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金代"赤壁"主题题画文学为切入点,着重探讨苏轼文风、人格及《赤壁赋》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对金代文学产生的影响。据此可知,苏轼文学对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蕊 《神州》2011,(6):102-105
宋代美学思想的一大特点,便是开拓诗的境界,追求诗中蕴涵的哲理内涵,即所谓诗的"理趣"。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可以说是苏轼。苏轼将诗与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让我们体味到宋诗的理思之美,也为后世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被钱钟书誉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钱钟书《宋诗选注》)的苏轼,不仅由于其在文学创作上的极高成就,更以其正直不阿、磊落豪放、坦荡豁达的人格为世人所敬仰。苏轼一生交友甚广,而他与吴复古交往的时间之久、友情之深、过从之密,令人追慕。分析他们的这一段交谊,对于研究苏轼的思想、生活、创作,及其与岭南文士的交往甚至接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无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徒然草》是日本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随笔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品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佛、神、儒以及道家思想,尤其是佛教的无常观;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人生智慧以及对王朝文化、贵族情趣、自然风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浓厚的崇古尚雅,钟情于自然以及崇尚“处静守拙”,欣赏“不完整美”、“残缺美”等美学意识,这些都为《徒然草》赋予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洗心水是清代西北地区著名高僧,著有《洗心水禅师语录》二卷传世,由其参学门人编录而成,收录于《嘉兴藏》。《洗心水禅师语录》收录了洗心生平文学创作,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诗歌创作体现了洗心参禅悟道的感想及其豁达的人生态度。文主要表现了洗心对人生哲理的体悟与阐释。洗心之创作不仅丰富了明清西北地区文人著述的种类,对研究明末清初西北地区佛教界的发展概况也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小龙 《丝绸之路》2009,(14):36-38
《吕氏春秋》是一部被司马迁称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的传世巨著,它涉及面广、思想内涵丰富。本文通过对其中《贵公》和《去私》两篇进行分析,认为其蕴涵的“贵公”思想对今天的立党执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坡苏公帖碑是现存刊刻最早的苏轼个人丛帖,也是历史上优秀的苏书刻石之一。本文对该帖作了多方面研究,并特别指出帖碑中保存的《中山松醪赋》“元祜正书本”是仅存的苏轼的两种写本之一,有别于人们熟知的“绍圣合卷本”。该本中苏轼修改的字迹表明它与《中山松醪赋》祖本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帖碑上四种苏轼手迹,三种墨迹已失传,有赖刻石流传,而帖碑是其传世最早的佳刻。因此,东坡苏公帖碑无论在保存东坡书迹方面。还是于苏轼诗赋校勘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帖学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8.
吴建华  阎续瑞 《沧桑》2008,(5):219-220
"义"是兼容古代诸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是《水浒传》的灵魂。在《水浒传》中,"义"的内涵可从三个层面去审视:不可逾越的"天意",即天理道义,替天行道;为政者的道德理想,即忠义与仁义;人与人的交往准则,即情义与侠义。认识《水浒传》中"义"之文化蕴涵,批判地继承其精华,构建新型"义"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思想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具体地说,思想是对创作主体的哲学政治观念情感、心理意绪、性格气质特征的高度抽象和精当概括,是各种精神现象的综合与融汇。它的形成规定和影响着创作主体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从而最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苏轼是北宋时期极富创造力的全能作家,在诗、文、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于尘埃之外。”(胡寅《酒边词序》)词经苏轼之手,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倾荡磊落,如诗…  相似文献   

10.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中期最杰出的书法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希哲,号枝指生、枝山道人等。与文徵明、王宠、陈淳并称“吴门四家”,又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有《赤壁赋》、《曹植诗》、《自书诗》等多种法书传世,著有《怀星堂集》。徐州博物馆藏《祝允明行书横幅》一件(图一),书风优雅秀润,洒脱流美,为祝氏行书之精品。  相似文献   

11.
今文三家《诗》与古文《毛诗》的融合是清代《诗经》研究所呈现出的新趋势,伴随着清代三家《诗》研究的全面复兴,这种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它既是清代三家《诗》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走向,也是三家《诗》深层次研究的表现,在清代三家《诗》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相似文献   

12.
澶渊晁氏是北宋中晚期的一个世家大族。苏轼与晁氏的交往也不限于晁补之一人。苏轼《与鲁直书》所指“晁君”应为晁载之伯宇,本对此详加考辨,对今人的硫误有所是正,并对《全宋》苏轼卷中编附注进行补证。  相似文献   

13.
<正>杜佑《通典》、郑樵《通志》与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这三部书在典章制度方面用功颇深,在体裁体例、历史理论和史学思想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三通”问世后学者多有关注和议论,相关总评常见于各类书目解题中。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处于社会大变动之中,中国史学也随之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面貌。“三通”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重要论著,体大思精,内涵丰富,对其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把握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损益,又能增进对“通史家风”发展演变过程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载李从军同志的《论苏轼的婉约词》一文,对苏轼的婉约词从多方面作了分析和评价,读后获益甚多。但其中有的论点,鄙意以为尚可商榷。李文在“苏轼对婉约词的继承”一节中,首先品评了苏轼在婉约词人中的地位,说:“苏轼的文集中,留下了三百多首词,婉约词占了大半。这就使他完全可以置身于大家的行列而和第一流的婉约词人相抗衡。”接着举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为例,而引清人王士祯《花草蒙拾》中的话:“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以为佐证。  相似文献   

15.
苏轼史学思想述论王云飞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不仅是我国宋代文豪、书画家,而且也是史学评论家。因其长期出任地方官和过着贬谪的生活,故未能属意著史。但从其文章里可知他读过《尚书》、《左传》、《史记》、《汉...  相似文献   

16.
“龟头”一词在苏轼笔下凡两见。其一,见于其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所作的《书赠古氏》(1082年)一文:“今年秋冬,当作三间一龟头,取雪堂规模,东荫修竹,西眺江山。”这是苏轼第一次使用“龟头”。其二,见于其在儋耳(今海南儋州市)所作《与郑靖老书》(约1098年):“近买地起屋,五间一龟头。”林冠群《新编东坡海外集》(海南出版社1992)认为:“按繁体字,‘灶’与‘龟’形近,恐为笔误。  相似文献   

17.
周宝荣 《史学月刊》2008,(10):35-40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以诗托讽”致祸,被贬黄州,此即乌台诗案。苏轼之所以“以诗托讽”,原因有三:一是对现实主义诗风的继承与发展,二是苏轼淑世思想的体现,三是对恶劣言论环境的挑战。乌台诗案对苏轼文学创作影响较大,此案之前的苏诗高扬现实主义,紧扣时代脉搏;此案之后的苏诗追求旷真,转向“和陶”。  相似文献   

18.
"绿杨城郭是扬州"--清初扬州红桥成名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以宁是康熙(1661-1722)时期到过扬州的诗人及作家,他曾对一个地方通过名人而获得知名度有过评论:"山川得名,多因人杰。未有苏公之游,赤壁一顽石也。苏公既游之,虽荒台残树,赤壁一名山也。"①游览赤壁时,董以宁朝拜苏轼像,并口诵刻在崖上的苏轼诗篇。他甚至特意将自己的这次出游安排在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所写的季节。显然,正由于苏轼来过此地,并且由于他的文学创作,使得赤壁对于董以宁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正如Craig Clunas 所提出的,一处园林的名声并不从它"自身的景致"中来,而是从它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宋诗大家,苏轼诗序同样也具有丰富的文学及文化价值。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苏轼诗序进行探讨:其一是诗序中的互见手法和诗序之美,二是诗序中写人记事所带有的史笔和小说笔法,三是苏轼诗序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论《左传》的政治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把《左传》看作儒家经典,说是儒家学派的政治教科书,《左传》作者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但过去有人从经学角度考察,认为“左氏不传春秋”,或说“左氏不祖孔子”,攻讦《左传》不附合经意,两汉今文经家即力主此说。近人有认为“《左传》作者固兼有儒法兵三家思想”的。此外,称《左传》是兵书的亦有人在。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左传》思想不是正统的孔孟学派,而更多地倾向于荀子学派,兼容了法、兵家的某些思想成分。如果摒弃今文经家的偏见,对“左氏不传春秋”的内容极易理解。因为,《左传》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期,它的政治思想倾向正反映了战国前期魏霸鼎盛、王者未兴的时代特征,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适应变动了的潮流,承认现实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