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庄为玑编著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是一部研究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企业投资的大型历史资料性丛书,填补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历史资料的空白。全书150万字,按地区编排分《福建卷》、《广东卷》和《上海卷》三卷。其中《福建卷》已于1985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博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降,南洋华侨一直与侨乡保持紧密的联系。华侨虽身处海外,但心系家乡,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汇款、寄物等形式与家乡保持联络,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了近代侨乡的现代化历程,大大改变了侨乡原有的建筑景观。“光前裕后”一词为陈达在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调查用于表述华侨返乡建大厝、祠堂、书斋、坟墓,四件人生大事的价值观念。陈启紫是泉州旅居印尼的华侨,其家族为典型的分居中印(尼)两地的跨国家族。笔者梳理出近代南洋外廊式建筑传入侨乡的历史过程,再以其家族及1937年建的洋楼为核心,运用田野调查与口述历史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揭示近代南洋华侨“光前裕后”价值观念在侨乡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对晚清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洋海军的创建、编制、特点及素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评,四洋海军的编制、特点及素质尚未见有人专文论及。文中提供了一些新史料,如福建、南洋海军的编制史料。提出了晚清创建海军的具体时间,并认为晚清海军代表清朝军队的最高水平。将北洋海军发展受限及南洋、福建、广东三支海军不能成军的主要原因,归结到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根本问题上,并对李鸿章单纯的战略防御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4.
近代南洋华侨教育所呈现的家国情怀,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记忆,又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唤起了华侨华人新一代的文化传承与认同。南洋华侨教育的灵魂支撑是传统的家国意识,就其创办历程来看,经历了"家"情怀到"国"意识的转化。这里所说的南洋华侨教育主要指南洋华侨在侨居地创办的南洋华侨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振勋倡办南洋劝业会100年前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中国近代工商业界的一件大事。第一个倡办南洋劝业会的人,一般人认为是两江总督端方。但追本溯源,应当归功于爱国华侨张振勋,端方仅仅是上奏表示愿意承办南洋劝业会而已。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城镇的农林土特产收购行业的主体部分,始终由广东商人来创立和经营。文章分行种对广东商人在广西城镇的茶丝、药材、桐油、家禽牲畜及副产品等类收购行业的经营优势状况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7.
李丽娜 《沧桑》2014,(5):125-128
近代以前,广东的商品运输以水路为主,铁路通行后,巨大及优越的运输性能推动交通运输方式的转换,进而改变了商品流通网络,也带动了广东城镇的兴衰起伏。本文以广东三大古镇为例,揭示铁路交通的出现对于古镇变迁影响深远,集中表现在佛山的由盛及衰、广州城市近代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石龙的愈加昌盛等方面。这一变动充分体现了以铁路为主的近代交通与广东近代化的紧密联系,预示着近代广东经济的发展轨迹,影响着其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8.
张弼士实业成功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弼士(1840-1916)①,名振勋,原名肇燮(乡下称兆燮),字弼士,广东大埔人。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始人,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华侨、民族实业家。其父张兰轩,清道光秀才,以教书为业兼行医。张弼士幼时因家贫,随父读私塾三年即辍学。1856年,告别父母、兄弟,远走南洋,到荷属东印度首府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简称巴城)。  相似文献   

9.
南洋劝业会是中国近代工商业界的一次盛会,但鲜为人知的是,其间还举办的首届全国运动会,成为全国运动会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黄滨 《广西地方志》2002,(1):64-66,24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城镇的农林土特产收购行业的主体部分,始终由广东商人来创立和经营。文章分行种对广东商人在广西城镇的谷米、柴炭、木材、蓝靛、玉桂、油糖类收购行业的经营优势状况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1.
《广西地方志》2007,(6):64-65
民国21年(1932年) 12月 1日 两广省办硫酸厂开工制酸.该厂于民国21年(1932年)1月恢复,5月与广东合办改是名.资本约广东毫币56万元,其中广西出资46万元.以广东英德硫磺矿为原料,采用铅室法工艺生产硫酸,开创了广西近代化学工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外国驻广东领事馆中,相对来说,英国的势力是最大的,这也渗透到当时广东外贸、基督教及有关教育文化机构的各个方面。在近代广东反帝斗争史上,也大多是以英国广州领事馆为对象的。总的说来,英国只在广州、汕头、三水、江门及黄埔设有总领事馆、领事馆及副领事级的分馆,但由于过去的地理划分,广西的梧州、北海,还  相似文献   

13.
近代广东侨乡社会受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其社会生活方式与风俗文化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首先,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现了渐趋"洋化"的生活方式;其次,在风俗文化上出现了传统习俗基础上结合"出洋"的怪异习俗;最后,在社会风气上,一方面出现了奢靡腐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新的文明之风突起.本文以潮汕、五邑为例,探讨海外华侨华人对近代广东侨乡生活方式与社会风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文聚焦于晚清南洋各埠中华商会的创办及其在保障当地华人华商权益、增进海内外同胞沟通与交流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章程文书和案例两个视角剖析南洋中华商会的角色定位。20世纪初,清政府倡导创办商会,南洋各埠华商积极响应。由于清政府在海外的护侨保侨作用有限,南洋中华商会在近代海外华人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仅是商业联合组织,更是维护海外华侨权益、增进海内外同胞交流的重要支柱。早期中华商会的一系列努力奠定了其在海外华侨社会中的影响与地位,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神户华侨与广东侨乡的关系分为近代和当代两个时期 ,指出近代神户华侨社会与广东侨乡关系的四个特征 ,认为近代神户华侨与广东侨乡的关系是以火柴贸易和生产为中心的关系。改革开放后 ,虽然神户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的关系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这种关系缺乏坚实经济关系的基础 ,是一种“根”在神户的关系 ,而不像新中国成立以前那种“根”在中国的关系 ,这是神户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关系在近代时期和当代时期的主要差别 ,这种差别的产生主要是神户华侨华人社会本身变化———即落地生根的结果。不过 ,未来新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关系的动态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张清江     
张清江,新加坡新闻工作者、东南亚史研究者。祖籍中国广东潮安。1930年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1948年新加坡华侨中学初中毕业后转读英校,1951年英校毕业后曾执教数年。1956年进新加坡南洋大学史地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南洋研究室助理员一年。其后到《星洲日报》工作。现任《南洋·星洲联合早报》执行编辑。业余从事东南亚史地的译著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02年,英美烟商在上海浦东设置“英美烟草公司上海分公司”,往中国各个地区倾销香烟。华侨简照南、筒玉阶兄弟认为洋货充斥,国货不振,长此下去,国家前途不堪设想,遂决心从事实业以救国。经过一番考察,兄弟俩租得香港罗素街一座旧式仓库为厂址,于1905年在香港建立“广东南洋烟草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相抗衡。南洋公司的首推产品为“白鹤  相似文献   

18.
赵筱  张晨曦  岳蕾 《旅游纵览》2022,(7):194-196
发展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旅游土特产开发和提升服务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两个重要任务的主要方式之一.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乡村旅游土特产的开发和周边服务却相对滞后,因此丰富乡村旅游土特产种类、完善周边服务和提升旅游土特产消费满意度成为新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互助县麻吉村油嘴湾乡村旅游点...  相似文献   

19.
隆冬时节,我国著名的南海史地学者、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教授韩振华先生赴京就医,我们趁此机会,专程拜访了他。先生原籍广东文昌,1921年生于福建厦门.1946年从协和大学历史系毕业,1948年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就学期间,先后从师于著名学者傅衣凌、岑仲勉两位先生.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毕业后,曾在福建省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世博会正在上海举行。陈兰熏,是中国世博事业的先驱。陈兰熏,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第一人。作为民国初年中国政府筹备巴拿马事务局局长兼赴美赛会监督处监督,他率领中国代表团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取得了奖章奖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这是近代中国最成功的一次出洋赛会。此外,他还是近代中国对世博会进行考察研究的第一人,他积极倡导并主持的南洋劝业会首开近代中国博览会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