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莉 《文史月刊》2011,(3):28-31
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北,台湾海峡两岸经历了三次危机。 在此期间,海峡两岸秘使频繁往来。蒋方有著名资深记者曹聚仁,台湾当局“立法委员”宋宜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毛泽东也派著名爱国人士、国学大师章士钊先生三赴香港,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  相似文献   

2.
我的伯父曹聚仁,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已是 名震上海滩的学者、教授、作家和记者。50年代后,羁留港澳22年。因其“最早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新中国系统地作爱国主义宣传”(夏衍《怀曹聚仁》),成为蜚声海内外“新闻界的一支‘健笔’”,(余力文《事业宗奉儒家,生活力行墨家──书生老报人曹聚仁》),海外华人舆论界的灯塔。可是自从1972年伯父病逝澳门后,他的名字却被历史的烟尘阻隔,在海峡两岸同时被淡漠多年。直到80年代,他的名字又重新见诸海峡两岸报端,并很快被新闻媒体炒热。海内外陆续再版了他的著作,出版了关于他…  相似文献   

3.
<正>曹聚仁(1900-1972),在中国抗战史上,曾浓墨重彩写下过抗战新闻专访的著名战地记者。今年6月26日,是曹聚仁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日。今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  相似文献   

4.
李伟 《钟山风雨》2012,(6):16-20
201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逝世40周年。曹先生故乡浙江兰溪梅江镇举行纪念活动,我应邀参加。在"曹聚仁生平资料陈列室"中,见有笔者撰著的国内首本《曹聚仁传》,虽硬面精装,也已翻烂,令人不由心生世事无常之感。归来后忆及曹传问世之始末,颇多感慨,遂作此文。一先从写曹传的起因说起。我最早知道曹聚仁,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上世纪30年代,由叶  相似文献   

5.
柳哲 《文史春秋》2014,(4):13-16
最近,两岸交往频繁,和平曙光再现,令人欣慰万分。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国共和谈机密的披露,一位曾被历史烟尘所湮没的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的爱国事迹,也逐渐为世人所知晓,受到世人尊重。  相似文献   

6.
柳哲 《文史精华》2002,(6):10-15
“谜一样的人物”曹聚仁,由于其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至今仍是扑朔迷离,特别是他晚年曾为两岸和平统一奔走一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近年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媒体对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走的历史已有所披露。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走的过  相似文献   

7.
曹聚仁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记者和学者。抗日战争爆发的前数年,他只有30余岁,已经是上海的名作家、名教授了。那时候郑振铎出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长,罗致了不少的名作家、名学者在那儿当教授,曹聚仁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我只有20出头,便很喜欢拜读曹聚仁先生的杂感文,觉得篇篇都隽永有味。  相似文献   

8.
远离政治却又忧国忧民 曹聚仁常说自己要远离政治,可他忧国忧民的意识,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中国抗日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上海、武汉、天津、北平等大城市先后成立各界救国 会。1936年5月,各地救国会代 表在上海集会,于当月31日成立 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声 明,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主张。曹聚仁参加 了这次集会,并被选为常务委员。 在这次集会上,曹聚仁慷慨 陈词:“这回抗日,乃是我们这一 辈人的事,要死:我们就去死好 了。” 曹聚仁加入…  相似文献   

9.
百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曹聚仁(1900-1972),从1900年出生到现在,已经99年了。按照曹聚仁家乡浙江金华的风俗,今年是他的百岁冥寿,亲友应为他举行大祭。他的一生并不太长,与世纪同龄的他仅仅度过了3/4的世纪还差3年。20世纪的中国文坛、报坛、学界,异彩纷呈,名家迭出,曹聚仁便是其中的饺校者。曹聚仁的一生传奇色彩特浓,有时声誉鹊起,有时沉寂无闻,曾身经枪林弹雨,也曾左右挨骂,还曾经成为中南海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宾。他的这种既丰富多彩、又扑朔迷离的人生使他被人称为“谜…  相似文献   

10.
柳哲 《岭南文史》2000,(2):39-43
百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曹聚仁(1900-1972),从出生到现在,已经100年了,按照曹聚仁家乡浙江金华的风俗,今年是他的百岁冥寿,亲友应为他举行大祭。他的一生并不太长,与世纪同龄的他仅仅度过了3/4的世纪还差三年。20世纪的中国文坛、报坛、学界,异彩纷呈,名家迭出,曹聚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本刊曾于1999年第11期发表柳哲先生的《百年回眸曹聚仁》,颇受读者好评。现再首次摘发曹聚仁先生晚年与其胞弟曹艺、原配夫人王春翠有关两岸和平统一的家书,使读者能进一步对当年奔走于海峡两岸的神秘人物行踪有所了解,并借此告慰曹先生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曹聚仁(1900-1972)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曹聚仁,1900年6月26日出生在浙江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墩头镇)的一户农家。  相似文献   

13.
1965年7月20日,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偕夫人郭德洁从海外归来抵达北京。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机场迎接。随同李宗仁归国的还有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当晚周恩来宴请李宗仁一行,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对李宗仁毅然归来表示热烈欢迎。27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并建议李宗仁到全国各地看看。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央对李宗仁的归来活动做了一系列安排,其间在政协礼堂便举行多场活动迎接李宗仁先生,世界为之瞩目。  相似文献   

14.
蒋梦麟做过15年的北京大学校长,威望很高,他的“硬气”远近闻名。有人问过香港著名人士曹聚仁平生最敬佩的人是谁?曹答:“蒋梦麟。”问者曰:“何也?”曹聚仁再答:“有种。”所谓“有种”,无非是富胆量、有担当,其实就是“硬气”。  相似文献   

15.
1958年6月9日,中共中央就周恩来提出“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等问题专门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讨论了周恩来等人的工作安排,与会者一致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6.
1958年6月9日,中共中央就周恩来提出“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等问题专门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讨论了周恩来等人的工作安排,与会者一致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主席欣赏他的自由主义,让他不妨更自由些。周恩来总理称赞他为:"爱国人士",在海外公祭他。陈毅副总理评价他:"此公爱作怪论,但可喜。" 蒋介石纡尊与他畅谈,蒋经国与他密商两岸统一。罗青长称他"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章克标说他是"了解和认识目前中国情况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左文 《纵横》2013,(1):44-47
2009年1月15日,92岁高龄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等六位先生,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证书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得知这一消息,任老十分高兴,并郑重表示:一定要为弘扬中华文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孰料,不到半年即当年7月11日,任老竟悄然离世。当天上午,温家宝总理即委托工作人员向有关负责人,转达他对任老辞世的深切哀悼,并向任老亲属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带来的这场大运动,对我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曹聚仁这一自述,高屋建瓴地说明了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事实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是1919年席卷全国、冲击浙江省一师的五四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师学潮,也许曹聚仁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不仅当时不能成为学生的领袖,后来更不能成为名教授、名学者、名记者、名作家。这并非臆测之词。五四把曹聚仁推到时代的波峰浪尖……舟遇施存统 初读《新青年》1915年秋天,曹聚仁从故乡浦江来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这时尽管国内外风云变幻,校园里却非常平静。同学们都…  相似文献   

20.
2002年3月18日,坐落在东南大学的“田原书画作品陈列馆”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一位78岁老人风趣的开场白迎来一阵阵的掌声:“感谢东南大学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牛棚’,我庆幸我的‘孩子们’有了这么好的归宿……。”这位精神健朗、诙谐幽默的老人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能艺术家”田原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