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货币地名与历史地理学各个组成部分(如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政治地理和交通地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利用先秦货币地名资料对于历史地理学,特别是先秦货币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通论 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谭其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复旦大学学报1论当前地理学四大热点陈桥异等杭州大学学报4我研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过程史念海文史知识n略论历史地理学中的人文主义方法〔日〕菊地利夫中国历史地理论丛3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李映辉益阳师专学报4魏源与地学.周维衍复旦学报1地名学研究中的地理学和民族学方法曾昭漩.中国地名4中国地名学的地名渊源和地名沿革的研究韩光辉.中国历史地理论丛4遥感技术应用于历史地理学当议刘沛林等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侯仁之燕园问学集侯仁之著上海教育出版社△河山集·五…  相似文献   

3.
地名是指具有一定意义的地理现状、自然实体、人工建筑、聚居地等所规定的符号,它用来识别不同地域和各种地理实体,人类活动与地名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志书是记载一个地区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的资料书籍,因而志书也少不了地名,几乎每个章节皆有地名,地名遍布志书之中。志书是“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官书,是让人们借鉴的书,因此地名非规范化不可。 我看了一些试写稿或上送稿所写的地名就不规范,如“乌鲁克恰提”,有的人写“老乌恰”;“玉奇塔什”,有的人写“玉  相似文献   

4.
王萌 《旅游纵览》2011,(3):157-157
<正>地名作为一种既可悟又可视的文化景观,衍生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和保留。由于地名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社会、民族、文化、风俗、语言文字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而,人们可以从地名中得到诸多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名的商业用途,  相似文献   

5.
“雅化”被认为是历史时期中国地名演变的一种突出价值取向,但既有研究对其内涵与范畴缺乏明确的认知与界定。针对历史时期“不雅”地名更易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的“雅化”,主体上是以汉民族的三大阶层性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为衡定,以不同类型的雅化对象、取向、路径与方式为体现的广义“雅化”;雅化对象可划分为“不善”“不正”“不美”三大类地名,雅化取向可分为大众吉化、儒家教化、文辞美化三大类;雅化路径与方式相应分为“依本雅化”和“换新雅化”两大路径及其主导下的11种方式。地名雅化反映了历史时期广义的“不雅”认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地理空间上的渗透与扩散;同时也必然有其历史局限。地名雅化应与地名的地域识别、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三大主体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王彦 《民俗研究》2002,(2):100-108
作为特殊词汇的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地貌、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特有名称。地名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们往往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相当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有时跟方言分区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地名是人类社会对地球上和其他星球上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一种语言文字标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地名档案是地名的载体,是地名的支撑点和落脚点。长期历史发展变化,孕育了地名档案的社会性、地域性、指类型、继承性、保密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沈阳故城     
一、引言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而作为地理实体的标志和符号的地名的命名,则是有着一定含义的。在我国古代基本上是遵循下面两个原则:第一,据该地的历史传说、物产资源、自然景物的特点得名的所谓“因事名之”的方法;第二,是按自然山水为座标,即“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命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地点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化内涵。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经济、军事、民族、语言、宗教信仰等珍贵资料。目前就客家地区的地名研究而言,  相似文献   

10.
广东地名的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不仅因为它往往直接反映语言和民族起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可悟性的一面,而且当它出现在聚落、道路、田野、标牌和布告拦时,又具有直观性的一面,所以,地名属于既可悟又可视的文化景观。文化地理力图通过地名研究,再现各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指示历史上重大政治变革,经济兴衰,民族迁徙,宗教信仰等状况。从地名可透视无限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以"那"字组合的地名就是广西壮族地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那"字组合地名不仅包含水田的意思,还包括与"那"相关的其他事物,并蕴含着壮民族的情感思想。通过对广西30个县市"那"字组合地名的抽样统计与分析,归纳出广西"那"字组合地名具有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农村地区、与壮族分布密切相关的特征。"那"字组合地名的命名和分布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壮族人地共生、"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以及语言文化,是壮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马保春副教授撰著的《晋国地名考》一书,2010年4月已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既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晋西南涑汾流域早期考古学文化的历史地理研究(编号40271031)"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亦为首都师范大学史学丛书之一种。《晋国地名考》原为马保春博士已版大作《晋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附录部分,当时因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地名是地域性的.因而具有明显的地方文化特色。与其他地方一样.潮汕地名也富有鲜明地方特色,其出处多种多样。按林伦伦先生的研究,潮汕地名的出处.主要是潮汕地理分布及地理特征、潮汕经济类型及物产情况、潮汕历史事件、潮汕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4.
围绕“郁林”古地名的由来,对历史上一些类书中有关记述进行比较深入剖析,并从历史发展、地理形势和民族语言诸方面加以论述,证明古地名“郁林”为壮族少数民族先民所命名的江河地名.  相似文献   

15.
宋德剑 《中国地方志》2012,(2):55-58,4,5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地点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本文将粤东北山区梅州乡村地名为解读对象,探讨地名与生态环境,山区开发,地名与族群关系,地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名与军事设施及经济活动等的关系,以期再现客家聚落名称所蕴涵的丰富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保春、宋久成著《中国最早的历史空间舞台:甲骨文地名体系概述》(以下称《概述》)一书,作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丛书”之一种,2013年1月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马保春先生继《晋国历史地理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晋国地名考》(学苑出版社2010年)之后完成的又一项重要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地理历史型叙述理论 (一) 历史的地理解释 环境论史学 任何国家早期的历史地理学都是考证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名。自然,历史学者对此十分热心。这是实证历史学发展中所要出现的必然状况。续此之后,随着地理环境论  相似文献   

18.
<正> 静态叙述与动态叙述 赫特纳提出叙述时间断面上过去的地理事物,这种叙述是静态的。历史地理学在复原过去的地理事物的同时,还必须叙述地理变化。19世纪末,魏玛在《历史景  相似文献   

19.
正名从主人是地理实体命名的最重要的原则。地名的内涵、命名习惯反映了一个地理实体的性质。南海诸岛的地名,按照名从主人原则,是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主权的有力见证,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这一海区的航海、巡防、生产和科学活动等密切相关。按照地名的来源而划分的南海诸岛地名的类型,反映了南海诸岛地理性质和特征,中国人民发现、开发利用和管理南海诸岛的历史过程、成就和效果,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捍卫南海诸岛领  相似文献   

20.
陈勇  张莹 《史学史研究》2024,(1):32-42+82
钱穆是民国时期研究古史地理成绩卓著的一位学者,在他长期的考地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探检古史地理的理论和方法,他把这一套理论、方法概括为“地名原始”“地名迁徙”“地名沿革”三原则、三通例,并自觉运用到古史地理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对于推动传统的舆地之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变,尤其是推动中国地名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受当时疑古思潮和中原文化中心说的影响,加之过分重视地名迁徙理论,泛用声训、训诂,缺乏对考古材料的关注,他治古史地理的一些结论不免会有诸多可商榷处。对钱穆治古史地理理论和方法得失的检讨和总结,既可加深对民国历史地理学的认识,也可为当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