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第11号汉墓出土了一件漆盒石砚(见彩色插页)。由于长期浸泡在地下水内,砚盒木胎已经腐朽,吸饱了水分,表面漆皮大部分脱落,局部漆皮残缺,石砚与漆皮表面也都积满了水垢。我受临沂市博物馆的委托,对漆盒进行脱水整理,在修复过程中对这件石砚的用途及漆盒的制造、绘画工艺有所认识。现将修复方法、该砚用途及其艺术特色介绍如下,不妥之处,尚祈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龙头山古墓群渤海国王室墓地出土的银平脱梯形漆盒是唐代银平脱工艺中一件制作精美的珍品.该漆盒出土时已被挤压变形,漆皮及木胎残损,金属构件及银饰腐蚀风化严重.为保护此漆盒,采用脱水保护及修复处理恢复厂它的原貌.对这件器物中变形漆木构件进行慢脱水整形保护,以及对木胎朽蚀构件采用制胎、粘帖、补配、做旧等方法,使之取得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出土浸饱水漆木器的脱水定型,采用硅胶法将出土浸饱水的漆耳杯和漆盒表面用75%的酒精棉球擦净,经软X射线对胎质进行无损检测后,用电火花打孔,然后放入干燥器皿内的托盘上,同时放入称量的变色球形硅胶,反复更换硅胶量,每次更换25g,每810天更换一次。待硅胶不再变色,器物不再减重,脱水定型完成。结果表明,各件器物平均脱水量为121g。其中,漆耳杯平均脱水率为140%,漆盒盖为120%。说明此法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完善,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聂菲 《南方文物》2023,(6):184-198
旋涡三云凤纹,一种从战国中期至西汉中期从未间断过的漆盒纹样。其源头可追溯到西周青铜器卷体凤鸟纹、春秋晚期漆盘旋涡三鸟纹,也是战国楚墓和秦墓常见漆器图案,它的兴起与其所反映的宗教含义有关。秦昭襄王时期,秦工官融合和创新了一种旋涡三云鸟纹漆盒样式,反映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随着秦帝国扩张与统一进程,其影响延及秦占领的巴蜀和江汉地区官营制品。汉初“成都市府”官营漆盒制造自然承继了这一传统并加以改进,尤以马王堆汉墓所出最为经典。随后,该纹样的变体还在西汉中期漆盘上流行,见于湖南、江苏地区出土诸侯王高级贵族墓中,为诸侯国工官造。其影响还导致了西汉晚期工官造旋涡三云兽纹漆盘的产生,见于边陲和扬州一带出土中小型贵族墓中。故此,本文拟对该漆盒流行地域、发展序列、生产流通与宗教意旨进行分析,追溯其源与流,讨论它对工官造漆器的影响,厘清它与墓主身份、制地关系问题,为辨析其年代分期、生产机构与制地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职贡图像是描绘四方异邦及毗邻各族朝贡使者仪容、贡物的一种图像样式,它肇自两汉,盛于明清,其间产生过萧绎《职贡图》、李公麟《万方贡职图》、钱选《西旅贡獒图》、仇英《诸夷职贡图》、傅恒等《皇清职贡图》、清粉彩职贡图瓶、清万国共球职贡图挂屏、清职贡漆盒等数百件重要作品。这些图像作品以绘画、瓷器、插屏、漆盒等为载体式样,融汇了丰沛的政治、艺术、民族蕴涵,承载着"建构帝国、描述天下"的文化功能,成为彰显国运昌盛、宣扬国威的符号及体现政治认同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漆盒形制丰富,纹饰精美,品质上乘,有雕漆、填漆、漆地嵌螺钿等多种工艺,体现了皇室奢华尊贵的欣赏品味,是漆器工艺在清代高度发展的范例。文章选取了其中具代表性的8件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台西村商墓中出土的医疗器具砭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6)
1973年,河北省博物馆、文管处在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第十四号墓葬中发现一件石镰,长20厘米,最宽处5.4厘米,形制与过去大量发现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商代石镰无大差异,但未见安装手柄的痕迹。十分引人注意的是其出土情况极为罕见。十四号墓是一座商代中期的长方形竖穴墓,墓主人是一奴隶主,墓中有较丰富的殉葬物如铜爵、铜觚、铜刀、陶鬲、陶豆、卜骨等,东侧二层台上有一被捆绑手足的殉葬女奴隶。石镰置于西侧二层台上一具长方形漆盒内。漆盒已腐朽,但遗留痕迹清晰可辨,盒里面涂朱色,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4,(1)
<正>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的中室出土了一件形制较大的漆圆盒(FD4∶024)[1]。该漆盒"外黑里红,木胎,有子母扣,秘色瓷以丝织袱包裹放置其内。盒盖已朽。盒盖底有墨书题记:‘法华院冝儿贪五’"(图一)。这件漆圆盒不在出土的《衣物账》石碑记载之内。漆盒保存不佳,器盖已朽。多数学者认为,它只是一件盛贮器具,关注更多的是放置其中的秘色瓷器。但是,从这件素面漆盒的材质与形制、存放位置、共存器物及款识铭记来看,笔者认为,其应为唐代家具——食柜,理由如下。一与唐代"家具"概念相似在探讨本话题之前,不可不探究的基本概念是:何谓"家具"?"家具"一词是何时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1952年,当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被发现于广州市西村石头岗一工地里的一座木椁古墓时,发掘出了一件保存完好的椭圆长方形漆盒。它便是现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的镇馆之宝:烙印“蕃禺”漆奁。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九七八年在山东省莱西县岱墅村东群众习称“点将台”的高地上清理了西汉古墓两座。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玉石、漆器等。其中漆器有七十多件,玳瑁形漆盒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件。 玳瑁形漆盒,通长17.5,高12厘米,木胎。外部髹黑漆,上作红与黄色花纹。内部全髹红色素彩。腹下两侧绘四足。头和上颔及背部作为上盖,下颔连在腹部作为盒身,上下颔中凿一浅槽,当中嵌有一小木栓,下端固定在下颔上,上端钻一小孔,上颔内横一小园柱插入小孔,头部为把手,将上下颔压合到一起,其盖便张开。底盖之间以子母口扣合。总之,造型生动逼真,为一珍品。但此盒由于地下水、无机盐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出土时饱含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