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磊 《神州民俗》2007,(11):56-57
“凡有人类痕迹的地方,就有宗教的痕迹。”宗教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迎合人类的需要产生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会相应的产生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行为,造成宗教及其信仰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毛国庆 《攀登》2016,(4):113-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点阐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的几个问题:党对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总体要求;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及重要作用;对我国宗教工作和宗教理论及方针政策的基本评价;对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继承与发展;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要重点把握好的要点;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支持和帮助宗教界加强自身建设,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
于丽娜 《神州》2013,(12):173-174
宗教对于社会稳定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双重作用的比率会发生变化,彼此消长,你强我弱。所以我们要通过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挖掘有益的宗教伦理、鼓励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的途径,引导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的正面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的历史成因、表现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小川 《世界历史》2005,2(6):45-55
英国宗教从近代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大体上是从17—18世纪英国国教内部各个教派多元化、19世纪基督教内部多元化,到20世纪各种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主要表现在宗教规模和虔诚程度都在下降,参加宗教仪式和活动的人数也在减少,给人一种宗教走向衰落的印象;但同时,信仰上帝和潜意识中神的地位并没有动摇。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首先是宗教改革的产物,同时与移民不可分割。移民宗教信仰问题又意味着英国面临着如何实现宗教信仰自由、如何面对文化多元化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邱影悦 《丝绸之路》2010,(18):96-97
宗教冲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排他性的宗教信仰、狂热性的宗教情感、偏离性的宗教行为以及逐利性的宗教组织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宗教冲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粟斌  谌柯 《黑龙江史志》2013,(15):16+18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宗教情感是支撑他革命奋斗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青年时期,基督教带来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念指引着孙中山产生变革中国的强烈意愿;他在宗教信仰中的自我定位与其革命生死关头的个人遭遇,强化了他的宗教执着和持续强度。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华北民间宗教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是民间宗教发祥地之一。本文在前贤与时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上论述了明清时期华北民间宗教的特点与规律及其在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剖析了明清时期华北民间宗教空前兴盛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内在动因;揭示了民间宗教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对下层民众精神生活与世俗斗争的持久影响与历史作用,并明确提出对于民间宗教这样的下层宗教应该进行理性的认识和认真地清理。  相似文献   

8.
王兰 《黑龙江史志》2013,(11):299+301
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历史,主要经历了萨满教、摩尼教、藏传佛教。现代由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也深入到了裕固族的内部,这种宗教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其有关未来中国建设的设想中,西藏等边疆地区已经纳入其认知的范围。从最初仅仅对西藏等边疆地区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政策宣示,到提出宗教信仰自由、政教分离主张,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宗教的认知也逐渐丰富和深入,相关政策也得到了初步实践。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在坚持上述主张的同时,寄希望于西藏僧俗上层能够主动改变宗教深度介入政治事务和世俗事务的局面。民主改革开启了西藏宗教发展的新时代,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成为西藏宗教发展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日伪当局在借助民初以来所建立的政教关系基础上,通过控制宗教团体、整顿宗教事务、引入日本宗教等措施,加强对宗教势力的管控,使河南沦陷区的宗教完全成为伪政府的施政工具。在此基础上,日伪当局利用宗教施行愚民政策,进行“亲日反共”宣传,组建宗教武装以辅助日军,利用人民的宗教信仰,变相进行经济搜刮,甚至侵夺欧美系宗教的...  相似文献   

11.
赫章苗族原始宗教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赫章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教信仰,是一种建立在万物有灵观基础之上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它的两大基本形态,赫章苗族现当代的基督教信仰中,仍有多种崇拜的成分.赫章苗族原始宗教保存完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整体的封闭落后和赫章苗族尤为突出的困厄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文运用非洲华人报刊以及当地资料,分析了华人皈依天主教、基督教的过程和原因,认为华人教会的设立、华人神父的努力、克里奥家庭、实用主义和种族歧视是华人皈依的主要原因。非洲华人的多种宗教信仰同时并存。这些信仰不仅没有产生冲突,反而互相渗透。非洲华人一方面逐渐皈依基督教、天主教,另一方面仍然保留着中国人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与宗教习俗,同时华人的传统宗教——佛教在非洲的传播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因此,华人在宗教信仰和典礼礼式上互相融合,表现出很强的杂糅性,宗教信仰与文化价值观相通甚至等同是华人信仰的一个特点。华人中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两者互相融合的情况有各种表现,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可以等同的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从佛学研究专业出发,结合古今地方志中宗教志的具体情况,主要就新编地方志在宗教分志方面的编纂工作提出三点意见:宗教志的编纂必须坚持继承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坚持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要努力充实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积极吸收宗教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参与,做到地方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使新编地方志宗教志的编纂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历史表明,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宗教对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同样,任何一种宗教都以特定的民族作为载体。民族与宗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5.
羌族人临终关怀的理念和行为实践植根于羌族的文化土壤,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的区别,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性.本文在羌族特定语境下,从其宗教信仰、法事仪式及经文入手,结合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探讨羌族临终关怀与宗教信仰、生死观之间的脉络关联.羌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为濒危病人提供关怀照顾的作法古已有之,是一种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它是借助释比的宗教法事行为实现对临终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情感支持,为该民族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可以帮助当代医学救治的临终关怀活动.  相似文献   

16.
柳青 《华夏考古》2021,(1):106-113
目前所见的金代红绿彩宗教元素瓷塑,经考证有佛教神祗、道教神祗以及民间信仰的异像杂神等.这些宗教元素瓷塑作为规模化产品,尤其是大量发现于古代城市居住遗址,已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常生活商品属性.红绿彩宗教元素瓷塑的设计、生产和使用场景,亦反映出金代中原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世俗化、家庭化和混杂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梳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相关遗存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的原始宗教具有较为完整的发展谱系,呈现出宗教活动规模逐渐扩大、地域范围逐渐拓展、宗教信仰逐渐深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可把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的发展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①正确处理宗教问题是确保西藏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关键,如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引导西藏地区宗教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西藏宗教工作面临的新  相似文献   

19.
论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对菲律宾华人的宗教信仰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其特点及成因展开了探讨。随着代际更替和社会融合发展,菲律宾华人宗教信仰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在信仰结构上,新生代日益与华人传统宗教信仰疏离而与主流宗教接近,形成主流宗教居优势而华人传统宗教居劣势的格局;在信仰趋势上,不仅有信徒由华人传统宗教向主流宗教的流动,而且近些年在主流宗教中由天主教向基督教的流动也在加速。华人信仰中心的转移意味着传统宗教作为华人族群边界标识的作用渐趋消解;信仰人群的流动反映了华人正试图构建一种新的宗教文化和群体形象,基督教徒的参与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20.
宗教信仰与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制度、政府运作以及民众回应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迄今为止,唐宋时期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制度型宗教”,而在“民生宗教”方面几乎付诸阙如。本文以敦煌文献为核心史料,对归义军时代敦煌世俗政权与民生宗教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试图通过二者内涵丰富的个案研究,来揭橥作为意识形态和社会行动的基石的信仰在“中央”政权、地方社会、利益集团、精英阶层、民间权威和普罗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这种多重“张力”的作用下,所呈现的不同利益共同体为维系各自权益或争夺资源,而达成妥协或激烈角逐的斑斓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