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保护科学是一门理科交叉的技术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物保存环境研究、物材料性质研究和物修复技术研究。中重点论述了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在进行物保护时首先对物保存环境和物材料性质进行研究,了解物发生“病变”的原因与过程,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产生正确、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对环境研究在物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物保存环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环境、材料、修复技术三的关系以及物保护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讲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环十二烷法提取修复石铠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探索脆弱考古出土物的提取和修复方法,利用环十二烷法对一副秦陵石铠甲进行了提取和修复。环十二烷常温下是一种半透明蜡状固体,当加热至60℃以上后可以涂刷或喷涂于器物上进行加固,由于该试剂在室温下能够逐渐地挥发掉,所以可作为脆弱物的临时性加固剂。结果表明,该方法修复后的石铠甲效果良好,与传统方法相比保留了大量原始铜丝。并可望在其它脆弱物的保护和修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故宫藏蟠虺纹簠是一件战国时期青铜器。借助X射线影像技术、X射线荧光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和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荧光照相技术和显微红外光谱仪对蟠虺纹簠内部伤况、锈蚀物相和锈蚀层次、蟠虺纹簠原修复痕迹、断口疑似“胶状物”等进行了科技检测。结果表明:蟠虺纹簠原破损严重,基体成分为铜锡铅合金,锈蚀物相主要为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原修复材料中使用的有机物为虫胶,做旧中使用了硫酸钡、硫化锌、碳酸钙、铅铬黄、群青、巴黎绿和氯铜矿等颜料。最后,基于对蟠虺纹簠的研究,对“京派”青铜器修复技艺的特点进行了说明,蟠虺纹簠原修复技艺与故宫博物院传统青铜器修复技艺相差不大,应均属于“京派”青铜器修复技艺范畴。  相似文献   

4.
浅谈馆藏瓷器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李良 《四川文物》2002,(2):85-86
古瓷器的修复工作,是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从事古瓷器专业修复的人员不多,四川省博物馆在古瓷器的修复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在四川潮湿环境下,进行古瓷器修复选用材料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国物学会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第四次物修复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博物馆等各地博单位的物修复工作80余人到会。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主办、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承办的“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于1993年12月7日至10日在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67篇,代表了现今中国馆藏丈物修复、保护技术的水平。7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郑思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中国丈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长白鹤文、原国家文物局长孙轶青、文物学会副会长罗哲文、庄敏、谢展生、古建园林委员会会长单士元,玉器委员会会长杨伯达、文物摄影委员会会长王露、民间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书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收藏和传承历史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传统书画修复技术因此得到发展。在书画修复中,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病害情况是制定修复计划的重要前提,但保护修复中发生的脱色现象是后出现的二次病害,在修复计划中易被忽略以致画心被破坏,失去色泽变得暗淡,甚至出现部分内容缺失,对书画伤害极大,故而对修复中的二次脱色现象进行研究并优化相关修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古书画修复中的二次脱色现象进行全面的阐述和研究,从材料和工艺的角度分析了病害成因,将常见的修复中人为造成的脱色现象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修复中二次脱色现象发生的预防判断标准,优化了修复技术,为古书画病害的研究、书画修复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尊天梯山石窟彩塑的修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梯山石窟即凉州石窟,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针对物的残损、腐蚀与损害状况,对其中的一尊彩塑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此次修复工作除使用传统的方法外,对这些方法工艺进行了改进与创新。首先对彩塑腰部断裂处缝隙采取“边缘注水复原法”处理,后采用“泥层分步填充法”对断裂部位实施加固,再对细小裂缝进行灌浆修复;掺入聚醋酸乙烯乳液、糯米汁作为胶结剂,并选用5%Paraloid B72对未处理残损部位表面采取渗透加固及封护保护,此方法可用于其它泥质物修复。  相似文献   

9.
张群喜 《文博》2009,(6):222-228
应用光学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诊断与分析,是一种非接触的、非破坏性的、直观和快速的方法。本文介绍在馆藏壁画修复材料、修复痕迹及修复评估方面,通过利用紫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对馆藏壁画修复加固材料、修复痕迹的鉴别和诊断,对馆藏壁画加固、清洗效果的有效评估,此技术在对壁画进一步保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也在日趋完善,图像修复与文物修复有很多的共同点,正是由于这种共同点,充分结合数字图像修复通过数学运算方法自动化的特征,可以将文物领域的修复需要在计算机上实现。本文主要对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应用于文物领域的修复意义及概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路线、内容等进行分析,并对一些已经成功修复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11.
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锈蚀研究与保护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修复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采用X-射线衍射、显微镜、扫描电镜、金相分析等现代仪器对锈蚀物成分、部分青铜残片的成分及金相结构进行分析,剖析锈蚀物的产生原因.根据器物的锈蚀特征和文物保护要求,针对性地实施清洗、除锈、修复、封护处理.保护修复效果显著,出土器物恢复了原貌.  相似文献   

12.
纸质文物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日韩三国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术研讨会为契机,总结了造纸术的起源和发展,造纸技术,纸质文物的病变和破坏原因,概括了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各种方法,并对传统保护修复工艺和现代保护技术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述评。指出传统保护修复技术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传统技术的继承、改良,并与现代科学检测技术紧密结合,相容并举,才是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物作为人类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属于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文物保护科学作为一门技术科学,其主要是对文物保存环境、文物材料性质及文物修复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使文物能够更长久的保留下来。文物保护科学更注重对文件物保存和利用。文中通过文物保护科学的内容,对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笔就中国物报2003年12月12日8版,关于邵安定先生《浅议青铜器修复中的除锈问题》与之商榷。青铜器表面的锈层具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历史信息,是重要的实物标本,应保留下来。本试通过献资料及出土物来说明青铜器附着的遗物遗痕表面的锈层等,对物修复理念和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精度不断提升,高精度的工业级CT系统集现代化射线检测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于一身,并在青铜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体现出日益明显的优势。本工作通过南京出土春秋青铜鼎的修复案例,将高精度工业级CT技术运用到传统青铜文物修复中,并将检测影像数据与视觉增强现实(AR)相结合,为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为修复实施提供了更为直观与便利的操作环境,也是对传统青铜器修复技艺的发展进行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修复理念的指导下,对两件汉代青铜器--博山炉、釜进行保护修复.通过现状记录、科学分析、制作工艺研究、修复方案制定、清洗除锈、粘接加固和封护处理等具体操作过程,系统介绍了现代修复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同时提出了修复后的保存建议.由此得出:现代意义上的青铜修复技术是多学科的合作,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来的.  相似文献   

17.
“苏州派”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科学化研究,目的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进行抢救、继承并发展,使之科学化和规范化,系统全面地揭示、继承和发展中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研究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为国内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调查研究,即对国内青铜文物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青铜文物修复技术是具有自己特色的传统工艺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大量现代保护方法与材料在青铜器保护修复中引进与吸收利用。本文按照我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的工艺流程,从清洗去锈、加固处理、稳定处理、整形复原、连接完形、补配缺块、缓蚀处理、作色做旧和表面封护九个方面,对我国与其他国家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与比较,进而阐释中外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锡铅钎料和氯化锌钎剂的烙铁钎焊是传统的工艺方法。由于氯化锌钎剂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对青铜物的长期保存带来不利的影响。本工作通过对钎剂筛选和复配及钎料的选择,研制了针对青铜物修复钎焊用新型无氯钎剂和含银钎料匹配,并在8种古青铜模拟试样上进行一系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新型无氯钎剂和含银钎料匹配有良好的工艺性、抗腐蚀性、可获得高强度的钎缝。新型无氯钎剂和含银钎料匹配在青铜物修复中应用结果表明,新型无氯钎剂和含银钎料有较好的钎焊工艺,钎焊接头饱满光亮,对于不同时期及不同合金的青铜物具有很好的钎焊性,钎焊后青铜物存放半年,钎焊接头依然保持光亮,焊缝周围没有出现锈蚀物和氧化现象。用新型无氯钎剂替代传统氯化锌钎剂,并且和含银钎料匹配进行古青铜的钎焊是可行的,改良后的钎剂进行青铜物修复过程符合物保护原则,避免了钎剂在钎焊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略谈扁壶     
崔敏侠 《文博》2006,(1):51-53
2002年,甘肃省秦安博物馆将一批文物送到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进行修复保护,其中有一件汉代铜扁壶,上铭文“在李”二字。 (图一) 扁壶,是古代盛水和盛酒的器物。因扁壶造型奇特精巧,携带方便,便于汲水,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具,还是古代将士行军时的必用之物。扁壶,依造型特点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