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许正 《文史月刊》2013,(5):57-61
2013年,适逢宋教仁遇害百年。1913年3月20日晚22时45分许,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启程北上时,在沪宁铁路上海站遭枪击,腰部中弹,随即被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抢救,22日凌晨不治身亡。对于"刺宋案"幕后凶手,后世史学界大约有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2.
"刺宋"计划首由应夔丞明确提出;应之提出"刺宋"是因为受到了北京的暗示,并得到了认可和准许;赵秉钧对于"刺宋"是一种有限的参与,即他对其中的若干环节可能并不知情;袁世凯是"刺宋"计划的幕后总策划人,他处处留"情",多方设"意",并把整个计划分成若干互不统属的部分、环节,由不同的人分别执行,最终促成了宋教仁被刺一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说认为,民国初年的在野党领袖宋教仁被刺杀,幕后指使就是袁世凯,目的是为了除掉政敌。那么,“刺宋”案究竟是不是袁氏指使,或者说袁氏在该案中涉水有多深?  相似文献   

4.
1908年初,宋教仁为援助清政府对日谈判,曾请求清政府支款购买相关历史证据,后来却自承有“欺诈之罪”.至今也仍有学人据此断定宋氏确曾进行了“诈骗”.然而,在考察宋氏在当时的所思所虑所行以及其在当时的处境之后,不难发现,这很可能只是其一时的故意之说.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宋教仁,曾自号“渔夫”。这其中有他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还因此引发过一场“狂人”的风波。 1904年旧历十月初十,正值慈禧70大寿,朝廷传旨大搞庆祝活动。黄兴领导的革命组织华兴会,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时任华兴会副会长的宋教仁负责湘西一路的起义事宜。  相似文献   

6.
《神州民俗》2008,(4):16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上海北火车站灯火通明,人声嘈杂,一列开往北京的火车正升火待发。著名的革命党人、担任国民党代理事长的宋教仁,因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获得大胜,十分兴奋,准备乘车回北京组织内阁。宋的友人黄兴、陈其美、于右任、廖仲恺等人赶来为他送行。正当他们走到车站剪票口时,忽然间响起一声低沉的手枪声,紧接着又是第二声、第三声。人们正在惊诧间,只见宋教仁摇晃了门下就顺势倒在一张铁椅子上。他困难地对黄兴说:“吾中枪矣!”  相似文献   

7.
1913年3月22日,宋教仁遇刺身亡。即使他就任总理,中国当时的诸多问题与危机也未必迎刃而解;然而这些问题与危机,或许会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承担;议会民主、政党轮替,或许会有机会在宪政框架内试验、成熟。他的被刺,使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长久地丧失了,而此案至今也成了历史疑案,一百年之后,疑云仍未散开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同时,他又是个具体的个人。人无完人,中山先生的"术",可看出他急于求革命成功的急迫心情;而作为政治家的策略,大约也不可事事当真的吧。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15,(2):93
"东"与"西"本是方位词,但两者组合在一起,便词义大增,妙趣横生。"东西"代表物品的说法还有其来历。据说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有一天出去游玩,路遇提着篮子的好友盛温如,便问道:"干啥去?"盛温如回答:"去买东西。"朱又问:"难道不能买  相似文献   

12.
<正>南京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墓地,是海内外华人竞相瞻仰的地方。有人到了中山陵,一到博爱坊,就以为是陵区了,其实不然。穿过博爱坊,走完四百多米的墓道,  相似文献   

13.
1928年10月20日,上海《申报》整载了一则颇令时人深感吃惊和不解的消息。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国民党元老之一李烈钧突然于两天前“请辞”,他在18日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书中言称:“烈钧二十年驰驱,鲜补时艰,自愧樗庸,恒为惕,谨辞去本兼各职,俾资修养,兼疗病躯。”李烈钧何许人也?那可是民国初期名噪一时、令人注目的人物,孙中山曾费誉他文武皆能,是不可多得的当代儒将。他的突然“请辞”迷案重重。  相似文献   

14.
宋案中赵秉钧的形象,实际上是由袁世凯、国民党、当时舆论及后来研究者多方扭曲、误解而成的。就事实来看,赵秉钧绝非宋案主谋。其致洪述祖、应夔丞函完全不针对国民党,其送应夔丞密码电本也无对付国民党目的。他曾卷入构陷“孙黄宋”阴谋,但又中途退出,并将“应密”电本交给了洪述祖。洪、应后来策划杀宋,赵并不知情。说他为“长保”权位而杀宋则是个伪命题,因宋教仁被刺,适逢临时政府期限将届,不论有无刺案发生,赵秉钧都将卸任;而国民党的政党内阁主张,对赵秉钧而言非但不是威胁,反而是机会。宋被刺后,赵欲辞职自证清白,因受袁与总统府人员、部分国务员以及一些舆论反对而未果;赵拒绝上海地方检察厅票传,背后也是袁世凯在起作用。但袁所为也并非因为他是杀宋主谋,而是为了防止宋被刺给其竞选正式大总统造成进一步冲击。故可以说,赵其实是以牺牲自己的声誉为代价,维护了袁的利益。袁没有理由将赵毒杀,事实上,根据医学检验报告,赵也是病死而非被毒杀。百年宋案谜团不能解开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赵秉钧被严重扭曲、误解的本来面目未能得到还原。  相似文献   

15.
渝文 《文史春秋》2009,(4):36-41
孙科是孙中山的独生子,为了争夺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他两次出巨款请号称“江淮大侠”的暗杀大王及“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潜上庐山行刺蒋介石。事败后,他又策划行刺宋子文。与此同时,日本军部正密谋刺杀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制造侵略中国的借口。于是,在“江淮大侠”的子弹射向宋子文的同时,青红帮的枪口也对准了重光公使……  相似文献   

16.
王力、关锋和戚本禹,文革初期曾显赫一时,但晃久就被“隔离审查”。而关于“王、关、戚”被打倒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7.
贞虎 《湖南文史》2008,(10):54-56
1945年8月11日凌晨4时,东京日本天皇不得不宣布:“愿意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中国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八年抗战。紧接着,由日本一手扶植起来的汪精卫伪政权于8月16日宣布解散。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11日凌晨4时,东京日本天皇不得不宣布:“愿意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中国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八年抗战。紧接着,由日本一手扶植起来的汪精卫伪政权于8月16日宣布解散。  相似文献   

19.
何志明 《文史天地》2010,(11):41-45
晚清政局动荡,迭遭变故,国人痛定思痛,乃苦苦思索救国之策,进而在军事、政治等诸方面都出现了效法西洋的变革。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大都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一些仁人志士最后发现,思想领域的守旧落后更是令人沮丧,而迷信严重也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王彪 《文史精华》2011,(6):54-60
抗日战争初期,一批军统特务受国民党派遣,混入我陕北根据地进行破坏活动。对此保持高度警觉的我党,在延安通过历时3年的秘战,在情报保卫战线上打了一次漂亮的锄奸歼灭战,破获特务之多前所未有,被称为"陕甘宁反特第一案",但由此也引发我党整风运动中的扩大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