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家     
丁杰 《文史月刊》2009,(5):48-5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论书》中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按照苏东坡的说法,只有君子才能成为真正的书家,才能将字写得好。而小人是写不好字的,那些小人写出来的字,不仅没有君子风范,反而会有小人习气。  相似文献   

2.
张英秋 《收藏家》2004,(11):35-35
清代乾嘉时期,以写帖著名的书家主要有梁(?)和梁同书。这二位书家都酷爱用羊毫写行草书,平生留下数量极多的作品,时名高、求者众,在当时被合称为“南北二梁”。也有人把与二梁齐名的书家梁国治(1723 -1786年字阶平,号瑶、丰山,浙江上虞人,乾隆十三年状元,官至东闽  相似文献   

3.
满族书法家铁保江南有清一代,书家辈出,但循沿守常者多,创新自立者少。满族著名书法家铁保不取媚世俗,一脱康乾两朝馆阁气息而独具风貌,卓然成为一代大家,诚为难能可贵。铁保(1752──1824),旧谱姓觉罗氏,后改栋鄂氏,字冶亭,一字铁卿,号梅庵,晚号孩...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历史考察,《淳化阁帖》问世,不仅为历代众多书家提供习书的绝好蓝本,并为一直笼罩中国书坛的“帖学”奠定坚固基础,而且,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爱好者的注目,潜心探究,著书立说,久而久之在中国书坛上形成了一门专门学问。出现这样情况,发挥如此巨大历史作用;成都王著的功迹是不可也不应磨灭的。王著,宋初书法家,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只知他由蜀入宋。字知微,一字成象,四川成都人。自言自己是唐代宰相、著名书法家、东晋“书圣”王羲之之后的王方庆的后代。“著,  相似文献   

5.
赵玲玲 《神州》2012,(27):136-136
郭沫若先生早在1962年就为《人民教育》杂志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小学硬笔字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有效落实新课标精神,扎实抓好钢笔字教学呢?下面,我就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书坛晋唐至宋代,书家辈出,人才济济,到了元代书法名家寥若星辰,屈指可数。在这为数不多的书法家队伍中有一位绵阳籍的书法家名贯一世、堪称泰斗的人,他就是邓文原。邓文原与赵孟颊,鲜于枢并称“元初三家”。  相似文献   

7.
<正>王卫军,江苏泗阳人。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首届全国书法"三名工程"书法家、首届"中国书法院奖"获奖书家、首届"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江苏省文联委员,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常委。书法作品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  相似文献   

8.
榜书本作牓书,也叫“擘窠书”。世俗谓之大字。汉肖何以《苍龙》、《白虎》题两阙,或为见诸官府之嚆矢。古之大字存于纸帛者极少,大多刻寄于碑碣石壁。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云:“缘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后遂通称大字为擘窠书。南北朝时期,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姓名》谓:“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之,使就榜书之。”“诞”,三国时书家韦诞,字仲将,擅楷,故榜书之榜又作“牓”。“榜”本指牌额、布告,故榜书义即写牌额布告之字,皆要求写较大之字,故大字  相似文献   

9.
曾有人说,中国的书法家好当,也不好当。所谓好当,是因有股书以位传之风,似乎官做得越大,字也就越好,求写各种标牌的人也就越多。这种字可谓之"风体"。一旦人不在其位,更不要说或马失前蹄,那字的价值也就随之一落千丈。所谓不好当,有十年学画二十年学书之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真写出象样点的书法作品来,那是非拿出时间来下苦功夫不可的。因此,除有特别的天赋者外,一般人是做官与学书,往往不能二者得兼。但号称"党内一枝笔"的舒同,却二者得兼。本文就将向你介绍这位"儒官"。  相似文献   

10.
有“当代王羲之”之美誉的大书法家启功先生,本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但他拒娃爱新觉罗,自创启姓。他写的字遍布神州,却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他说:我首先是个教师。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6)
正清代书法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中兴时期,书法艺术由继承、发展到变革、创新,突破了宋元明清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形成了可与唐宋书艺并驾齐驱的繁荣场面,同时造就了很多造诣卓著的书法家。嘉兴海宁陈奕禧便是其中一位。陈奕禧(1648-1709年),字六谦,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海宁盐官人。~①官至江西南安知府,是清初一名重要的书法家。其书法在清初时影响很大,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喜爱他的书法,由于他的一生活动于康熙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一大批文人书家如异军突起。他们用书法抒胸怀,写豪情,挥洒自如,冲破了僵化刻板的“台阁体”樊笼。黄辉就是明代书家的佼佼者。黄辉,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不详。字平倩,一字昭素,号慎轩,无知居士。四川南充县走马场人。父子元,官湖广御史。黄辉幼承家学,才气横溢,以诗闻名,尤擅书法。一生著述甚多,有《庵集》八十卷、《平倩逸稿》六十六卷,《慎轩文集》、《怡春堂集》流传于世。《明史》有传,附在卷二八八《焦(立厷)传》后,摘录如下: “黄辉,字平倩,一字昭素,南充人。  相似文献   

13.
鲜于枢,字伯几,号困学民,虎林隐吏。曾卜居杭州西溪,时人以之称西溪子、西溪翁,晚年被任命为太常寺典簿,后人又称之为鲜于大常、鲜于奉常。他是元代大书法家,诗写得也很好,艺文鉴赏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但是,时至今日,其生平事迹人们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其生卒年、出生地以及其字号都不太清楚准确。比如其名字,很多人、很多书根据枢机并言以喻事物之关键(枢为户枢,机为门阃),便都写作鲜于枢,字伯机,但是,元代同时人与其有交往者都称他为伯几,鲜于枢本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文史月刊》2011,(5):32-32
人能写一手好字,按说是好事,然而,崔浩写一手好字,却引来塌天祸事。 话说北魏一朝,书法水准最高的人是崔浩。史书明明白白地说,北魏立国一百多年,崔浩写字最好,因此受到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的重用。 然而好字后来没有用好,崔浩被拓跋焘灭了九族。  相似文献   

15.
写戴明贤是一件难事,因他兼有作家与书法家的双重身份,写他的人也应具备这两方面的素养,而笔者平时虽喜弄笔头,却没有理论修养,对书法更是一无所知。好在戴先生有许多自述文章,剪接起来聊可复命。文章写好后,又觉得是平铺直叙,缺少波澜,几次修改都不满意,只好恢复原状。我很喜欢伍尔夫夫人《普通读者》那种夹叙夹议、庄谐杂出的文体,但手眼所限,学不来,没法子。  相似文献   

16.
当得知我的学生小刘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再次获得好名次时,我不由得脱口而出:坚持伴随成功。小刘是我们这儿有名的小书法家,曾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他的字写得苍劲而大气,颇受人们赞赏,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小刘是从五岁开始练习书法,每天必写两个小时,坚持二十五年从不间断。小刘的成功,与他能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练习有很大关系。我曾经看过一个资料,众所周知,电话是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的,但在贝尔之前,另一位科学家莱斯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莱斯研究了一个传声装置,能用电流将声音传到千米之外,但这个装置仅可用来唱歌,不能用于讲话,后来莱…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丰富多采的时代。它对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清代书法大致可分为帖学和碑学两个阶段,即清初至乾隆晚期为帖学时期,乾隆晚期至嘉庆以后为碑学时期。碑学的兴起显示出了它优于帖学的特点,加之大书法家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极力鼓吹,清代后期便形成了师碑的热潮。特别是道光以后碑学名家辈出,其中以何绍基、赵之廉成就最高,何绍基自然成了当时碑派书家的杰出代表。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又号媛臾,道光进士,官至编修。他博学多才.喜欢读书,于经、史、子学皆…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书法艺术,最能体现书法家的学养、阅历与个性。比如毛泽东的书法大气磅礴,周恩来的书法俊雅隽永.而民族英雄岳飞泣血书成的《出师表》,字里行间就充满金戈铁马杀伐之声。欣赏韩秉成的书法作品,更加深了我这种直观感觉与艺术判断。正如书家不事张扬处事沉稳的禀性风格一样.他的书法作品功力深厚,笔墨凝练,神形皆备,内敛锋机,富于变化,大胆出新,品读一篇篇书法新作,分明就是“字如其人”、“功夫在字外”的最好见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朝日新闻》是日本综合性日文报纸,这张创刊百余年的报纸经过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全日本知名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朝日新闻》报头这四个字,非是日本人题写,而是出自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之手。  相似文献   

20.
《桂林市志》编者十分重视宏观、中观资料的运用和著述。全书写有总述23500多字。大事记首有特记,专写“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桂林”,共51条,约9000多字,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内容,首列特记也是《桂林市志》的创新。73个分志,除1个外,72篇之首均写有概述。人物志首亦有概述。这充分说明中观资料运用的好。特别是全书写事、状物、录诗,尤其是层层注重写人的活动,以事系人,因而微观资料好。这本志书除有人物志,以人系事,写人物的活动外,总述和各分志从概述到条目,层层注重记人,全书内容是处处见物又见人。志书微观资料好,但不繁琐,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