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次来参加“湖熟文化命名30周年学术讨论会”,收获很多.看了“湖熟文化”的遗址,也看了“湖熟文化’的很多标本,会上还听了许多同志很好的意见,对我自己来说都还没有很好的消化,所以,大会要我讲讲,我就讲一些很粗浅的意见吧.我想讲三点看法.第一点, “湖熟文化”作为商周时期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是有它自已的很特殊的方面的.我自己在关中地区做西周的考古工作,因此对西周时期的实物标本接触得多一点.关中是周人的本土文化,把关中地区西周时期的考古学  相似文献   

2.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为“蒋刘期”“半坡四期”“泉护二期”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前后相继,关系密切,代表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早、中、晚三个时段。  相似文献   

3.
秦在进入关中以前,位于现在甘肃省的天水一带.后秦襄公由于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以诸侯,赐以岐以西之地,进入关中地区,并在关中建立都城.以后都城不断向东迁移,但始终未离开关中地区,诸如汧、汧渭之会、平阳、雍、泾阳、栎阳、咸阳.入关中后,秦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直至最后以关中为根据地,削平六国,统一天下,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秦为何要立国关中,又为何能立足关中并统一全国,其中有不少原因,笔者本文欲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城镇群的双向促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提高关中城镇群竞争能力及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分析“一线两带”建设和关中城镇群发展的现状后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星火产业具有不同的产业形态,是从工业和农业两个层面实现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对于关中地区不同发展层面的城镇,宜采用不同的产业经济政策,促进关中城镇向组团式城镇群发展,为关中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新的产业经济体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研究结论认为,要实现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实现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的融合,需要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城市协调机制,构建区域内功能性组团式城市群,促进关中城乡经济一体化.“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组团式城镇群建设,宜从产业集群和城镇两个层面进行整合,提升关中城市和经济社会的整体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东周时期关中地区西戎遗存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基本厘清了关中地区西戎遗存的年代,指出其来源于甘肃东部地区,是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的一个次生类型,进而认定其应与迁徙到关中居住的西戎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6.
东汉关中地区文化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张鹤泉关中地区是我国古代开发较早的地方。这个地区的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自秦、西汉以来,关中成为统一国家的畿腹地区,因此使这个地区文化在发展上,具备了更优越的条件。在这个时期,关...  相似文献   

7.
我在《试论“华渭文化区”》一文中曾认为 ,从日益增多的考古资料来看 ,在距今80 0 0年~距今 40 0 0年时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 ,不仅独自拥有明确的分布地域 ,而且具有极鲜明的文化个性特征 ,早晚发展亦自成体系 ,因而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由于该文化区始终以关中地区为中心 ,且华山和渭水为该文化中心区内两个最著名的地理标识 ,因此可以将这一文化区命名为“华渭文化区”。目前已知该文化区的新石器文化早晚延袭达40 0 0多年 ,而且大致以千年为时间尺度 ,文化面貌呈现出较大的阶段性差异和变化 ,据此可…  相似文献   

8.
历史时期关中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之相互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本文以关中地区为例简要分析了两者的相互作用,认为:关中地区自然环境的东西、南北差异不仅制约着关中农业开发的进程,而且规定着关中农田水利事业的区域特征,而自然环境的变迁又影响到引水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甚至兴裹。反过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兴修对关中水文环境、土壤性质、动植物体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了不少地方的微观地貌。今后学术界要深入研究、决策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在区域开发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中地区的长安是唐朝的首都,因为唐朝经济发达,国际地位崇高,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也为后世遗留了数量众多的唐代碑刻。在唐代碑刻中,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可以作为现代人对唐代经济、文化、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历史、地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依据。从唐代之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术界针对关中唐代碑刻相继开展了深入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来看整个研究工作缺乏集中性与系统性,还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关中唐代碑刻的具体分布特征及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旨在为揭示关中唐代碑刻的具体价值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论“华渭文化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华渭文化区”杨亚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窃以为,日益增多的考古资料表明,在距今约8000-4000年时,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不仅有自己明确的分布地域和鲜明的文化特征,而且具有较清晰的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因此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聚落分布、规模、内涵、年代、等级等方面对关中地区西周时期的聚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关中西部地区聚落数量明显多于关中东部区域,这主要与考古发现情况和关中地区的地貌有关。西周早期是关中地区聚落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时期,西周中晚期之后聚落数量逐渐减少并集中到关中中部的岐山、扶风、武功、西安一带,说明周人此时在畿内地区已经开始逐渐丧失其实际控制的领土。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东部秦早期文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秦人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秦人发祥起.至西迁到关中一带止;第二阶段,从非子自西犬丘东上到天水市东北的张川县境的秦亭一带,至秦文公三年返回陇山东侧“淠渭之会”的关中地区止;第三阶段。从秦文公四年回到关中开始到秦统一六国至公元前206年灭国止。在上述三个历史阶段中。第一、三阶段研究者甚多,产生了一大批可喜的成果。唯独第二阶段略显不足,甚至有些误差。事实上第二阶段对秦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60多年前,日寇疯狂地将战火燃烧到沿陕、晋、豫一线的黄河岸边,侵略军的飞机甚至经常深入关中腹地进行野蛮轰炸,陕西关中的汉唐陵、敦煌的莫高窟等西北地区的重要文物古迹面临空前浩劫。紧要关头,一群由10余人组成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员,历时近五年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独立组织的大规模文物考古调查。考察团成员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勇于肩负“文物救亡”重任的伟大壮举至今却鲜为人知。考察团的特殊行动、历史意义和学术成果,值得中国考古界、美术界和教育界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14.
60多年前,日寇疯狂地将战火燃烧到沿陕、晋、豫一线的黄河岸边,侵略军的飞机甚至经常深入关中腹地进行野蛮轰炸,陕西关中的汉唐陵、敦煌的莫高窟等西北地区的重要文物古迹面临空前浩劫。紧要关头,一群由10余人组成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员,历时近五年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独立组织的大规模文物考古调查。考察团成员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勇于肩负“文物救亡”重任的伟大壮举至今却鲜为人知。考察团的特殊行动、历史意义和学术成果,值得中国考古界、美术界和教育界永远铭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文博》2017,(5)
关中地区东周时期秦墓中经常出土一种以高领为特征的陶罐,因其与两周时期西戎文化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故被称为"戎式陶罐"。关中地区发现的"戎式陶罐"与陶质铲足鬲、双耳罐和单耳罐一样,是关中地区东周西戎遗存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它们来源于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的寺洼支系,应为战国时期迁居关中地区的西戎移民的遗留。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三种“关中”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汉时期人们的心目中,所谓的“关中”往往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关中”的地域范围与现代略近,而广义的“关中”实际上是代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故土。这两种“关中”概念司马迁在其撰著《史记》时都曾用过。最典型的例子是《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关中自7开、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前则巴、蜀……燃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言,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  相似文献   

17.
郭水菊 《丝绸之路》2010,(18):48-49
武威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铸造了贯穿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民风特性——“质”与“野”。“质”即文化底蕴,“野”有豪爽、强悍、刚劲之意。本文通过探究武威历史简要分析了形成这一独特民风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唐代关中的“雨土”王元林关中为唐都长安所在地,天气的冷暖寒燠,统治者每每关心。而对“雨土”这一奇异的地理现象,《新唐书·五行志》也详加记载,虽绝大部分未确指发生地,但无疑应是关中情形,其发生与土壤、气候、植被、风力等有密切联系。“雨土”,即现代地理学...  相似文献   

19.
唐代关中二“扶风别庐”地点考实吴宏岐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艺术全面繁荣时期,这在园林建造方面也有充分体现。近年来,学术界对唐代园林的研究日益重视,李浩先生新著《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可称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是书分...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以民俗文化推介为主要导向的关中小城镇建设,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地方城镇化发展,对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试图结合民间文化保护的职能,探索关中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学效应,将文化保护和地区经济发展有效衔接起来,更为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形成特色互补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