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结束长达十年的国外学习工作回到中国外交部刚一年,就碰上罗马尼亚领导人德治揭竿而起公开反对赫鲁晓夫的事件。1964年3月,他打着调停中苏公开论战的旃帜,派毛雷尔总理率罗党代表团到中国寻求支持。在周恩来出访亚非欧十四国未归的情况下,毛泽东要在赫鲁晓夫后院“放火”。便派刘少奇、邓小平率团同罗马尼亚代表团会谈,毛泽东亲自出来唱最后会见的压轴戏。我作为翻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战略家的襟怀和气概、亦庄亦谐的伟人风度和“来如泰山、去如清风”、挥洒自如的谈话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我结束长达十年的国外学习工作回到中国外交部刚一年,就碰上罗马尼亚领导人德治揭竿而起公开反对赫鲁晓夫的事件。1964年3月,他打着调停中苏公开论战的旗帜,派毛雷尔总理率罗党代表团到中国寻求支持。在周恩来出访亚非欧十四国未归的情况下,毛泽东要在赫鲁晓夫后院“放火”。便派刘少奇、邓小平率团同罗马尼亚代表团会谈,毛泽东亲自出来唱最后会见的压轴戏。我作为翻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战略家的襟怀和气概、亦庄亦谐的伟人风度和“来如泰山、去如清风”、挥洒自如的谈话风格。罗党代表团到达北京以后,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刘少奇首先同罗马尼亚代表团会谈。同他们,特别是当时在罗马尼亚政坛上崭露头角、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齐奥塞斯库,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毛主席运筹帷幄,在后台指挥, 召开了几次政治局常委会。毛主席本着“既要支持罗马尼亚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世界反霸统一战线,又要打掉罗马尼亚一味要求中国停止‘公开论战’  相似文献   

3.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苏论战对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产生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作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中苏论战的教训,对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郑异凡 《百年潮》2006,(7):31-35
20世纪60年代,在中苏论战的高潮中,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一批"灰皮书",即"老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分子"的著作,作为"反面材料"供内部参考使用.对这一工作,毛泽东很重视,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中间,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扩大自己的阵地.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比种牛痘,经过了牛痘疫苗的作用,人身上就增强了免疫力.在温室里面培养出来的东西,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灰皮书"的出版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阎明复 《百年潮》2010,(8):10-15
1963年、1964年中苏两党论战期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担心中苏关系破裂,进而影响整个共产主义运动,曾居中调停,劝说中苏停止论战。罗马尼亚共产党就是其中之一。1964年3月,罗党派团来华调停,希望中苏停止论战。中罗两党进行了多次会谈。会谈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表示对罗党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阎明复 《百年潮》2008,(8):17-22
1963年、1964年中苏大论战期间,苏共在连篇累牍地公开发表反华文章、掀起大论战的同时,也通过信函一次次向中共提出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对于苏联反华行动,中共进行了还击,同时也试图寻找机会谋求团结。但苏共的一些做法使中苏间的分歧进一步扩大。1965年3月,苏共纠集19个共产党、工人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中共拒绝参加。这次会议是“一个公开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其严重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大论战。这场论战席卷了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涉及当代国际共运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论战规模之大,内容之广,斗争之激烈,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论战使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影响和改变了世界格局。详情请读《中苏两党大论战始末》。  相似文献   

8.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谈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说:“这个条约是爱国主义的条约”。①怎样理解毛泽东概括的这个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的精辟论断呢?无疑要借助胜于雄辩的事实。只要认真回顾一番从《雅尔塔协定》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再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仔细考察一下蒋介石和毛泽东对《雅尔塔协定》截然相反的态度,再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特别是这两个条约的附件进行反复比较,是非便注渭分明了。1941年12月7日,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达四年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总路线、时代条件以及如何评价斯大林的历史功过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邓小平是中苏论战的亲身经历者。这场论战不仅对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中共中央发动了一场针对苏共的世界范围的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声势浩大,全球瞩目。为了配合这场国际反修斗争,特别是中苏大论战的需要,根据中宣部的指示,在中央编译局等有关单位的共同合作和配合下,由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世界知识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四家出版单位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所谓新老修正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的著作,作为“反面材料”,封面一律用灰色纸,不作任何装饰,大家习惯上就称为“灰皮书”。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场国际共运大论战,又可称为中苏"十年论战"。对于半个世纪之前的历史事件,为什么现在要来评议呢?第一,"十年论战"是十年文革的重要原因和思想基础。批判了苏联的赫鲁晓夫现代修正主义,引申到我国国内,打倒睡在身边的"中国赫鲁晓夫",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12.
文翠  高歌 《文史月刊》2002,(11):19-33
中苏论战是由中苏两党裂隙的加深而逐渐展开的。1960年6月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苏共策划的对中共的突然袭击,接着在莫斯科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上与中共的交锋,以及在十月革命43周年纪念活动中和中共的冲突等,对中苏公开论战作了有力的铺垫。  相似文献   

13.
阎明复 《百年潮》2010,(2):13-18
中苏关系在恶化中出现缓和迹象 从1958年起,中苏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导致关系恶化的事件。1958年7月,赫鲁晓夫通过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提出建立“共同舰队”的建议,引起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坚决抵制。毛泽东指出,赫鲁晓夫“旧病复发”,  相似文献   

14.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一个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 ,对中苏分裂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 ,是苏联对印度政策发展变化和赫鲁晓夫推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 ,是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以后苏联和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及国际战略问题上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分歧的突出体现。这些矛盾和分歧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和中苏分裂的重要起因及标志。  相似文献   

15.
从1957年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进行了大论战。在这场斗争中,邓小平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和平过渡”之争1957年11月,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的主要任务是代表中共中央主持起草《莫斯科宣言》。邓小平一行到达莫斯科后,苏共中央将他们起草的《莫斯科宣言》交给了中共代表团。邓小平一看,感到失望,因为自苏共二十大以来,中苏两党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其中,主要分歧是关于和平过渡问题。苏共强调,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完全有可能通过合法的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访苏联。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字仪式结束后,斯大林举行招待宴会,中苏官员互相祝贺。斯大林关心地问毛泽东,“你回国之后,你本人对苏联有什么需要的地方。请尽管提出来。”当时中国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意味着对西方关上了大门,这样的决策使中国成为苏联的同盟国。中国需要苏联的援助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想到了一件事,举举酒杯,对斯大林笑笑说:“我们对苏联的帮助是衷心感谢的,我的需要么,今天不谈,再说。”  相似文献   

17.
1967年8月7日,“文革”干将王力在钓鱼台接见外交系统“造反派”发表了臭名昭著、后来被毛泽东愤怒地谴责为“大、大、大毒草”的“王八七讲话”。 8月19日外交部夺权闹剧发生的当天,毛泽东在上海与阿尔巴尼亚客人在至今未经报道的会见中谈笑风生:“最近,我们的外交部热闹了,他们要把陈毅、姬鹏飞、乔冠华打倒,那谁当外交部长、副部长啊?……”接下来,毛泽东直言不讳地说:“……对陈毅,我也不高兴他,但找一个外交部长也难呀!所以,我主张对他‘炮轰’,不‘打倒’。”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认为:对于外交上的“一边倒”,有必要以条约的形式,确立其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再则,在刘少奇1949年7月访苏时,斯大林也承认过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不平等的,并许诺要交回一些在华权益。所以,尽管建国事宜千头万绪,毛泽东还是决定先访问苏联,尽快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于是,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一行到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19.
1963年、1964年中苏大论战期间,苏共在连篇累牍地公开发表反华文章、掀起大论战的同时,也通过信函一次次向中共提出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对于苏联反华行动,中共进行了还击,同时也试图寻找机会谋求团结。  相似文献   

20.
190 2年 ,康有为深情表白 :“以我之愚 ,窃爱大中国 ,爱一统 ,若其为印度焉 ,分为众小以待灭 ,此则我之愚 ,所不敢知不敢从也。”他以“大中国观”反对喧嚣一时的狭隘民族主义 ,导发了一场思想大论战。通过论战 ,革命派接受了“大中国观”,清算了“民族复仇”、“满汉分治”、“特法治满”等错误主张 ,放弃了有严重负作用的“驱除鞑虏”口号 ,形成了巩固中国统一、体现民族平等的“五族共和”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