是“四个结合”,即将纪念郑和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定居国文化相结合,与宣扬祖籍国和定居国的友好关系相结合,与发扬华人创业精神相结合以及与争取华族正当权益、促进族群和睦、繁荣当地经济相结合。虽然郑和在东南亚影响很大,但海外对郑和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因此,在海外全面、深入地介绍郑和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20 0 5年 1月 7日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亚洲研究系朱梅 (MetteThun)博士发表题为“华侨华人在丹麦的移民历史和生活情况”的演讲 ,分析和报告华侨华人在丹麦的生活现状、人口概况、移民历史以及丹麦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经济活动和发展趋势等。朱博士指出 ,学者们通常强调中华文化是东南亚华侨华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华侨华人特有的勤劳、朴素与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他们在海外赖以谋生和发展的基本信念 ;正是因为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 ,华侨华人很容易适应国外的新环境 ,在工作方面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张坚 《民国档案》2005,(1):71-77
一战后,在席卷世界的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下,越南、暹罗以及荷属东印度地区华侨呼吁中国政府利用出席巴黎和会的机会,与侨居地政府修约、废约或缔约建交,实现对东南亚华侨的外交保护,维护华侨在当地的合法权益。本通过对上述历史的回顾,把当前学界对近代中国修约运动研究的视野延展到海外华侨身上,拓宽修约运动的研究内容,同时试图站在华侨的角度,思索华侨修约的真正目的,努力做到全面客观地把握华侨与中国双向互动的交往历史,深刻反思近代中国政府在与东南亚地区交往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12.
程希 《民族译丛》2006,(5):30-37
在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中,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基本的出发点和主要的关注点。在考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时,侨乡是考察和理解华侨、华人“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参照坐标。这不仅因为侨乡是华侨、华人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是海外移民影响祖籍地社会、文化的“独特风景线”,还因为侨乡研究是透视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实证性研究。虽然海外移民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但侨乡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移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战后50年各国政府对华侨华人实施的移民入境、国籍归化、经济、教、社会等政策,各有特色;东南亚国家比较严厉,美、加、澳、新等移民国家相对宽松,其他国家则宽严不一。不少国家根据国内外形势需要,对华侨华人政策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调整,有关政策虽然仍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时出现反复,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日趋宽松,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可分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两个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团结海内外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东南亚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他们的努力壮大了祖国的抗日力量,为祖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时期东南亚华侨的历史作用,更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海外华侨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5.
侨汇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达先生就在《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1]一书中讨论了南洋华侨汇款与侨乡建设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在林金枝教授的带领下,厦门大学的一批学者对福建和广东两省的侨汇和华侨投资事业又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2]在海外,日本的山岸猛和滨下武志先生侧重于对侨批网络的研究及其对近代中国和亚洲社会经济的影响。[3]这些研究无疑拓展和加深了我们对华侨、侨乡以及华侨与中国联系的认识。但是,上述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汇款的考察上,而对那些与汇款相伴而来的书信,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汇款的同时,华侨也常常附上长短不一的书信,或报平安,或问家事,或安排汇款的使用等。这些书信被统称为“侨批”或者“银信”;国内的亲人收到汇款后,也往往会寄出一张简单的“回批”,作为对收到汇款的确认并表达简单的叮嘱。可以说,汇款和书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者一同编织了一个把侨乡和海外华侨社会联系起来的复杂和持久的跨国网络。  相似文献   

16.
姜淑萍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6):39-44,125,126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非常重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积极感召海外华侨华人支持和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广纳海外华侨华人才智,为振兴中国科技事业助力,对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缩短同世界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注重海外华侨华人在实现祖国统一中的纽带作用,为促进两岸交流、加快统一进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国家是我国海外移民的主要聚集地,闽南人移居东南亚,始于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闽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不断发展。在海外贸易过程中,闽南人也不断向东南亚迁徙,这是个人员迁徙的过程,也是闽南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udy of Chinese Overseas)2015年地区年会定于2015年5月29日在韩国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举行。鉴于中国、东亚和海外华人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东亚与海外华侨华人"(East Asia and the Chinese Overseas)。相关的议题包括中国对海外华侨华人及其所在国的影响、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华侨华人等。会议欢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踊跃提交论文参会。欢迎学者自行组织专题小组参会。有意参会者请于2014年12月31日之前以英文提交个人信息及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华侨、海外华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的主要推力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人社会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传统华侨社会的转型,华侨落地生根,归化于当地,成为当地多元民族之一的华族;①二是中国人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这些新移民②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集中于发达国家,改变了中国人以东南亚为传统移民目的地的布局,为传统的海外华人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本文讨论近30年来中国国际移民的动机、规模及中国政府对国际移民的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建国六十年的华侨华人研究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我想,笔会主办方的初衷应该是让每个受邀学者分别从各自专业和兴趣的角度进行相关的讨论。我是学东南亚史出身的,当然只能从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的角度来完成此篇命题作文了。即便如此,对笔者而言,这个命题依然难度很大,非常富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