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汉书》皆有《货殖传》,本文试图通过对勘两传,以见其异同。 对勘《史》《汉》两《货殖传》(以下简称《史·货》、《汉·货》),首先可以看到:《汉·货》先秦至武帝时的货殖材料基本采自《史·货》,故两传不只篇名、体例相同,内容面貌也相类相似。 《史·货》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先秦,一为两汉。 先秦部分主要记载了汉代以前的货殖人物:1.齐国太公望、管仲;2.越国范;3.仲尼弟子子贡;4.周人白圭;5.监盐起家的猗顿,冶铁成业的郭纵;6.牧长马氏倮,巴寡妇清。 汉代部分主要记载了“当世”货殖家:1.蜀卓氏“用铁冶富”;2.临邛程郑,“亦冶铸,“富埒卓氏”3.宛孔氏“用铁冶为业”,“家致富数千金”;4.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致巨万”;5.齐人刁间,收取“桀黠奴”“使之逐鱼盐商贾之利”,“起富数千万”6.周人师史,“较毂以百数,贾郡国”,“故师史能致七千万”;7.宣曲任氏,“泰之败也”,“独害仓粟”。“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任氏以此起富”;8.“塞之斥”桥姚,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9.长安无盐氏,吴楚七国兵起时,“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用此富埒关中”;10.关中富商大贾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万”。  相似文献   

2.
远在战国时期,平定就有了开采铁矿和冶铁铸造的历史,据周人所著《山海经》记载:“白马之山,其阴有铁.”据考证,“白马”这个地方,就是平定北部和盂县东南部一带的山脉.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列传》一章中说:“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治富,秦破赵,迁卓氏.”三卿分晋时期,平定地属赵国,赵人卓氏以铁治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平定便以采矿冶铁发家致富.到宋代,平定冶铁已有明确的记载.《晋乘搜略》载:“庆历二年命河东铸大铁钱,太原境内、五台、平定皆有铁冶.”明成化十二年(1476)抄本《山西通志·  相似文献   

3.
《左传·成公六年》有这么一段关于春秋时期晋国迁都新田的记载: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公揖而入。献子从。公立于寝庭,谓献子曰“何如?”对曰:“不可,郇、瑕氏之地土薄水浅,其恶易。易则民愁,民  相似文献   

4.
贵州梆子     
一、源流沿革贵州梆子又称呼本地戏,也有叫贵州戏的。现据个人所搜集见到的资料概述于后。安顺府志载:“明洪武九年,太祖将征云南,命陈友德巡行川蜀,推播之境,修城郭”。安顺府志又载“……昔尝二议立省会于此,固土之轻重,不及贵阳……”。可见,当时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5.
川南第一桥     
临邛位于古“蜀-身毒道”(“蜀-印度道”今称“南方丝绸之路”)、“川康(藏)茶马古道”四川由成都平原人“灵关道”丛山峻岭交界地带,也是古蜀人与西南其他民族聚居区分界处,临近邛、笮人居住的地方,故名“临邛”。临邛的大南河尤如盆底边缘的凹槽,过南河往西南地势逐渐浅丘、中丘升至浅山、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社会制度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在这一时期中,各诸侯国相继实行变法革新,积极促进农业的发展,而畜牧生产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子·牧民篇》指出:“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种粮食只能吃饱饭,而发展畜牧业,种植经济作物才能发家致富。书中还将畜牧业发达与否作为判断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志。所谓“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六畜育于家……国之富也”;  相似文献   

7.
笔者因研习《文献通考·征榷考》,得以窥见其关于唐宋地理记载之疏漏、讹误 ,故以《通考》与相关史籍互校 ,作读史札记四则。《征榷二》:“贞元四年 ,淮西节度使陈少游奏加民赋 ,自此江淮盐每斗亦增二百”。按 :“淮西”当为“淮南”之误 ,理由有四 :其一 ,论及此事的唐代基本史料都作“淮南”。如《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六《陈少游传》:“(大历 )八年 ,(少游 )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淮南节度观察使……及朝廷多事 ,奏请本道两税钱千增二百。因诏诸道悉如淮南”。《唐会要》卷八十三《杂税上》:“时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请于当道两税钱 ,每一千加税…  相似文献   

8.
说《文馆词林》魏收《征南将军和安碑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许敬宗编纂《文馆词林》卷四五二有魏收《征南将军和安碑铭一首》① ,为他书所不载。和安 ,即北齐和士开之父。《北史》卷九二《恩·和士开传》 :“字彦通 ,清都临漳人也。其先西城商胡 ,本姓素和氏。父安 ,恭敏善事人 ,稍迁中书舍人……齐神武……启除给事黄门侍郎 ,位仪州刺史。士开贵 ,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冀州刺史 ,谥文贞公。”与魏收所撰和安碑铭全合。而碑铭中对和氏世系的追溯 ,最有价值 :“尚书令、定陵公和公……即公之高祖父也……帝邑屡徙 ,我不常居 ,今为清都临漳人也。曾祖父镇都大将 ,祖燕州刺史……考觚楞崇竦 ,异趣…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十册点校本《史记·货殖列传》(第十册)将下面一段文字如此点断: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誇矜执能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若照此点断”则“而心誇矜执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二句百思不得其解,实在难以释通。渐,沾染,影响也。言“俗之渐民久矣”,既符合古汉语语法之常理,又释之通顺,若言“使俗之渐民久矣,则句式古怪而难以释读。还是高振铎、张家瑶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经过认真思索后重新加以点断,将“使”字上读为:而心誇矜执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前句意为:人们的心被矜誇自负、有势力、有能耐的荣耀所驱使(意即人们都追求这些东西)。后句意为:世俗之风影响人民已很久了……“心……使”的句式,即“心为……所使”之意。因此笔者也觉得“使”字上读较为妥帖、确当。  相似文献   

10.
文身与墨齿傣族男子文身,女子染齿,此俗起源甚早,迄今仍在流行。《唐书:南蛮传》载:“云南徼外三千里,有文面濮,俗镂面,而以青涅之。”陆次云《峒奚纤志》载:“哀牢夷,其人有数种,有刺面者,曰绣面蛮;有刺足者,曰花脚蛮。……八百媳妇,刺花鸟于眉间以为饰。……木邦,其俗,男衣白文身,髡发载髭。”《皇朝职贡图》“南蛮(?)夷”条载:“又有髡者,曰光头(?)夷。盖习车里之俗,额上黥刺月牙,所谓雕题也。”这都是自汉唐以来,诸书中关于傣族文身的记载。傣族染齿,始见于唐樊绰《蛮书》:“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并在永昌,开南杂种类也,黑齿蛮以漆漆其齿。”今云南境内的傣族,男子文身之俗尚很普  相似文献   

11.
一隋文献独孤皇后,名伽罗。据《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载:“文献独孤皇后,河南洛阳人,周大司马、河内公信之女也。”本传载独孤伽罗“河南洛阳人”,当系采孝文迁洛革衣服之制与改变迁洛代人籍贯的说法。其实,独孤伽罗父系并未予孝文迁洛之列,独孤信亦只是在北魏末...  相似文献   

12.
据《宋史·李怀忠传》载: 太祖掌禁兵时,隶帐下为散都头,累迁殿前都指挥使、都虞候、领开州刺史。乾德中,授东西班都指挥使,改领富州。开宝中,从太祖征晋阳,……还授散指挥使,迁富州团练使,改日骑左右厢都指挥使。太宗即位,改领本州防御使,稍迁侍卫步军都虞候、领大同军节度。三年,改步军都指挥使,五月,卒,赠侍中,(标点本9021——9022页)  相似文献   

13.
蜀地产铁的记载最早见於《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厥贡镠、铁、银、镂、砮、磐。“秦惠文王后元九年,秦灭巴蜀。张仪与张若“城成都……置盐、铁市官并长丞。”开蜀地铁器生产官营之先河。汉承秦制,继续在成都设置铁官。成都是两汉时期蜀郡主要的铁器生产基地。此外,蜀郡还临邛。临邛产铁的历史始於秦初。两汉时期,蜀郡的铁器生产具有很大的规模,其产品除供应本地需要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倾销市场,即“西南夷”地区。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汉书·两粤传》有关东越的内容都袭“东越列传”,唯称闽越都“冶”。《汉书·地理志》“会稽郡”下有“冶”县,《宋书·州郡志》载:“汉武帝世闽越反,灭之,徙其民江淮间,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汉晋史家对地偏东南一隅的闽越历史缺乏完全明确、可靠的记录,使得历代对闽越历史、地理的许多重要问题都难于有统一的认识,其中冶都、冶县县城…  相似文献   

15.
疍民,古称“蜑”、“蜒”、“蛋”,饶宗颐《潮州志》中云:“蜑族本字为蜒,六朝、隋唐时为南方蛮夷之别名,所指至泛.其民初陆居,不限于水,巴东、荆南均有之,故《蛮书》有夷蜑居山谷之语。”疍民最初是在陆地居住.到了宋代.疍民开始从陆居转到水居。  相似文献   

16.
明初的迁民分为民人迁徙、富民迁徙和罪囚迁徙三大类 ,每一大类中又包含若干小类。第一大类为民人迁徙。民人迁徙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一 ,无田无产者。从苏、松等江南地区的迁民 ,除富户和罪囚外 ,几乎都属无田无产者。洪武三年六月 ,朱元璋曾说 :“苏、松、嘉、杭、湖五郡地狭民众 ,佃民无田以耕 ,往往逐末利而食不给。临濠 ,朕故乡也。田多未辟 ,土有遗利 ,宜令五郡民无田产者往临濠开种。”(《明洪武实录》卷五三)又如洪武二十七年 ,“迁苏州府崇明县无田者五百余户于昆山开种荒田”(《明洪武实录》卷二三一 )。在北方的迁民中 ,亦有…  相似文献   

17.
“汤始居毫”在史籍中多有记述。最早见于《书·商书序》:“汤始居毫,从先王居。”又见于《史记·殷本纪》:“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毫,从先王居,作帝法。”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夏某)十五年,“商侯履(汤)迁于毫”。可见,汤即位居于毫地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汤始居之毫地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依据田野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述,把目光关注在郑州商城和堰师商城这两个城址上。郑州商城和但师商城轨为汤始居之毫?本文认为汤始居毫为郑毫。此前的文章在论证但师商…  相似文献   

18.
《史记》卷九十五《滕公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版)云:“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按,上文中之“丰”误,当作“下邑”。“致孝惠、鲁元于丰”是指将孝惠、鲁元送到丰(邑名,今江苏丰县)。其实,当时夏侯婴并末将孝惠、鲁元送到丰邑。《史记·项羽本纪》载:“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之。…  相似文献   

19.
(一)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卷35载:“(崔浩即下信佛、道,模深所归向,每虽粪土之中,礼拜形像。浩大笑之,云:持此头颅不净处跪是胡神也。”案此处将佛、道断开是误断。翻检史籍可知,北魏崔浩与道教的关系是密切的,“(崔浩)既得归第,因欲修服食养性之术,而寇谦之有神中录图新经,浩因师之。”(《魏书》卷35)我们知道,服食为道家修炼之术,而寇谦之为北方天师道首领,崔浩师之问题不言而喻。陈寅  相似文献   

20.
张骞西使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对丝绸之路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史称“凿空”。然而 ,《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等对张骞西使过程中的一些史事却缺而不载 ,或语焉不详 ,给后人研究张骞西使带来了诸多困难。从 1 9世纪末年以来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张骞西使的路线、出使时间及与之相关的大月氏居地、西迁时间等问题展开了研究 ,由于理解、推断的差异 ,众说纷纭 ,观点歧异。现就有关研究概述如下。一、张骞西使路线对于张骞西使路线 ,《史记·大宛列传》仅载张骞等“俱出陇西。经匈奴 ,匈奴得之 ,传诣单于……居匈奴中 ,益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