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苦水社火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因其举办时间、所处地域、古老的历史传说和独有的高高跷、太平鼓等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性、原生性和独特性,成为当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俗艺术品。评估苦水社火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多项产品体系,形成品种覆盖效应,可使这一民俗艺术品种更好地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07,(2):26-28
每逢春节,宁夏地区的隆德城乡总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使节日的隆德热闹非凡。在内容多样、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中,极具地域特色和观赏价值的要数高台和元宵花灯、高跷、马社火等。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灵宝市东西常村的骂社火以两村通过性戏谑、互相辱骂祖宗的社火形式而闻名。这一非常态、反结构、狂欢化的社火在当下遇到传承发展的问题。现代国家政权的下沉,传统力量的边缘化,改变了骂社火背后的组织体系。"内生资金"来源渠道的缺乏,"外援资金"的不稳定和过于强势,威胁了骂社火的稳定举办。而这一地域社会在传统与现代、外来宗教与民间俗信碰撞、交流中被改变的社会文化心理,是影响骂社火传承发展的深层原因。改变当下骂社火这类民俗活动的发展境遇,有赖于组织者、资金和社会文化心理等条件的最优组配。  相似文献   

4.
<正> 由山西省旅游局、中共晋中市委和晋中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社火节即将于2006年1月17日至2月17日在介休绵山风景区举行。据悉,在社火节期间,晋中各县及主要旅游景区都将同时推出各具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本届社火节的主题是"晋商风、民俗情,畅游晋中庆新春;逛庙会、观社火,千家万户迎宾朋",整个活动分三个高  相似文献   

5.
文通过侧重分析"社"的内涵与外延,对社火给出了新的定义。提出:社火就是以"社"为单位举办的一种具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并提出:礼乐文化传统与民间社火之间存在着先天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神州》2006,(3)
宁夏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神秘古老的西夏文化、厚重悠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奠定了宁夏深厚的文化底蕴。西部民歌花儿、回族踏脚、隆德高台马社火、回族器乐及其民俗、回族传统服饰习俗及其妇女“针线”、民间剪纸等都极富民族地域特色。回族  相似文献   

7.
屈啸宇 《民俗研究》2012,(5):152-159
年关节庆是村落民俗生活中的大事,而村落生活中历史与现实的各种主题在这一固定的民俗时间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在其内部形成了细微的时间结构。通过讨论浙东南一个村落独特的七天大戏与其村庙信仰活动在年关形成的时间套嵌关系,可以看出村落生活对于节庆岁时的重塑,从时间结构角度说明岁时节庆是如何与具体的村落保护神信仰相结合,由外在的传统成为村落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史敏中 《旅游纵览》2017,(2):101-105
<正>近些年来,蔚县又多了一项桂冠,它被网友称为“中国十大最具年味的地方”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蔚州人创造了灿烂的特色文化,特别是年节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蔚县年味浓,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二月初七,写春联、贴窗花、挂花灯、点旺火、闹社火、唱大戏、打树花、拜灯山、拜灯仙、灯会、点杆等民俗活动轮番举行,演绎着传统民俗“中国式狂欢节”。  相似文献   

9.
张海云 《攀登》2005,24(1):104-106
社火是中国北方传统而又古老的民间习俗之一,社火包含着历史的、化的、心理的诸多因素。贵德社火因所处环境独特,故而其表现形式和深层内涵都表现出地域特色,本所综述的就是贵德社火及其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焦作市耿村发现的元代石供床刻文中,记载了当地迎神赛社中一些社火班社的名录。其中"骆驼社"是当时"驼户"的社会组织,在社火中有"舞队"的表演因素,"簇马直社"是集养马、驯马以及社火中驭使马匹参与表演的班社,"太尉直社"应与祭祀东岳庙的太尉神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荣 《中国土族》2005,(2):24-28
在我国的春节传统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的“社火”表演,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在偏僻的山乡,它几乎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祭祀、娱神、娱人的活动。笔者考证其渊源,认为它是东汉的迎春礼俗和当时进行的祭祀太一神的礼仪,以及先秦季冬时进行的傩祭、蜡祭等一系列活动连续进行形成的民间的一种变异的礼俗。西宁社火起源的民间传说及认识“社火”表演自古有之。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云:“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清代的李斗在《扬州画坊录》卷九记载:“立春前一日…  相似文献   

12.
<正>民俗是一般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活态传承文化,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特有内涵底蕴。民俗文物则是随民俗而传承下来的一种物态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不同的社会风俗。一件近现代的民俗文物,可能就是几千年前民俗文物的伟承和再现。  相似文献   

13.
朱新贵 《神州》2012,(32):18-19
新疆昌吉汉族社火在中华民族社火文化中颇具特色,这一古老的民间风俗,在新疆是伴随着数千年来中华农耕文明的兴盛而发展成熟的。这一活动形式,不仅渊源流长,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人们仍然情有独钟,喜闻乐见。本文以此为缩影,透视昌吉地区当地社火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流变、表演内容、以及对近年来昌吉元宵节社火表演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社火表演更好的开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溧水县柘塘镇,至今还流传着“打社火”活动。所谓“打社火”,就是旧时春节期间乡村社会在酬神、祈神时进行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以欢庆丰收,祈望来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相传五代南唐时,今溧水县柘塘镇东南一公里处建有一座大山庙,供奉着“祠山大帝”。所以每年从除夕开始直至元宵节,溧水县柘塘镇各村村民都要到大山庙去敬香,同时安排“打社火”活动。除夕这天,由社火会会头在神堂挂起“祠山大帝”画轴,在香几、供桌上摆放着香炉、烛台、供碟,桌下放置拜垫等物。下午,首先由会头燃烛、点香、放爆竹、烧纸马、磕头酬神,接着村民陆续来神堂敬香磕头,祈祷祝福。此后,每天都要到神堂敬香,直到社火会结束。“打社火”活动主要是打锣鼓。第一次的叫“起圣”。起圣时,由社火会会头敲神锣为号,一般为三遍(头遍报信,二遍准备,三遍去神堂集中),村民来神堂集中,到齐后烧香磕头,在神堂起鼓,然后几个会头敲着神锣,拎着香篮,提着神灯,鸣起开道。村民们扛着三角形、长方形、方形的各色或绣花期伞,打着锣鼓,数十人到百余人的打社火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循着各村打社火的路线到大山庙敬香,同时对沿途的土地庙等其他寺庙也要敬香。社火进入大山庙后,会头到各佛殿敬香磕头,社火队伍中有的...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一般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活态传承文化,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特有内涵底蕴。民俗文物则是随民俗而传承下来的一种物态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不同的社会风俗。一件近现代的民俗文物,可能就是几千年前民俗文物的伟承和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民俗文化及其遗产正在快速流失,抢救征集民俗文物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部门及博物馆应强化抢救保护民俗文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措施,使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工作合理持续地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王振武 《丝绸之路》2014,(21):38-40
在甘肃民乐这块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广袤大地上,每逢新春佳节期间,村村寨寨的群众自愿组织社火表演队,走村串巷进行祈福表演。在民乐的民间,不知从何时起,就流传着这样一句富有地方特色的歇后语:"汤家庄子的社火——辞一辞。"这里所说的汤家庄子,就是现今洪水镇的汤庄村,足见汤家庄子的社火在民乐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湟源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独创出排灯这种地方民俗事项。排灯的发展体现了湟源百姓的聪明智慧。同时,排灯也实现了它自身的民俗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民俗生活是民间音乐产生的基础与发生的场景,民间音乐则是对民俗生活自身的艺术观照。民间音乐之所以蕴具较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与其特殊历史时期独特的艺术生境有着复杂深厚的血脉联系,它既是丰富生动的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又是人们对自身生命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表达。山东运河区域曾为鲁西民间音乐"临清架鼓"提供了一个展演、交流的广阔舞台和空间,并为地方社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随着京杭运河交通和区域社会经济的整体衰落,临清架鼓从生产与消费大致平衡的传统社会,转入到以消费主义和现代艺术为取向的新语境中。一方面,它失去了乡民深度参与所引发的狂欢景观;另一方面,它以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找寻着现代生存、传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郑屹 《丝绸之路》2008,(5):34-36
“二月二龙抬头”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农历二月二,甘肃省永登县苦水镇却比过春节还热闹,当地要举行独特的“二月二龙抬头”社火,庞大的社火队连续三天,举行各种表演活动,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们前来观看。  相似文献   

20.
藏族诞生仪礼中的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仪礼民俗。具体到其诞生礼俗方面,则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较大影响而显现出一种不重视孕妇和婴儿的表象,但实际上藏族人对婴儿是极为关心和爱护的,这主要通过与婴儿有关的发文化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