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重新研究曹仲达与“曹家样”,考订了曹氏的生卒年及其可考的生平,认为他有着由南(朝)入北(朝)的经历。本文从画史所载曹氏师承入手,发现代表南梁新画风的张僧繇和来自中亚西域的塞特(壮)勤是其师承的重要来源,从而进一步探讨了“曹家样”的形成问题,认为“曹家样”是南、北二源以及其他复杂的社会、宗教、文化身份认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还对长时段、大范围内相关的图像遗存进行考察,重新勾勒了“曹家样”的面貌。在对这一具体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倡在后现代之后风格史研究的一种可能与方向——厚背景研究法。  相似文献   

2.
Miho、青州和史君墓围屏石榻或石椁上直接表现丧葬仪式的图像,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入华粟特人葬俗和死亡观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和图像资料。结合粟特故地、丝绸之路及其它入华粟特人墓葬的考古资料与中外历史、宗教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入华粟特人死亡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犬视尸毒到事死如生;从善恶二元观到钦瓦特桥审判;圣火与善神崇拜;灵魂不死与天国享乐。  相似文献   

3.
崔莺莺与唐蒲州粟特移民踪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寅恪先生推测元稹《莺莺传》中的主角崔莺莺原型是与酒家胡有关的中亚粟特种族女子。本文继续其思路补充新证:一、蒲州唐河中府治所官衙“绿莎厅”可能是粟特语“首脑、头子”的译音,证明蒲州曾有粟特胡人聚落存在。二、大历至贞元年间蒲州为李怀光根据地,其部下有大量粟特胡人驻此。三、蒲州乾和葡萄酒的“乾和”二字是突厥语“盛酒皮囊”译音,证明蒲州有胡人酿造葡萄酒业存在。四、唐初蒲州地区就有酒家胡,相邻的绛州王绩写有题壁酒家胡诗。五、元稹对胡人生活非常熟悉,写有许多有关“胡化”风气的诗歌。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陈寅恪的推测。  相似文献   

4.
现在正经的字典上还查不到粟特,不过互联网非常发达,一查就知道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但是粟特人不光是“叛贼”,更多的是“好人”,所以我今天把历史上粟特人的面貌展现出来,让他们登场,给大家亮亮相。  相似文献   

5.
统一新罗并合了朝鲜半岛上旧属三韩的地域,没有也无意于北上占据本非三韩的高句丽故地。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主体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渤海国仅据有一部分高句丽旧地。所谓“统一新罗与渤海国的相互敌对很像一个被分割国家的南北两部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对历史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史书中有关安禄山等杂胡记载的考察,论述了唐代活动在北方的原出粟特地区的“杂胡”在文化上所受到的突厥等内亚游牧民族的各种影响,并结合个案指出当时的“杂胡”实际上并不具有统一的族属意识,其成员认同胡人还是突厥往往要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文章还揭示了粟特后裔在晚唐五代的进一步“内亚化”,从而动态地分析了入居北方边境地带的粟特人所经历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7.
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848— 10 3 6年间以敦煌为中心存在的归义军政权 ,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以 914年为界 ,前期由张氏家族掌权 ,后期由曹氏掌权。前后期的归义军政权 ,在内政和外交等方面 ,有许多明显的不同 ,迄今没有圆满的解说。本文提出曹氏统治者出自粟特后裔 ,并从敦煌粟特曹姓的来源、粟特人担任归义军要职的情况、曹氏与回鹘于阗的联姻、粟特人在曹氏政权中的地位等方面加以论证 ,从而对曹氏政权的特性及其对敦煌历史的贡献 ,给予了比较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古时期的党项与粟特关系密切。灵夏党项与六胡州粟特人同受突厥政治文化的强烈影响,在追求共同政治目标的驱使下联合发动六胡州之乱。参与平乱的党项拓跋部借平乱成为唐廷统治党项诸部的合法代表,政治地位居于诸部之上。党项拓跋部建立定难军政权后,夏州地区的粟特人及唐末迁徙于此的粟特人纷纷效力于定难军节度使,或执戟于外,或侍奉于内,为定难军职官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定难军政权成为西夏王朝后,随着王朝疆域的扩大,灵州、凉州、沙州等地的粟特人后裔都成为王朝属民,身份各异,黑水城也出现了粟特人后裔的身影。双方关系的转变突出反映了西北政治格局中党项势力的崛兴与粟特势力的衰落。  相似文献   

9.
李国  沙武田 《丝绸之路》2012,(20):73-81
敦煌壁画中涉及粟特艺术因素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敦煌壁画在继承汉晋壁画传统、吸取西域民族和外国佛教艺术有益营养的同时,创造出各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粟特美术及其表现构成了敦煌艺术中独特的内容,实属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新问题”。作为敦煌艺术重要营养来源的粟特美术,是敦煌这样一个粟特人流寓中国后的聚居中心地艺术作品不可不谈的问题与现象。只有如此,才能客观真实地把握敦煌艺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我们研究粟特宗教艺术时,做一些初步的区别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要区分粟特中心地带(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东南与塔吉克斯坦以西之间)及散落附近广袤的聚居地(从黑海到中国,可能甚至更远)。考古调查显示,马兹达教(又作“袄教”)的地方形式传人粟特腹地成为当地的主要宗教。而佛教、基督教、摩尼教在粟特则受排斥。  相似文献   

11.
唐代长安一个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的交流十分频繁。由于丝绸之路的昌盛和经商、战争等原因 ,大批中亚粟特人移居长安 ,形成了自己的聚落区 ,散布在礼泉坊、布政坊、崇化坊、普宁坊、靖恭坊等坊里 ,并建立了粟特人所信奉的祆祠、景寺、摩尼寺等“胡寺” ,从而使外来宗教在唐帝国的首都得以传播。多年来 ,中外学者对长安出土的粟特人墓志史料进行过仔细的爬梳 ,对居留长安的粟特人宗教信仰及其活动影响做过许多深入的探讨 ,其中对源于基督教聂斯脱利派 (Nestorianism)的景教尤为注目 ① 。但除了学术界公认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现存西安…  相似文献   

12.
粟特人是中古丝绸之路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在汉文化艺术领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唐代内迁粟特人在汉语译经文学、传统诗文、音乐文学等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且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文学家族。在传世文献之外,敦煌文献和出土墓志补充了丰富的唐代粟特人文学材料,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文学成就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中华多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迁粟特人的文学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学”的内涵,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3.
敦煌遗书有一些关于“史姓”的记载,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考察,总结出在敦煌生活的史姓的一些特点:他们中有少数是从中原来的汉人,也可能有突厥人,大多则是从中亚史国来的粟特人;相对于敦煌粟特人的安、康、石等粟特姓氏来说,史姓的人数较少,势力较小;经过吐蕃时期的重要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史姓终于发展成为一个略具规模的大族;归义军以后宋代粟特人已完全融入汉族社会,敦煌史姓族属也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粟特人是一个以经商著称的民族,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在公元3至8世纪之间,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粟特地区的动乱、战争等原因,粟特人沿丝绸之路大批东行,经商贸易。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粟特人人华逐渐达到高潮,他们在东行的丝绸之路沿线不但留下了足迹,而且形成了聚落。20世纪以来,在中国境内自西向东的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重镇与政治、文化中心陆续发现了超过百座的入华粟特人墓葬,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甘肃天水地区、宁夏固原与盐池地区、陕西西安及邻近地区、山西太原与汾阳地区、河南洛阳与山东青州地区、河北大名与北京地区。  相似文献   

15.
由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明研究组、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东方与西方考古研究组、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驻华大使馆化处联合举办的“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3~25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召开,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国内的正式代表30人和列席代表40人参加了会议,共提交了28篇学术论,就“萨宝与贸易、社会学与粟特聚落、宗教与艺术”三方面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主要对这次学术会议作一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拙作《周齐军阶散官制度异同论》 (《历史研究》 1 998年 2期 )一文发表之后 ,一些师友给予了肯定 ,但也不是无懈可击。此文包含一个论点 :“北齐官品”出自《河清令》、颁于河清三年 (5 6 4年 ) ,西魏“九命”则早在 5 5 4年 ,进而论述北齐军阶曾取法西魏。针对此点 ,我的博士生叶炜质疑如下 :“左右丞相”之官未能在北齐官品中得到反映 ,由此推测它应在北齐乾明(5 6 0年 )之前 ,而非河清年间 ;《隋书》卷 2 7《百官中》所载所述齐制杂糅了前后制度 ,并不仅仅基于《河清令》。叶炜同学读书精细 ,感谢其质疑。北齐废帝的乾明年号仅存 8个月…  相似文献   

17.
临汝县文化馆藏“北齐造像题记”石刻一块,高0.80、宽0.24米。像右镌刻“太子像主严遵礼”等三人姓名,左刻“西堪像主静觉”,下面竖列三排造像人姓名,上排“北堪像主仇畅”及“邑子寇社钦”等七人;中排“邑子严安国”等三人;下排“邑子杨胡女”等八人;左下记时为“大齐天统三年(公元561年)年岁次丁亥十二月丁卯朔九日  相似文献   

18.
《文馆词林》保存的北齐后期皇帝除授官员职务的“敕”分为两类:一为“件授如右”敕,是北齐皇帝对吏部上奏官职拟选名单的批复,它是吏部铨选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为以皇帝名义发布的除授官员职务敕,它与发诏授官同属官职除授的重要形式,但各有对应的官职除授范围。北齐后期皇帝发诏、发敕授官和“件授如右”敕,不仅与唐代“册授”“制授”“敕授”和“旨授”存在渊源关系,是唐代选授之法的重要来源,而且对唐代制敕授官文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目前考古发现北朝至隋入华粟特人墓志出土情况、内容、分布、形制等方面分别介绍的基础上,对其间入华粟特人墓志的形制与志主品秩做了比较研究,从中发现在北朝时期入华粟特人墓志大小与志主的品秩已呈明显正比关系。出土墓志反映了唐以前入华粟特民族在中原的主要活动范围,见证了在华粟特首领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且遵从于中原统治阶级的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与粟特人关系密切的翟氏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但通常都仅是推测他们来自粟特地区或应为粟特人。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翟氏人物的名字基本已粟特化,他们通晓粟特语,与粟特人一起从事商贩交易,并广泛与粟特人通婚,甚至信奉祆教。因此,本文认为这些与粟特人关系密切的翟氏就是粟特人,源于康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