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祥瑞  潘晶 《四川文物》2009,(5):111-116
2008岁末,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国馆举办了名为"千佛洞"的大型展览,展出了黑水城西夏文物、敦煌千佛洞文物等从中国掠夺的古代壁画、雕塑、佛像、经卷、文献等重要文物数百件,规模空前,其中部分来自吐鲁番、和田和库车等地的文物是第一次公开展示.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初,宜昌博物馆从湖北均县征购了一批铜制鎏金佛像共七十尊.从造像形像看,属藏传佛教系统,包括释迦牟尼、欢喜佛、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度母、吉祥天母、金刚、宗喀巴等.现选择其中一部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957年夏季,我们在河南北部和西部调查了几处石窟和摩崖造像,里面保存着自北魏至宋代数百年间的雕刻艺术。现在简单的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研究。一、浚县千佛洞在县城西南二里浮丘山上,据河朔访古新录载:"山高三十余丈,盘踞六里有峰三层,……千佛寺始建失考,寺内有崖仅丈余,上建阁以祀真武,崖下凿洞二并大小佛像身躯,即所谓千佛洞也。崖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萃     
《旅游》1994,(3)
我国的十大石窟 我国的石窟雕刻艺术,起源于公元前,盛行于北魏。千百年来,遍布全国各地,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有数十座,其中较大的十座。 一、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的鸣沙山,现保存有492个石窟,壁画总面积有45000多平方米。 二、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内,建于公元460年,有石窟53个,雕像51000多尊。 三、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建于北魏,现有石窟1352个,佛像10000多尊。 四、千佛岩石窟:位于四川省境内,有佛像7000余尊。 五、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境内,建于公元前3世纪,现有236个洞窟,壁画总计有10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柏孜克里克31号洞窟壁画内容极为丰富,虽然经过宗教的冲突、外国探险家的切割、"文革"的破坏,但是从剩余的壁画内容仍然可以窥见诸多历史信息。文章通过对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第31窟顶部、南侧正壁、东侧墙壁、西侧墙壁、中部佛坛壁画内容的描述,并且结合洞窟现状和绘画技法,分析其历史时代,进而探讨其艺术来源。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佛像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牛潇靓 《丝绸之路》2014,(22):59-60
敦煌石窟艺术是指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榆林窟等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宝库。壁画是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划分包括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七种题材。从历史年代角度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本文以榆林窟25窟《观无量寿经变》为例,梳理并研究唐代经变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千佛洞石窟寺(俄)鄂登堡著杨自福译千佛洞石窟寺位于千佛洞狭谷口约11-12俄里处。谷口横断两座高大的石岭,有几俄里处向南继续延伸。一条流量不大的小河环绕谷底(至少夏秋两季我们在这里时是这样),可是我始终没搞清楚这条小河的名称。八月底,有几十俄丈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西藏的铜佛像制作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铸造工艺,铸造的铜佛像以小型佛像为主。另一类为打制工艺,打制的佛像,以大型佛像为主,生产地以藏东昌都地区最为有名,工匠的数量也最多。  相似文献   

9.
千佛洞石窟,又名千佛洞石室,是因洞内雕刻有近千尊佛像而得名,位于陕西省郃阳县城西北40余里的甘井乡安家头村高1300米的梁山东峰的南面(图一、二)。 (一)梁山东峰的概貌梁山的东峰是一条东西向岭,长约500余米,峰的两端向外突出,略呈“弓”形,峰的崖层高约50余米。峰的东崖,远视犹如伸出的龙头,在东崖的下部,有门向东南方向的一个洞龛,洞门为长方形,高约一米,宽约0.7米,进深约1.2米。洞龛内顶为圆形,底部为方形,入洞有开凿的三个石砍。洞龛的正面中间是开凿的圆龛,下部是佛座,佛  相似文献   

10.
刘友恒 《文物春秋》2013,(5):59-64,80
正定广惠寺华塔第三层塔心室内供奉有两尊唐代石佛造像,且均刻有铭文。本文通过对铭文的分析认为,两尊佛像应系唐代为国忌行香而造。有明确纪年的此类佛像存世者甚少,这两尊佛像虽残缺不全,但依然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1.
火焰山,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的中部,西起吐鲁番市以北的桃尔沟,东至都善县城西南的兰干,东西长达10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 在赤峰秃岭的火焰山中,沟谷发育,几乎每条沟谷中都有佛教遗址和千佛洞壁画。其中保存最好的是伯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和土峪沟千佛洞。  相似文献   

12.
迄今长江以南地区发现了不少南朝齐梁时期的佛教造像。如以造像中的单个佛像为单位,可将齐梁时期的佛像分为两类五型,并以梁普通年间为界分早晚两期:早期佛像有较明显的秀骨清像,坐佛流行悬裳座,立佛流行素面馒头状肉髻;晚期佛像逐渐体型丰满裸露,坐佛佛衣下摆收缩,立佛流行螺发。"齐梁风格"可以解释两期佛像风格的成因。齐梁风格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社会风潮的变化以及对秣菟罗艺术因素的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夏 《敦煌学辑刊》2021,2(2):72-86
浚县千佛洞造像位于河南鹤壁市东部,现存两窟造像与少量摩崖造像,1号、2号窟内的造像保存基本完好.千佛洞1号窟北壁造像的中尊身后表现有五十二躯菩萨像,在中尊身后有五十二菩萨,可判断其主题为阿弥陀佛五十二菩萨像.通过千佛洞1号窟内的小型造像龛的造像铭,推定其完成于唐永隆年间(680-681),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西山的袁弘勣洞、万佛洞等造像有密切的图像关联.  相似文献   

14.
根据佛像的造型、头背光以及服饰等因素的差异,龟兹石窟中的佛像风格可分为四类:印度风格、龟兹风格、汉地风格和回鹘风格。印度风格佛像出现于龟兹石窟早期,包括犍陀罗风格和秣菟罗风格两种类型,其中犍陀罗风格佛像较多。龟兹风格佛像形成于公元4世纪,延续至龟兹佛教的衰亡时期,是在龟兹本地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印度、中亚文化而发展形成的佛像类型。汉地风格佛像,是唐代汉传佛教艺术传入龟兹的产物,艺术风格接近同时期中原佛教艺术。回鹘风格佛像,约公元10世纪及以后,是回鹘人西迁后在吸收中原佛教和龟兹佛教艺术因素,形成的具有回鹘人审美特色的佛像类型。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成任墓地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家族墓地,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它们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初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陀罗风格和马图拉风格的金铜佛像。这两尊金铜佛像的出土,对于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的传入、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盼 《华夏考古》2021,(5):74-84
近年来中国各地陆续出土大批集中埋藏的佛像.本文根据遗迹现象和遗物状况将佛像埋藏分为A、B、C三类.A类埋藏以破坏佛像或是将寺院土地改作他用为目的 .B类埋藏是为避免废佛、战争等灾难,僧侣或佛教徒为保护佛像而进行埋藏的行为.C类埋藏则是为处理不再使用的佛像,由寺院或是佛教信者主导实施的佛像瘗埋,与舍利瘗埋是两种不同的宗教...  相似文献   

17.
佛像的出现对佛教和佛教艺术,不啻是一次革新。对现今流行的一些有关其起源及年代的种种说法,笔者颇感疑问。现简述如下: 一、佛像并非经大乘教提倡才能出现 流行的说法认为:佛像起源于大乘教的提倡。诚然,佛像艺术的大规模流行与大乘教派的提倡有很大关系,然而这却不能视为佛像起源的决定原因。 (1)在侧重强调佛像起源于大乘教时,我们就无法面对南传佛教同样盛行佛像崇拜的现象。 (2)从经典上看,提倡为佛造像,大、小乘教派经典都有论述。特别是关于佛在世时第一尊佛像的出现传说——所谓“优填王造佛像”或“波斯匿王造佛像,”不仅大乘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六》、在小乘的《增一阿含经卷28》、甚至近年来有人在南亚发现南传的小乘巴利文藏外中也有这一相应传说。笔者无意去考证有关佛在世时第一尊佛像传说之真伪。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小乘两派杜撰用佛的口吻赞同为佛造像这一情节的目的都是旨在为佛像流通提供依据。由于诸说都是以一种追述方式谈到佛像始出原因,追述者的时代肯定已有佛像出现。 (3)国内有学者认为小乘的《增一》中关于第一尊佛像之说来源于大乘,对此笔者很  相似文献   

18.
库车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古称龟兹,西汉时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迄唐代,此地一直流行佛教,,故而今天在库车地区留下了大量的石窟寺遗址,有库木吐拉千佛洞、森木撒姆千佛洞、克孜尕啥千佛洞、玛扎伯哈千佛洞、苏巴什千佛洞等多处,壁画琳瑯满目,内容丰富繁复。由于其受到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原汉文化的影响,风格变化多姿,在国内石窟寺遗址中独树一帜,为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库车石窟壁画中的天象图更是巨壮诡怪,鲜明生动,在艺术上价值连城,亦为考古学上进行石窟分期的重要资料。本文就此谈几个有关问题望有关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新发现的东千佛洞老照片,通过和东崖、西崖之间的对比,认为东千佛洞的开创年代始自北魏时代。同时,作者基于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对东千佛洞的图像源流和历史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东千佛洞第7窟的八大菩萨曼荼罗根据不空译《八大菩萨曼荼罗经》绘制,属不空系密教影响下的产物;东千佛洞第2窟的《文殊五尊曼荼罗》、《尊胜佛母曼荼罗》、《多罗菩萨救济八难曼荼罗》等壁画都与今译传世梵文文献《成就法鬘》有着密切的关联,与之相反,第5窟的《名等诵文殊曼荼罗》、《不空羂索五尊曼荼罗》等壁画,则与尼泊尔流行的藏传密教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宏 《丝绸之路》2014,(4):26-27
过去对克孜尔千佛洞壁画艺术的认识仅停留在中国美术史图片的印象。今年有机会参加“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2013“丝绸之路·佛教东渐”活动到新疆采风,对新疆古城遗址、石窟做了详细考查,特别是有机会在克孜尔千佛洞停留数日,有时间从容观摩欣赏克孜尔千佛洞保留下来的一些艺术精作,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