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是享誉世界的名著,其影视改编一直受到导演编剧的青睐,作品均具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水平。由于体裁不同,小说、电视、电影交代人物关系、呈现剧情发展的方式迥异,尤以需要大量浓缩故事的电影难度最高。现就电影05版《傲慢与偏见》的部分经典场景,从镜头语言方向分析它们所交代的画内画外。  相似文献   

2.
刘小玲 《文史天地》2014,(11):79-82
正达西庄园是《傲慢与偏见》里至关重要的故事场景,简·奥斯汀迷们对其都很熟悉。《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成名小说,主要讲述了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小说自1813年出版后广受欢迎并多次被搬上荧屏。2005年版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在英国一个古老的庄园取景。随着电影的热播,取景的庄园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被亲切地称为达西庄园。  相似文献   

3.
蜀青 《环球人物》2013,(25):90-91
从《傲慢与偏见》里的凯蒂、《成长教育》里的珍妮到《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黛西,穆里根演出了一系列的"拜金女",可生活中的她却稳重低调。面对纷纷而至的片约,她拒绝了,"我只看剧本和角色,只会为兴趣而不会为了钱而表演。"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居住空间描写进行分析,通过两部作品在这方面的同异,来考察二者在以居住空间为代表的环境描写方面如何作用于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对作品情节发展所起到的暗示性作用,从而理解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高超手法。  相似文献   

5.
李侠 《旅游纵览》2014,(4):342+346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诞生于资本主义向现代工业转型的时期,作品以尖锐的笔触透过婚姻描写了当时社会男权至上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不满和抗议,体现出了强烈的现代社会女性主义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女性作家简·奥斯汀对于女性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创作的作品以独特的女性主义和叙事视角来揭示和批判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本文将以《傲慢与偏见》为例,研究女性主义叙事层面上的简·奥斯汀,把握其女性主义作品中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英国文坛两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分别在其代表作《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使用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荡气回肠的反抗——缓冲——结合的三步骤爱情模式,并通过这个经典的爱情模式为我们塑造了世界女权画廊中的两位不朽形象:简·爱和伊丽莎白。  相似文献   

8.
常天 《纵横》1998,(10)
王晓棠,1934年生于南京,父母专绘画,工诗词,嗜京剧,家中藏书多,她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啃大部头的书:《红楼梦》、《镜花缘》、《三国演义》、《水浒》,还有《茶花女》、《浮士德》、《傲慢与偏见》等等。浩瀚的书海陶冶了她,使她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悟性。一次,面对壁上父亲所绘的国画:一只掠过枝头的黄鹏,题句是“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小小的她,凝视良久,竟自叹  相似文献   

9.
聂汉林 《丝绸之路》2013,(6):130-131
《傲慢与偏见》是由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所写的一部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代表作。在这部经典著作中,简·奥斯汀通过给读者展现几种不同类型的婚姻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婚姻关系,同时也表明作者理想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本文旨在对简·奥斯汀笔下的不同婚姻类型进行分析来诠释理想美满婚姻形成条件以及人们理应持有的正确婚姻观。  相似文献   

10.
王巍 《神州》2011,(10):12-12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描写,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在讽刺资本主义婚姻关系的同时,借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与婚姻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理想的婚姻是爱情的蓓蕾所开绽出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巍 《神州》2011,(23):12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描写,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在讽刺资本主义婚姻关系的同时,借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与婚姻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理想的婚姻是爱情的蓓蕾所开绽出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毕玉秋 《神州》2011,(23):1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品中的贝内特太太代表着当时保守封闭乡村的无知妇人,她以金钱作为衡量爱情的标准。然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则有胆识、有智慧、有主见,她尊崇建立在平等与相爱基础上的婚姻。作者将两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观念进行对比,向读者展现出人物所持的不同的金钱爱情观,体现当时的社会环境特征以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毕玉秋 《神州》2011,(10):1-1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品中的贝内特太太代表着当时保守封闭乡村的无知妇人,她以金钱作为衡量爱情的标准。然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则有胆识、有智慧、有主见,她尊崇建立在平等与相爱基础上的婚姻。作者将两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观念进行对比,向读者展现出人物所持的不同的金钱爱情观,体现当时的社会环境特征以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秀菊 《神州》2012,(18):10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相似文献   

15.
廖可依 《神州》2012,(30):4-4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杰出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在那个特定时期对女性们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描写,注重对自身生活经验的感受,把女性提升到主角的地位,并对男权文化世界进行解构。在强烈女性意识的首次体现中,由于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思想的禁锢,因此在女性意识的体现中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王倚天 《神州》2011,(4):66-69
大众媒介对当代社会中政治、文化、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意又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最强大的两大阵营——媒体与影视。不仅代表舆论,还可以左右舆论。由于媒介偏见的存在,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毋庸置疑是被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加工过的。尤其是在外国媒体和影视塑造中国形象的时候,这种偏见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法国《世界报》有关中国的报道的分析以及对含有中国元素的、由法国导演拍摄的电影《解放军在巴黎》(1974)、《的士速递Ⅲ》(2003)、《巴黎我爱你》(2006)中中国形象的研究,来阐述法国媒体对影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是女性作家文本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思想,而女性叙事方式是女性意识形态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中国二十世纪现代女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这两部创作于不同年代,有着不同民族文化和审美背景的作品,却有着相似的女性叙事方式,折射出女性作家相通的女性主义思想。文章试从两部作品文本的女性叙事方式入手,探讨女性作家不同于经典叙事文本的女性叙事特点,发掘其文本在女性主义思想方面的共通之处,以利于女性文本意识形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陈卫安 《神州》2014,(5):140-141
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际中常常会出现模糊语言的现象,可以说模糊概念、模糊语言充满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也直接促成了模糊语言学的产生。由于模糊语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语用功能,因而模糊语常常被人们用在生活交际中,同时模糊语还被广大文学创作者大量运用在文学作品当中,从而在文学作品中绽放着模糊语的语用魅力。在此,本文将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模糊语在作品中的语用体现。  相似文献   

19.
翁敏秀 《神州》2012,(15):73-73
简·奥斯汀在小说中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婚姻的本质,简而言之,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导致经济对婚姻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小说通过对四对婚姻的描述和讨论,展现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观:仅仅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建立在爱情和经济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美满的婚姻。本文主要以经济和爱情这两个因素为点,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进行分析,讨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对他们婚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怡婷 《神州》2020,(5):9-9
“一个全是预示着美好的计划,永远不可能实现;只有稍许带上几分特别的苦恼,才可大体上防止失望”,文中的这句话似乎映证着我们当下社会所讨论的“面包和爱情如何抉择”、“彩礼钱是否取消”等将婚姻“庸俗化”的论题,似乎现实将爱情与物质绝对化对立,似乎生活的苦恼强迫大多数的人舍弃曾经“幼稚”却珍贵的浪漫主义因子。在一个个偏激片面的言论下,变得佯装世故、胆战心惊,未曾前进尝试,便后退畏缩。在听多了所谓“过来人”的主观评判,或许,《傲慢与偏见》这部十九世纪初的经典之作,用将他人故事娓娓道来的方式,更能启迪个人婚姻观的思考。当然不可置否的是相较于奥斯汀后来的《爱玛》,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分偏少,戏剧性夸张稍多,对世事也比较乐观,浪漫主义色彩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