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杨雪飞 《收藏家》2014,(1):15-21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水乳交融中不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佛教造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在吸收印度、中亚、西亚等地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的技艺和审美,发展形成中国美术的重要门类。  相似文献   

2.
李青峰 《文博》2011,(5):52-58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六一五世纪的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传入后,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乾陵作为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部自然不可避免地也深受影响,其不管是地下出土的以壁画和唐三彩为主的珍贵文物,还是地面遗存下来的精美石刻,许多都留有佛教文化影响的痕迹,带有佛教艺术熏染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佛教全称佛陀教,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代印度。佛教始祖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656——485年),祖传是古代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佛教创立后,历经教徒长期的苦行斗争,逐渐在印度发展成为一大教派。尔后由民族宗教发展成为世界宗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抗衡。  相似文献   

4.
佛教兴起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代印度,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开始从恒河流域扩展到印度各地,并逐渐向国外传播。它通过印度西北传至安息、大夏、大月氏、康居,东逾葱岭传入西域,经龟兹、于阗等地,进入玉门关,阳关而至中国内地。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利用翻译佛教典籍进行传播的。由于当时所译的经典,大都是按照印度的思想习惯,中国人不容易接受。而且,汉地初期佛经的原本,多数经过西域各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4,(1)
<正>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水乳交融中不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佛教造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在吸收印度、中亚、西亚等地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的技艺和审美,发展形成中国美术的重要门类。中国古代佛教造像是旅顺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重要内容,本展览从丰富的馆藏中遴选出精品,分为"诸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四个部分,以石雕、木  相似文献   

6.
1940年,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伊什库曼河谷伊米特村出土了一件公元前4世纪至前2世纪的青铜釜,分析其造型和纹饰可知,其与同时期近及帕米尔、远达伏尔加流域的广大中亚地区出土的形制相似的铜釜(■)之间存在紧密的文化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伊朗、印度和希腊古典文献内容的分析,从历史人类学角度对铜釜(■)进行审视,探索其文化意义,可知公元前2世纪左右,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塞人部落以吉尔吉特为跳板南下印度,吉尔吉特出土的铜釜是这一人口迁徙活动的物证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东亚大陆居民大批移居日本列岛。日本史书称他们为“归化人”。这些大陆移民在与土著居民共同劳动与拓植中,不仅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且推动了古代日本民族崇外文化心态的产生。正是在这种崇外文化心态的支配下,日本民族大量移植中国文化,形成了多元复合的文化结构,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唐际根 《中华遗产》2012,(7):158-159
司母戊鼎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文物,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这件商王朝(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所使用的礼器,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甚至写进了中学历史课本。司母戊鼎果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吗?  相似文献   

9.
魏文斌 《丝绸之路》2014,(15):67-80
佛教及佛教石窟寺是古代印度与中国最有特色的文化交流.也是丝绸之路上最能反映东西交流的文化及文化遗存。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自公元2~3世纪也开始了佛教艺术的创作。但在较长的时期内(1~4世纪),中国内地的佛教艺术一直受印度的影响,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四川及南方出土的汉晋时期的佛教造像,明显受到秣菟罗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1,(6)
正塔的全称叫做"卒塔婆"或"窣堵坡",最早出现在印度。公元前5世纪,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教徒为了保存他的"舍利子",于是兴建"堵坡",这种建筑比较简单,是在一个不太大的台基上,修起半圆形的坟冢,加上一个尖顶,这就是早期的"塔"。当然,其形制在印度后来也有发展。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传入我国,我国古代建筑师在古代原有高层建筑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墓塔的建筑形式,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新建筑—塔,不过早期不称作"塔",而是称之为"浮屠"或者"浮图"。  相似文献   

11.
谢璞 《丝绸之路》2013,(8):69-74
伴随着佛教东渐,古代印度佛教的庭园设计形态是否也曾在中国流行,以往的研究没有具体的澄清与确认,而历史文献的记载明确表明,古代中国人有着与印度截然不同的庭园与园林设计理念。本文从7世纪之前佛经中描述的印度佛教庭园设计、唐代莫高窟壁画净土变中的水池庭园空间形态、中国古代园林景观遗构三个方面梳理了印度佛教庭园设计与中国古代佛寺园林的关系,认为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对后世的佛教庭园空间的构成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前485年)。自公元前三世纪印度摩揭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开始,佛教越过古印度的边境,不断地向外传播。公元一世纪中叶,在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和伊斯兰堡西北的坦差始罗一带)产生了一种印度与希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亚述学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洪更  陈德正 《世界历史》2005,1(5):121-128
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近三千年的时间里,古代两河流域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然而,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世纪,在外来民族的征服和同化过程中,古代两河流域文化逐渐泯灭了。尽管希腊一些史家的作品和希伯来人的《旧约》保存了一些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丝绸,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它很早以前就输送到了西方。根据古代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著作,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时,西方已经把中国称作“赛里斯”。“赛里斯”是由希腊“赛尔”一词而来,“赛尔”是蚕丝的意思。“赛里斯”即是“丝国”。既然称中国为“赛里斯”,说明中国丝绸在当时已输入了西方,也就必然出现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此外,印度憍胝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古代斯巴达文化形象的基础.一般认为,斯巴达教育是国家控制之下的军事化教育.其实,这个观点并没有真实反映古代斯巴达教育史的整体.古风时代,斯巴达教育与希腊世界其他城邦的教育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到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于兵源紧张、战争危险加剧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了军事化内容;公元前4世纪后期,充当雇佣军成为斯巴达公民重要的谋生手段,军事训练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但是,我们所了解的国家化的、军事化的教育模式,产生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斯巴达发生的改革运动中.  相似文献   

16.
核心价值概述 苏州古典园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包括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以及2000年扩展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吴王苑囿,公元4世纪出现私家园林,18世纪达到鼎盛.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仍有50余处,建造于11-19世纪的9处古典园林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写意山水园林艺术的典范,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文化、美学思想与城市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孔雀帝国(公元前324—187年)是古代印度版图最大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统一帝国。它的社会形态表现了古代印度奴隶制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使孔雀王朝的社会形态成为“古代亚细亚生产方式”类型的奴隶制社会。本文仅就其奴隶制的特点及其与土地关系的联系略论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造型、纹饰和冶铸技术上,都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所表现的青铜文化特征,是世界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方文化在商周璀灿的青铜文化中,神秘怪异的动物纹饰及造型占有很大的比例,该特征一直持续到西周中期。这种装饰风格不仅是奴隶主贵族审美观的简单反映,更是一定社会思潮的影响在青铜器上的集中体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巴克特里亚王国(Kingdom of Bactria)是公元前3世纪中叶从塞琉古帝国独立出来的东方希腊化王国。它位于中亚腹地,其核心区域位于今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以及南亚的巴基斯坦,处于亚洲大陆交通的十字要冲之地。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中亚地区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区,它不仅保留了古希腊文化,还创造了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同时融合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因素的多元文化,成为犍陀罗文化的始祖之一[1]。巴克特里亚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承担着中转站的重要作用,探究巴克特里亚历史,对中亚历史、丝绸之路和古代文明交流等相关历史议题,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程爱民 《丝绸之路》2013,(16):18-19
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自古就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于咽喉"的重要地位,随着汉朝开辟河西四郡,武威逐渐成为河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凉州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是外来文化进入内地、中原文化向外传播的必由之地,也是吸纳多种文化的最前沿阵地。大量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物品由此涌入,往来的商旅与使团中又夹杂着佛教徒,无形中又把公元前5世纪诞生于印度的佛教传播进来,由此使凉州成为佛教东传的必由之路和佛教的第二故乡,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